女儿吞乐高,妈妈急得直接上嘴,岂料用力过猛,上演:极限一换一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女儿吞乐高 , 妈妈急得直接上嘴 , 岂料用力过猛 , 上演:极限一换一

近日 , 家住广东珠海的张女士因为被乐高玩具零件卡喉 , 险些窒息 , 幸好得到了及时的救治 ,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 那么 , 乐高玩具零件到底是怎么窜入张女士的气管里的呢?


                    女儿吞乐高,妈妈急得直接上嘴,岂料用力过猛,上演:极限一换一

---- 女儿吞乐高 , 妈妈急得直接上嘴 , 岂料用力过猛 , 上演:极限一换一 //---- http:// //

原来 , 张女士有一个一岁多的女儿 , 事发当日女儿正家里玩乐高玩具 , 玩着玩着女儿就想把乐高玩具零件放在嘴里咬 , 等到张女士发现的时候 , 已经来不及制止女儿了 。 眼看着女儿就要把乐高玩具零件给吞下去 , 张女士情急之下 , 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 那就是嘴对嘴吸出女儿口中的玩具零件 。


                    女儿吞乐高,妈妈急得直接上嘴,岂料用力过猛,上演:极限一换一

---- 女儿吞乐高 , 妈妈急得直接上嘴 , 岂料用力过猛 , 上演:极限一换一 //---- http:// //

不过让人感到意想不到的是 , 因为张女士用力过猛的缘故 , 原本待在女儿口中的玩具零件一下子就窜进了张女士的气管里 , 这回张女士可谓是欲哭无泪 。

无疑 , 张女士采取了错误的急救方式 , 不过所幸张女士最终死里逃生 , 不然就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 , 原本是救女儿 , 最后却变成了“极限一换一” 。 其实 ,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 , 只有如此 , 才能够顺利地解除气管阻塞 。

海姆立克急救法适用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 , 不过在面对不同的人群时 , 采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 其原理大致是利用向上的压力 , 促使肺部的气体聚集成一股带有冲击性的气流 , 这股气流能够将迫使阻塞物沿着气管向上移动 , 从而避免窒息 。

面对1岁以下的婴幼儿 , 正确的做法是先将宝宝抱起来 , 然后让其面部朝下 , 身体放置于大人的前臂或者是曲起的膝盖上 , 然后用力地拍打宝宝两肩胛骨的中点连线位置 , 次数为5次 。 接着把宝宝翻身 , 使其面部朝上 , 头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 用一只手掌托住宝宝的脖颈 , 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并拢 , 用力按压宝宝的胸骨 , 次数同样为5次 。 之后重复这一套动作 , 在进行急救的同时亦不要忘记拨打急救电话 。


                    女儿吞乐高,妈妈急得直接上嘴,岂料用力过猛,上演:极限一换一

---- 女儿吞乐高 , 妈妈急得直接上嘴 , 岂料用力过猛 , 上演:极限一换一 //---- http:// //

面对1岁以上的孩子 , 那么步骤就简单的多 。 家长先站在孩子的背后 , 然后弯腰将双手绕过孩子两臂 , 放在孩子的肚脐和肋骨中间的位置 , 一手握拳 , 另一手则包握住拳头 , 接着用力且快速地向内挤压 , 并不断重复这个动作 。


                    女儿吞乐高,妈妈急得直接上嘴,岂料用力过猛,上演:极限一换一

---- 女儿吞乐高 , 妈妈急得直接上嘴 , 岂料用力过猛 , 上演:极限一换一 //---- http:// //

当然 , 许多家长可能早已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步骤烂熟于心 , 但是一到实操的时候 , 脑海中却是一片空白 。 因此 , 家长们在平日中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 , 像乐高积木这种精细的玩具 , 只有当孩子长到一定的年龄阶段的时候 , 才能够给他玩 。 平时给孩子喂食的时候 , 家长们也不应该跟孩子大声笑闹或者是追逐打闹 。

可能对于一位母亲来说 , 只要能够让自己的孩子脱离生命危险 , 那么母亲做再多牺牲也是值得的 。 不过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 还是希望宝妈们能够保持理智 , 不要被救子心切冲昏头脑 , 而是应该冷静地进行判断 , 及时地向医务人员求助 。 毕竟家长们以一命抵一命的做法 , 不仅让人感到心痛 , 而且也会给孩子留下一辈子的心理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