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
在中国近代史清王朝晚期众多历史人物中,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字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而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名字确不如林则徐那么响亮 。左宗棠曾镇压过太平军,被历史定义有“污点” 。但左宗棠收复了新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如此伟大的历史功绩,令世人瞩目,可歌可泣 。在整个清王朝近300年的历史上,除了为统一大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几位皇帝外 , 左宗棠应是首屈一指的大功臣 。他为中华民族做出的杰出贡献,可与其恩师林则徐齐名 。

文章插图
左宗棠
1875年,面对西方列强瓜分中国,阿古柏已占领南疆,沙俄己蚕食伊犁地区的严峻形势 。清廷在是否加强西北“塞防”,还是加强东南“海防”的问题上,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权倾朝野、成为慈禧太后“大红人”的李鸿章 , 是“海防”派的代表 。他主张“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 。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 。依臣看 , 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李鸿章的表白,无非是两层意思:一是新疆是不毛之地,收不收复新疆对清王朝没有大的危害;二是收复新疆耗费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得不偿失,不如专备海防 。还有一点李鸿章没有直说,那就是畏惧英俄扶植武装起来的阿古柏已建立起来的“洪福汗国”,认为清王朝没有能力将阿古柏赶出新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在历史选择的重要时刻,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对李鸿章进行了有力的反驳:“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 , 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 。”左宗棠对美丽富饶新疆的描述,没有引起慈禧太后的注意 。接着左宗棠继续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向慈禧阐述:“我朝定鼎燕都 , 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 。”此话一出 , 立即打动了慈禧太后,使她认识到新疆对蒙古以及对北京的重要性,从而使慈禧太后做出了一生中唯一的正确选择,决定以武力收复新疆 。
左宗棠的“塞防”与李鸿章的“海防”之争 , 不仅仅是意见的分歧,重要的是民族气节的表现 , 是清廷积极防御与消极退让的战略之争 。左宗棠面对中国割地赔款的耻辱,面对沙俄及西方列强得寸进尺的讹诈与威胁,坚定地主张收复新疆 , 是洞察了当时国内外形势,有胆有识的战略眼光 。左宗棠并不是主张“塞防”的片面塞防派 , 他曾对清廷表明“海防”与“塞防”同样重要,是互为表里 , 互为影响 , 双重并举,缺一不可的 。片面的防御会顾此失彼 , 丧失领土主权的 。
李鸿章海防派的主张,不仅仅是一种片面的战略,更反映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疆域观念的错误意识 。在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帝王将相,没有把北部的疆域像对待中原及沿海地区那样认真等同地重视起来,更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其牢固地统一在中国的版图内,而是错误地认为北部疆域是荒凉不毛之地,要之无用,弃之不惜 。这种错误的疆域理念,致使中国的疆界如同橡皮筋一样,时常伸长,时常缩短 。世界近代史警告我们,单凭划定国界是不能够安邦定国的 。建设边疆戍守边界需要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否则一有风吹草动,便会顾此失彼 。

文章插图
李鸿章
晚清时期“海防”与“塞防”的重大战略问题,朝廷内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深刻认识 。林则徐虽然是海防、塞防并举派,当他虎门销烟为“海防”做出了突出贡献后,却被腐败无能的清廷贬职发配新疆 。面对沙俄的侵略势力,林则徐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其足迹踏遍了新疆各地 。他整理了有关资料,绘制了各种地图 。1849年,也就是在他去世的前一年,林则徐途经长沙专门会见了已崭露头角37岁的左宗棠 。经过促膝长谈,感到自己在国家防御战略上找到了知己 。“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 。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接着将新疆的地图和有关资料交给左宗棠 。左宗棠没有辜负林则徐的期望与重托,他收复新疆,成为大清江山的顶梁柱 。

文章插图
林则徐
1875年,年逾花甲(63岁)的左宗棠出任督办新疆军务的钦差大臣 。临行前,他为自己备好了一口棺材与远征军一起进入新疆,誓表收复新疆的决心 。左宗棠根据新疆天山南北的地理形势,分析沙俄侵占天山西北伊犁地区按兵不动;分析阿古柏盘踞天山以南,侵占天山以东吐鲁番、乌鲁木齐后分兵把守的状况 。之后,左宗棠制定了“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战术 。
依据左宗棠的战略决策,清军进入新疆后采取速战速决的战术“一炮破三城”,攻破了阿古柏的第一道防线,收复了乌鲁木齐满城、迪化州汉城、妥得遴所筑王城 。1877年春,在左宗棠的指挥下,先锋大将刘锦棠挥师南下,攻破了达坂城,收复了吐鲁番,打开了天山南路的门户 。面对势如破竹的清军,阿古柏的“洪福汗国”开始四分五裂 。
1877年5月29日 , 阿古柏在清军的追剿下 , 突然猝死于喀拉沙尔 。关于他的死因有众多版本,有的说他饮毒酒自杀,有的说他酒醉后被小吏打死 。无论阿古柏是怎样死的,他侵占中国新疆十二年的罪恶历史宣告结束了 。阿古柏死后 , 其儿子海古拉携尸西逃,途中被胞兄杀死 。清军所向披靡,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消灭了阿古柏的“洪福汗国”收复了新疆 , 迫使沙俄退出所侵占的伊犁地区 。
1876年2月,在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同时 , 沙俄吞并了浩罕汗国,将浩罕汗国改为费尔干纳省 。随后 , 沙俄又把侵略扩张的重点转向中国西北部 。
左宗棠消灭了阿古柏的侵略势力收复新疆后 , 清军锋芒直指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 , 对沙俄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 。此时清军完全有能力依靠军事上的优势,让沙俄毫无条件地退出伊犁地区 。左宗棠曾誓言:“但使俄人不得逞志于西北 , 则各国必不至构衅于东南 。”但遗憾的是清廷没有这样做 , 却委曲求全的派钦差大臣崇厚赴沙俄首都圣彼得堡,企盼通过谈判收复伊犁 。

文章插图
完颜.崇厚
崇厚是满族镶黄旗人,曾任过兵部、户部、吏部侍郎,直隶总督、通商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等职 。这个深受慈禧太后宠信的大臣,却对外卑躬屈膝,毫无作为 。崇厚本应该在领旨后直奔新疆,了解俄占区伊犁的自然状况及当时新疆清军与俄军的对峙状况,做到知己知彼后,从新疆通过中亚去沙俄首都圣彼得堡 。然而他没有这样做 , 却于1878年11月率30多名随行人员,从上海乘船,经东南亚、印度洋、红海至法国马赛 , 换乘火车到达圣彼得堡 。崇厚在圣彼得堡期间,玩忽职守到处游山玩水,不研究划界谈判,丧失应有的警惕 , 陷入沙俄所设计的圈套中 。
1879年3月,中俄双方开始谈判 。沙俄以敲诈勒索的方式,要求清廷必须答应通商、赔款、重新划界 。否则,不能交还伊犁 。
1879年10月2日,崇厚与沙俄代表布策,经过半年长达31次的会谈,在未奏请朝廷同意的情况下,在俄国的黑海之滨沙皇的里瓦几亚行宫,崇厚擅自与沙俄外交大臣格尔斯 , 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 , 即《崇厚条约》 。

文章插图
里瓦几亚条约
该条约共有十八条,其中有关中俄边界第一、第七、第八条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条:大俄国大皇帝允将一千八百七十一年,即同治十年俄兵代收伊犁地方交还大清国管属 。此约第七条所载伊犁西边及帖(特)克斯川一带地方,应归俄国管属 。”
“第七条:中国接收伊犁地方后,其伊犁西边及帖克斯川一带地方归俄国管属,以便入俄国籍之民在彼安置 。今将两国交界明定如左(下):
两国交界自别珍岛山顺霍尔果斯河,至该河入伊犁河汇流处 , 再过伊犁河往南,至乌宗岛山廓里扎特村东边顺阿克不尔塔什山岭上,即帖克斯川北分流之处往东,其哈拉凯及察普察勒等山口,归俄国属 。过帖克斯河,仍顺阿克不尔塔什山岭,至廓克苏打湾山口 。自此往南,至艾什克巴什山,再往西南,顺天山之哈雷克岛、罕颠葛里、萨雷雅斯、库库尔特留克、廓克山、喀拉帖凯等山,至苏约克山口 。
从前浩罕地方 , 即今俄国属之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等处地方交界,明定如左(下):
由苏约克山顶(此山口应归俄国属)往南,顺有阿来廓勒及萨乌业尔得二山口之山脚,至业精与那格拉察勒得二卡中间之地 。由此往伊尔克什唐卡东之齐吉勒苏河,再往南,至玛里他巴尔山 。”
“第八条:一千八百六十四年,即同治三年塔城界约第一、第二两条所定交界,有不合宜 , 拟将此界 , 改定如左(下):
两国交界自奎峒山(奎屯山)顺喀巴、布尔崇二河中间山岭分流之处,过黑伊尔特什河,至萨乌尔岭内堪叠尔雷克河源 。此条及前条所定各界 , 在此约所附图上,用朱笔作线,注以俄国字母 。”
“第九条:以上第七、第八两条,所定两国交界地方,及从前未立界牌之交界各处,应由两国派大员勘定,安设界牌 。所有应行分界立牌之处,分定几段 , 分行派员勘定,安设界牌 。各大员等会齐地方、时日,应由两国酌核定拟 。”
按照此分界条约,伊犁地区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的边界,向东至霍尔果斯河蚕食了约40余公里 。该区域伊犁河以北至别珍岛山,伊犁河以南至其哈拉凯及察普察勒山口,南北长约160余公里的平原划归沙俄 。伊犁以南特克斯河流域,也就是说特克斯河的南北约140余公里,东西约200余公里全部划归沙俄 。伊犁城夹在中间,成了弹丸孤地 。伊犁通往南疆喀什噶尔、阿克苏、叶尔羌等地的道路被切断 。
在塔尔巴哈台地区,按照《勘分西北界约记》和三个界约划定的中俄边界线,沙俄又通过《里瓦几亚条约》往东侵占了大片中国领土 。也就是斋桑湖东北,布尔崇河、卡巴河分水岭以西、奎屯山西南、萨乌尔岭以北的喀喇额尔齐斯河下游划归了沙俄 。
在喀什噶尔地区,沙俄超出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的边界,将南疆天山正脊与天山南脉之间的阿克苏河支流、扎纳尔特河及阿克赛河流域划给了沙俄 。从天山的萨乌亚尔得向南到伊尔克什唐与玛里他巴尔山和天山正脊之间,齐吉勒苏河上游划给了沙俄 。
同时崇厚还签订了《兵费及恤款专条》及《陆路通商章程》 。依据“专条”中国赔偿沙俄500万卢布(合白银280万两),依据“章程”中国新疆境内增设领事七处 。
《里瓦几亚条约》是一个典型的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为索回沙俄借口侵占的伊犁地区 , 反而又被沙俄割去了大片的中国领土 。如同与强盗交易只索要手指,却被砍去了一只手 。如此屈辱的条约,给后来重新谈判造成了被动结果,那是后悔莫及的 。
《里瓦几亚条约》的签订,在清廷朝野引起了极大的愤慨,负责边海防的军政大员除了李鸿章外,都一致严厉谴责崇厚丧权辱国的卖国行为 。左宗棠坚定地要求朝廷“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 。?他在给心爱的大将刘锦棠的信中写到:“俄事非决战不可,连日通盘筹划,无论胜负云何,似非将其侵占康熙朝地段收回不可 。中俄之衅,实由此开 。”
左宗棠并非好战,他是根据清军收复新疆的战斗能力,与沙俄盘踞伊犁地区微薄的军事力量作了对比,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 。纵观沙俄扩张史,其主要军事力量用在欧洲 , 对中国则是鞭长莫及的 。如果清廷大臣及守边大吏能够像左宗棠那样精忠报国,不给沙俄染指的机会,中国就不会被沙俄蚕食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
迫于朝野的压力 , 慈禧太后否定了《里瓦几亚条约》,将崇厚定为监斩候,等秋后斩首 。但后来在慈禧太后的袒护下又重新起用 。
1880年3月,崇厚擅自签订的《里瓦几亚条约》被清廷否定后,引起了沙俄的不满 。沙俄扬言要集结2万余俄军,分兵三路进攻乌鲁木齐、喀什噶尔和布伦托海并占领新疆,还叫嚣调动海军封锁黄海和勃海进攻北京 。这不过是沙俄虚张声势而已,因为沙俄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已削弱了军事力量,沙皇内外交困没有能力发动一场对中国陆路的侵略战争 。当时中国已取得了收复新疆的重大胜利,清军以绝对的优势在伊犁与沙俄对峙 。
在此形势下,清王朝派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为钦差大臣出使俄国 。临行前曾纪泽根据中俄双方军事对峙的形势和左宗棠关于“邦交之道,论理而亦论势”的建议 , 做出了完全否定《里瓦几亚条约》的决定,并依照《勘分西北界约记》收复伊犁 。

文章插图
曾纪泽
1880年7月30日,曾纪泽抵达圣彼得堡与沙俄外交部的格尔斯、热梅尼、布策进行了会谈,陈述了清廷重新签约的六条原则 。即:沙俄必须交还侵占的伊犁地区 。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交界处仍然按照旧址划界,需要调整的地段 , 应由两国派人协商重新勘界立牌 。如果沙俄同意清廷收回伊犁地区,中国便允许沙俄在嘉峪关通商,并允许在尼布楚、科布多再开两条商路 。同时允许沙俄在嘉峪关增设领事馆,其他地方通商事宜以后再酌情商定 。另外 , 还允许俄国在哈密、古城、巴里坤选一地存留货物 。至于俄商在新疆经贸免税事宜 , 须协商后办理 。
清廷否定《里瓦几亚条约》的六条原则,引起了沙俄的极大不满并威胁说:“中国若同意增加赔款并调整其他地区的国界,俄国可以不坚持保留特克斯河流域 。如果修约须无损于俄国的‘尊严’,中国要尽快了结一切争端 。”并以终止圣彼得堡谈判,派布策前往北京与清廷直接交涉相威胁,要挟曾纪泽 。
清廷被沙俄的威胁吓破了胆,错误地认为沙皇会派布策带兵舰来中国 , 在《里瓦几亚条约》的基础上向中国提出更多的领土要求,深恐“应之则贻患尤甚,拒之则兵衅立开” 。其实当时沙俄既不能在陆地采取军事手段解决边界争端,更不会远渡重洋率舰队解决陆地边界问题 。清廷误判形势惧怕战争的心态,已失去了外交的主动权 。
沙俄的威胁与讹诈在曾纪泽身上没有起到作用 , 但却虚晃一枪地在清廷内达到了目的 。清廷旨令曾纪泽与沙俄在圣彼得堡谈判,并放弃清廷所要求的六条原则,可以在崇厚《里瓦几亚条约》的框架内讨价还价 , 能争多少算多少 。清廷的态度 , 给远在圣彼得堡的曾纪泽造成极大的被动 。
1880年10月2日,清廷与沙俄恢复了谈判 。沙俄再次抛出《里瓦几亚条约》,曾纪泽则按照朝廷的旨意,在《里瓦几亚条约》的框架内,向沙俄做出了让步 。不再坚持收复伊犁全境 , 同意将霍尔果斯河以西让给沙俄,满足沙俄提出的所谓安置加人俄籍的伊犁居民 。但曾纪泽仍然坚持特克斯河绝不割让给沙俄 。并坚持塔尔巴哈台和喀什噶尔两处边界由俄方挑起的争议,经两国派员勘查后再定 。
为了争得领土主权 , 曾纪泽表示在赔款方面做出妥协 。可是沙俄并不满足曾纪泽的妥协,反而利用特克斯河流域进行讹诈 。提出特克斯河可以给中国,但清王朝必须再割一块相当于特克斯河流域的地方给沙俄,并向曾纪泽挑衅地说:“中国沿海地方何处可让?”曾纪泽坚定地回答:“我想自今以后,中国地土断无再让之事 。”
此后在一个月的谈判中,沙俄始终胡搅蛮缠地让曾纪泽割让其他地段,以便换取特克斯河流域 。在这种情况下,曾纪泽根据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军事形势,按照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指示向沙俄摊牌:“两国现在如此为难 , 可照贵国之意 , 将前约全行废弃 。伊犁地方,暂时仍不索?。?以期两便,而固邦交 。”曾纪泽以退为进终止谈判的妥协态度 , 并没有阻止沙俄贪婪的野心,沙俄代表热梅尼得寸进尺,要求曾纪泽废除前条约放弃伊犁 。曾纪泽严词拒绝:“若说伊犁径归俄国管属,无论中国国家断不肯出此言,即使国家吩咐我如此立言,我亦必上疏力争,断不肯办一文书,将该处地方送与俄国,使西洋各国笑我,中国后世人骂我 。”
热梅尼仍然咄咄逼人地以武力相威胁,让曾纪泽放弃伊犁 。曾纪泽则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给热梅尼以有力的还击:“我说一句直话,可以释贵国之疑,中国将来再索伊犁,如仍系两国友睦,和平商议之时,中国以礼来索,贵国亦以礼相答,贵国自须想一公平办法 。”说到此曾纪泽稍微停顿,然后慷慨激昂、义正词严地向热梅尼说:“倘若两国不幸有失和之事 , 中国以兵威来索土地,则何地不可索 , 岂独伊犁乎!”曾纪泽以大义凛然,铮铮铁骨 , 不畏强权的高尚气节震慑了沙俄使臣 。在以后唇枪舌战的谈判中,曾纪泽始终坚持废除《里瓦几亚条约》 , 要求沙俄交还特克斯河流域 。否则,便终止谈判 。
1880年12月12日,面对曾纪泽在谈判中所表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清军在伊犁地区的优势,沙俄同意归还穆素尔山口在内的特克斯河流域,但想保留特克斯河流域上游的西北处俄已移民居住的三个村庄 。对沙俄的要求 , 曾纪泽寸土必争,明确表示否定 , 坚持以《勘分西北界约记》的条款划界 。
为了蚕食更多的中国领土,沙俄转移了谈判话题 , 要求清廷按照《里瓦几亚条约》中的规定,把中国塔城和喀什噶尔两个地区割让的土地划给沙俄 。曾纪泽拒绝了沙俄的无理要求,坚持按照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划定塔城和喀什噶尔地区的边界,同时不承认《里瓦几亚条约》割占相当于两个特克斯河面积的塔尔巴哈台东北地区 。此时沙俄使臣布策又提出,哈萨克越界分管不清,建议两国各派大臣实地勘察,按居民归属秉公划界 。对此曾纪泽作了让步,同意两国各派使臣酎情划界 。对于喀什噶尔地区沙俄已经军事占领和崇厚已同意割让的土地 , 曾纪泽仍然坚持按《勘分西北界约记》的规定划界,并表示已有明确界线的不必另定 , 没有明确界线的必须两国派人重新划定 。
经过近一个月的反复交涉,曾纪泽殚精竭虑,奋力争辩,争回了特克斯河流域的领土主权,但却无法摆脱《里瓦几亚条约》框架的束缚和清廷惧怕战争懦弱外交政策的羁绊,未能挽回更多的领土 。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在得到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允许后 , 与沙俄签订了中俄《改定条约》 。因为这个条约是在圣彼得堡签订的,也称中俄《圣彼得堡条约》或称《伊犁条约》 。《圣彼得堡条约》实质上是在《里瓦几亚条约》的基础上经过修改产生的 。其中有关边界问题的第七、第八、第九条做了如下修改 。
第七条修改为:“伊犁西边地方应归俄国管属,以便因入俄国籍而弃田之民在彼安置 。中国伊犁地方与俄国地方交界,自别珍岛山顺霍尔果斯河至该河入伊犁河汇流处 , 在过伊犁河往南,至乌宗岛山廓里扎特村东边 。自此处往南,顺同治三年塔城界约所定旧界 。”
此条的修改,虽然没有索回霍尔果斯河以西 , 伊犁河南北约一万余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但将《里瓦几亚条约》划给俄国的特克斯河流域重新划归中国 。阿克苏河支流扎纳尔特河和伊克赛河上游地区,也重新划归中国 。
第八条修改为:“同治三年界约所定斋桑湖迤东之界,查有不妥之处,应由两国特派大臣会同勘改 , 以归妥协,并将两国所属之哈萨克分别清楚 。自分界办法,应自奎峒山(奎屯山)过黑伊尔特什河(喀喇额尔齐斯河)至萨乌尔岭划一直线,由分界大臣就此直线与旧界之间酌定新界 。”
此条的修改,把《里瓦几亚条约》分割出去的斋桑湖东北岸至喀布多的西面,萨乌尔岭至奎屯山间的喀喇额尔齐斯河流域收回了一半 。
第九条修改:“以上第七、第八两条所定两国交界及从前未立界牌之交界处,应由两国特派大员安设界牌 。该大臣等会齐地方、时日,由两国商议酌定 。”
“俄国所属之费尔干省与中国喀什噶尔西边交界地方,亦由两国特派大员前往查勘,照两国现管之界勘定,安设界牌 。”
此条的修改,把《里瓦几亚条约》割给沙俄的土地,包括苏约克山口和业干在内的克则勒苏河上源北侧支流喀拉帖列克河流域一带,又重新划归中国 。但是沙俄吞并了浩罕汗国后,越过中俄《勘查西北界约记》的界线 , 武装占领的苏约克山口到乌孜别里山口以西的大片中国领土,却未能索回 。
在赔款方面,曾纪泽作了让步 , 由崇厚签订的500万卢布,增加到900万卢布 。
在增设领事方面 , 由崇厚签署的7处 , 改为肃州、吐鲁番两处 。同时还将崇厚签署的中俄陆地从新疆到嘉峪关至汉口的通商路线,缩短为由新疆起至嘉峪关止 。同时,中俄双方给哈萨克人一年的时间选择入籍国家 。
曾纪泽签订中俄《圣彼得堡条约》后 , 当时中外某些媒体做了大力宣传 。称赞曾纪泽“圆满”完成了谈判任务,是一次“不流血的外交胜利” 。负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对此条约表示满意,说 : “中俄和议 , 伊犁全还,界务无损 。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 。吉林俄船撤还 , 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表示赞扬:“劼刚此行 , 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 。
这种称赞是夸大不恰当的,因为曾纪泽没有脱离《里瓦几亚条约》的束缚,没有摆脱清廷懦弱外交路线的羁绊和沙俄已侵占新疆西南的事实 , 未能使沙俄回到《勘分西北界约记》规定的界线内,未能全部争回被沙俄蚕食的领土 。但是曾纪泽大义凛然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外交才干和不畏强权大无畏的民族气节,是值得赞扬学习的 。

文章插图
【?左宗棠收复新疆始末】

文章插图
- 新疆阿克苏苹果烤鸡
- 【新疆大盘鸡】:土豆青椒、洋葱、黑脚跑地鸡
- 喀什葛尔老城感受新疆文化的代表之地
- 喀什之行新疆的另一片美丽土地
- 你吃的糖,也许来自于新疆
- 新疆烤包子
- 冬季旅游推荐云南滇西北西藏新疆甘肃甘南和川西
- 冬天的新疆,银装素裹的自然风光
- ?和田玉鉴别最简单方法,新疆和田玉批发市场在哪里
- 新疆旅游避坑指南喀纳斯景区观光车费比门票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