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杂谈|日本人为什么独爱《枫桥夜泊》?

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1期:日本人为什么独爱《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苏州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
——《枫桥夜泊》张继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的代表作,全诗尽管只有短短28个字 , 但因其意境清远、优美绝伦,从来为人所称道 。诗中所描绘的江南水乡夜景之优美,羁游览子之愁思,更是情味隽永,引起无数人的共识 。
跟着《枫桥夜泊》的\”走红\” , 本来寂寂无名的枫桥、寒山寺也随之申明远播,成为蜚声中外的游览胜地 。
作为唐诗中的佳作,《枫桥夜泊》广为流传,至今已有数十个版本的英本译作,乃至传至日本,编入教科书中 。以至\”凡日本文墨之士,见则常常言及寒山寺 , 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 。
关于张继的生平业绩,史书上对其记载甚少 。新旧《唐书》中也没有他的列传,大概是因他的官宦不显 , 因而他的生卒年、籍贯以及仕宦生涯都比较隐约 。
宋朝的《新唐书·艺文志》有寥寥数语:\”(继)字懿孙 , 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一说南阳) 。大历末,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 。\”宋人计有功在《唐诗纪事》中补充了一句:\”登天宝进士第\” 。张继的别号、籍贯以及仕路过历才有了大概的信息 。
以及张继同时期的唐诗选家高仲武在其《中兴间气集》中记载道:\”员外累代词伯 , 积习弓裘 。其于为文,不自雕饰 。及尔登第,秀发当时 。诗体清迥,有道者风 。如\’女停襄邑杼,农废汶阳耕\’,堪称事理双切 。又\’火燎原犹热 , 风摇海未平\’,比兴深矣 。\”
可见 , 张继家世代皆有文韬武略,张继在诗文上也有很高的造诣,高仲武这本集子选录的是唐朝宗大历年间的二十六家诗人,张继名列其中,在当时已经是成名的杰出诗人 。
元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对张继的生平业绩有了较详细的记载:\”张继 , 字懿孙,襄州人,天宝十二年 , 礼部侍郎杨浚下中举 。与皇甫冉有髫年之故,契逾昆玉 。早振词名 , 初来长安,颇矜气节….尝佐镇戎军幕府,又为盐铁判官 。大历间,入内侍,仕终检校祠部郎中 。继博览有识,好谈论,知治体 , 亦尝领郡,辄有政声 。诗情爽激,多金玉音 。\”
张继是唐肃、代宗时代的诗人,安史之乱暴发后 , 张继来到越中避难,《枫桥夜泊》大致作于这一时代 。
天宝十二年(753),张继进士中举,两年后,恰逢\”安史之乱\”暴发 。
可以想象张继从长安一路奔逃,在某个月色朦胧的秋夜里,途径姑苏 。船经枫桥之时,恰逢月色西沉,惊起一片夜栖的寒鸦 。鸦群的啼叫声在苍凉的夜里此起彼伏,满天的寒霜恰在这时候簌簌而下 , 寒气随即笼罩了整个秋夜 。而此时水边林旁,桥下舟中的诗人独对江面星星渔火,江岸秋枫如墨 。不禁得满怀愁思,抱愁而眠 。
此时他的心中也许在想:十年寒窗之功,一朝中举登科,本以为能一展雄图,大施抱负,却遇上了安史乱起,真是时运不济,造化搞人 。
正在他愁肠百结之时 , 寒山寺的钟声却在此时骤然敲响 。钟声越水而来,在苍凉的夜里显得格外震动人心,一声声敲打着他的灵魂 , 也击碎了他的哀愁 。
他凝思之下,在船舱中铺开纸笔,借着微弱的灯火写下了二十八个字: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苏州城外寒山寺,半夜钟声到客船 。
一千两百多年过去了 , 人们早已忘怀当年科举榜单的名字 。但《枫桥夜泊》却流传千古,人人传诵 。
公元753年,鉴真巨匠东渡弘法,在传布中国佛教以及文化的同时,寒山的300多首诗作也流传到了日本 , 深受日本僧人的喜爱 。
而《枫桥夜泊》在寒山寺中刻有诗碑,又兼意境幽寂清远、静谧清廖 , 深得日本人喜爱 。
抗战时代,日军对寒山寺的文物就窥测已久,特别是《枫桥夜泊》的诗碑 。日军的司令官松井石根还曾经策动了一块儿\”天衣行为\”,妄图将诗碑运回日本,尽管终究以失败告终 。但日本人对寒山寺却恋恋不忘 , 乃至模仿姑苏的寒山寺 。他们在东京也建造了一个寒山寺,并且刻有一样的诗碑 。
此文为煮酒君“诗词杂谈“系列文章第1期:日本人为什么独爱《枫桥夜泊》 , 头条独家文章 。
【诗词杂谈|日本人为什么独爱《枫桥夜泊》?】以上就是本站小编关于“诗词杂谈|日本人为什么独爱《枫桥夜泊》?”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