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本来是人类对抗病毒的重大时刻 。可是,在一开始全国众志成城抗击病毒之时,我们却看到西方国家的不懈、甚至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比如这样:
为什么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西方人会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 难道这种心态真的是人类的本能吗?
要想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抛开文化因素,从自我反思做起——你有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时候吗?
你有过“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时候吗?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 其实很常见:
甚至,我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中 ,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上心理课让学生来示范,有的同学会嘲笑他,有的同学会说太假……当我让嘲笑的同学上台的时候,这个一开始嘲笑别人的同学就会立即变得手足无措起来
……
如果我一直这样列举下去 , 你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属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例子有这么多啊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本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本质就是:认为事情与自己无关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一种利己行为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长期进化和适应的产物” 。人性中存在着深刻的“部落痕迹” 。而人类有指向“一己之私”的利己冲动,因此,对看起来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尤其是在如此遥远的地区发生的事情,人们通常不愿意去“惹火上身” 。因此 , 西方国家早期的心态,其实就是一种利己行为 。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旁观者效应的具体体现
社会心理学认为,旁观者效应是一种责任分散的具体体现 。每个人都期望别人多承担点责任,涉及到的人越多,责任越模糊 。尤其是在突发情况下 , 每个不明真相的人,都会通过其他人的行为和反应来判断情况 , 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不明真相 。
而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对于一开始发生在国内的疫情表示观望,期待我们多承担些责任 。而一旦疫情最终还是逼近本土,他们会推卸他们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因此,“甩锅”也就变成了“旁观者效应”发生到后期必不可少的一个心理状态了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时是心理的一种补偿作用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时候会演变成“幸灾乐祸” 。而出现幸灾乐祸的原因,其实是心理的一种补偿作用 。也就是说,如果你心理上的缺陷、痛苦,无法调整和减轻心理学 责任分散,你可能会采用其他方式来弥补、减轻或转移的心理适应的一种机制 。在精神分析框架下,补偿机制也是心理防御对机制的一种 。
补偿机制有合理的补偿机制和不合理的补偿机制 。这原本是阿德勒基于精神分析发展出的个体心理学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的本义是对自卑感的补偿 , 促使人不断克服自卑感心理学 责任分散,寻求心理的平衡,甚至达到自我的超越 。
我们这次看到,很多人选择了错误补偿方式 。它用“甩锅”的方式 , 掩盖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自卑感,这就是“补偿机制”的作用
寻求心理的满足感和平衡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属于一种信念问题
虽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体现了人类的某种本质特征 。但是,毕竟,对待同一个事情,本来就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逻辑 。有的人会出现“事不关己 , 高高挂起”的思维逻辑 。而有些人就不会出现这种思维逻辑 。
就此次疫情而言,医务工作者一直都对疫情进行了积极的预防,即便是疫情最开始出现时,我们也经常看到国外的医务工作者用一己之力不断地提醒本国国民 。
也就是说 , 许多专业人士,他们在遇到问题时 , 不会采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维模式 , 而是用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地提醒自己,并提醒他人 。
所以 ,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信念问题 。
那么 , 什么是信念问题呢?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学基础】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在遇到各类事情时,基于文化、以往经验等原因,会出现多种不同的行为结果 。而在同一事件出现这些不同的行为结果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的信念不同 。
按照这样的看法 , 对于疫情刚刚在国内出现时,国外出现不同的声音,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一旦疫情失控到如今地步,破除了“事不关己”的程度 , 国外出现态度上的180度大转弯,也就不足为奇了 。
写在后面
回到疫情这个话题,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
我们都在经历着一场非常严重的疫情 。虽然 , 我们国内已经基本控制了疫情,但是我们也不要对现在正在国外肆虐的疫情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 。疫情远远没有结束,人类和病毒的斗争远远没有结束 。任何的幸灾乐祸 , 都会导致我们轻视它 。
请大家记住,即便疫情结束了,我们也不应该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影响了我们对一切事物的基本判断,那样的话 , 可能会给医务工作者带来更大的麻烦 。愿疫情早点消退,也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平安、健康的度过每一天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他/她”如果有这五个行为,说明对方只是想玩弄你的感情
- ?郑州某郑州某医院再现半蹲式窗口 “半蹲式”窗口的存在说明了说明问题?
- 为什么大家还没买洗碗机?
- 清洁电器市场高速增长,“老大哥”产品却为何掉了队?
- 工地上,藏着多少“复杂”的潜规则?
- 心理学研究发现:能让你在社交中获得“好人缘”的5个心理学效应
- 成为高心理资本的“HERO”
- ?“五一”假期国内游订单已追平疫情前 旅游经济全面回暖了吗?
- ?如何理性看待部分理财产品提前“退场”?
- 教育部“中职学校学生发展状况”调研组到博伦职校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