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高品质科普文|“心理学简报”每天更新心理学专业知识
无论是在职场、学校还是其他的社交场合,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人很讨人喜欢 , 但如果要问为什么会喜欢他们,我们可能很难准确地说出理由 。
人人都想在集体中获得好人缘和认同感,但为什么只有少部分人能得到广泛的喜爱呢?是他们天赋异禀,天生就“讨人爱”?还是通过后天的“修炼”让他们练就了一身“好人缘”的本领?
如何在社交中获得“好人缘”?图源:网络 。
心理学家们的第一大任务就是研究人类的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原因 。所以,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我们查阅了相关的心理学文献,总结出了“讨人爱”的原因,希望通过理解并学习5个心理学效应,能帮助我们在社交中获得好人缘 。
1. 镜像效应()和变色龙效应( ):通过巧妙的模仿可以让对方喜欢你
通过模仿他人,可以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 。这种策略在心理学中被称为“镜像效应”,是指对他人非语言信号的潜意识复制,通常发生在社交场合中 , 一个人无意识地模仿了另一个人的手势、说话方式或者是态度,这样的模仿行为通常会影响被模仿者对模仿者的印象,被模仿者会因为镜像效应产生对模仿者的亲切感,从而使关系变得融洽[1] 。
镜像效应 。通过模仿他人 , 可以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好感 。图源:网络 。
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9的进行了一项心理学实验 , 研究人员邀请了72名男女分别和经过训练的多名工作人员单独相处,工作人员随机选择了一部分参与人并在相处过程中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巧妙、并非刻意的模仿 。在相处了相同的时间后,研究人员对这72名男女进行了采访,询问他们对不同工作人员的喜欢程度 。不出所料 , 绝大多数人更喜欢那些模仿过他们的工作人员,而且他们并没有觉察到工作人员曾模仿过他们 。
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把这项实验中发现的现象称为“变色龙效应”,用来描述一个人通过被动或无意识地改变行为(模仿他人),用以匹配当前社交环境中其他人的行为 。这种效应会增加被模仿者对模仿者的喜欢程度 , 而且,因为模仿,模仿者会在社交中更容易获得融洽关系[1] 。
所以男女模仿对方心理学,如果你想让对方在短时间里快速消除对你的陌生感,并对你产生熟悉的亲切感 , 就可以尝试在和对方相处时,巧妙地模仿对方的肢体语言、手势和面部表情 。
2. 多看效应(mere- ):投入时间与你希望成为朋友的人在一起
“多看效应”是一种心理学现象,一个人在自己的眼前出现的次数越多,自己就越容易对其产生偏好和喜爱[2] 。
多看效应 。让别人睁开眼,多看看我们 。图源:网络 。
匹兹堡大学的心理学家们曾经在1992年做过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他们让4名外表相似的女生假扮成上课的学生参加一堂共计130人的大课 , 为了制造多看效应,每位女生都不与班里的其他学生互动,并在一学期内采取不同的上课次数,4位女生参加课程的次数分别是0,5,10,15次 。一学期结束后 , 研究人员向课堂上的学生们展示了4名女生的照片,并评估了学生对于这4名外表相似的女生的喜欢程度 。最终的数据发现,参与课程次数最多的女生被认为最受学生喜欢 , 也被认为最具吸引力[3] 。
所以,积极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可能就能让别人在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喜欢你 。
3. 自发性特质移情效应( trait ):多说别人的好话 。你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形容词,会被别人用来形容你
人们会将你用来形容其他人的形容词与你的个性关联起来 。这在社会心理学被称作“自发性特质移情”,这个理论被用来解释人们对一个人产生印象的原理 。人们会通过我们展现出的行为、语言来判断我们的个性 。
一篇发表在ofand期刊上的研究发现,当人们明明知道一个人的个性里并不具备这个人谈话中所提到的的特质,人们还是会因为这个人的语言产生“移情”效应,将本不属于这个人的特质与他(她)的个性联系起来[4] 。例如一个道德败坏的人每天都说着积极和夸赞别人的话,人们虽然在理性上知道这个人并不高尚 , 但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产生正面的看法 。
人们会将你用来形容其他人的形容词与你的个性关联起来 。图源:网络 。
所以,无论你怎样评价一个人,这些评价都会引起别人对你产生看法 。既然产生看法无可避免,那就尽量让别人对你产生正面积极的看法 。例如:如果你经常在人前夸赞其他人真诚和善良,那“听者有意” , 人们就会将“真诚”、“善良”这些优秀的品质和你的个性联系在一起 。反之亦然,如果你在人前说别人的坏话,哪怕你是个优秀的人,哪怕你说的都是实话,但听到这些评价的人还是会将你说的负面品质和你本人联系起来,导致人们对你产生负面印象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 情绪传染效应( ):多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将正能量传播给身边的人
“情绪传染”现象描述了人们明显会受到他人情绪的影响,通过他人的情绪,也会在自己身上产生类似的情绪 。所以一个带有负能量的人,也会将身上的负能量传递给周围的人 。
俄亥俄州大学和夏威夷大学的研究人员在1993年曾研究过“情绪传染”的原理 。研究发现,人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周围人的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上文提到的“镜像效应” , 我们会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动作和面部表情,这种模仿反过来又使我们产生了与他们相似的感受[5] 。
情绪传染效应 。图源:网络 。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跟你在一起的时候感受到快乐的感觉,那就多释放正能量,表现出积极的情绪 。
5. 出丑效应( ):适当地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会更讨人爱
根据“出丑效应”男女模仿对方心理学 , 人们会在你犯了小错之后更喜欢你!但前提必须是他们认为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 。通过揭示自己不完美,会让周围的人更容易亲近你 。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员在1966年研究简单错误是如何影响感知吸引力时,首次发现了“出丑效应” 。当时,让明尼苏达大学的学生们听取了几段录音,录音的内容是几位测试人考试和面试的过程,测试人的考试成绩不同,在面试中有些人还犯了小错误,比如弄洒了咖啡 。发现,学生们对测试人的喜欢程度不同:相对于与在测验中表现出色,没有弄洒咖啡,或在测验中表现不好但洒了咖啡的人相比 , 学生们更喜欢测试结果优秀但洒了咖啡的人[6] 。
因为小错误而“出丑” , 让你更讨人爱!图源:网络 。
“出丑效应”被发现后,很多现象都能得到解释 。一个过于完美的人可能因为曲高和寡并不招人爱,一个能力还行但时不时会犯些“愚蠢”小错误的人往往更讨人喜欢 。比如,巅峰时期的网坛球王费德勒以冷静严谨和精准的打球风格树立了教科书般的完美形象,但后来 , 当球王体能渐渐下滑,逐渐走下神坛后,人们看到了球王也会因为致命的失误丢掉发球局,也会因为愚蠢的错误错过破发点,也会看到曾经冷峻的完美面庞在赛场中被愤怒撕得来面目狰狞,曾经那个如同机器人的费德勒反而变得有人味儿了,状态下滑时反而是他收获粉丝最多的时期 。
我不是教你诈,是让你认清这个世界!
——刘墉
我们总认为喜欢一个人应该自然而然地发生,被别人喜欢也应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如果刻意地去因为设计、讨好、迎合别人而变成“变色龙”,仿佛就被判定为丢失了自己 。但我们的这一生就是在与种种异己打交道,打交道的结果有可能是丧失自己,但也有可能是在另一个高度将自己找回 。
刘墉说“我不是教你诈”,心理学家们研究这些“效应”也不是为了教我们诈,而是为了让我们在掌握了更多关于自身行为的知识和规律后,克服无明,为了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而做出更符合自己的选择 。
学习的一大快乐就在于,当我们懂得了一些曾经不明白的道理后,会感觉脑中的沟壑又深了一点,眼前的视野又开阔了一些 。哪怕在漆黑的夜里,我们也会感觉手中有花 , 心中有光!
参考文献:
[1] , T. L.; Bargh, J. A. (1999). The: The – link and.ofand. 76 (6): 893–910.
[2] , G.T. (1876).der . , :& .
[3] , R; Beach, S. (1992).in the : Theofamong .of28, Issue 3, May 1992, Pages 255-276.
[4] Mae, L., , D. E., & , J. J. (1999).traitto: Is aathing?ofand, 77(2), 233–246.
[5], E., , J. T., & , R. L. (1993)..in, 2(3), 96–100.
[6] , E., , B., & Floyd, J. (1966). Theof aon., 4(6), 227–228.
原创作者 | 吉夕心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首席编辑)
审稿 | 心上田 (心理学简报主笔团审稿人)
【心理学研究发现:能让你在社交中获得“好人缘”的5个心理学效应】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心理学考研:背会了这些东西,怎样都不亏
- 著名的心理学效应有哪些?
- 向孟子学习积极心理学有感
- 积极心理学:美好生活,就是要活出以下四种感受
- 个人对心理学的浅解
- 你为什么要学心理学?
- 心理学:8种方法消除不良情绪
- 现在吊打顶尖棋手的开源ai已遍地都是,有没有人针对围棋ai深入研究
- 哈佛大学研究,坚持运动和不运动的孩子,十年后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 为什么人一开车就骂人?心理学上解释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