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开悟后佛教)
知道千代野吗?这是日本史上的一个美女尼姑,她抛弃世俗的美貌,一生致力于求佛悟道 。在镰仓中期的时候 , 千代野出身显贵 , 是安达泰盛的幼女,成年后被达官显贵疯狂追求,包括当时的幕府掌权武将北条义时,不过这个美女拒绝了别人的求爱 。她是在一次禅师讲法中悟到,美貌不过是皮囊,再美也没用 , 也会死,死了就是一堆白骨 。千代野很有尼采的虚无主义精神 。
千代野的父亲去世之后,她就出家,但是很多庙宇不收留她,觉得她太美,根本不适合出家 。后来她去了建长寺 , 当时的主持是来自中国的传法和尚,道隆 , 字号兰溪,他在南宋淳祐六年率中国第一个禅宗代表团东渡日本传法 。在日政大臣北条时赖的支持下创建了建长寺,将宋代禅寺建筑传入日本,并著法语规则,规范日本禅林,为日禅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
道隆跟千代野说,“你想参禅悟道是好的 , 但我也希望我的弟子们也是好的 。如果你在我这里求道,我这里的弟子会疯掉的 , 他们会忘记初心,忘记他们的经典,以及所有的一切 , 你会成为他们的神 。因为你很美,这是修行路上最大的障碍 , 以前也有很多女人出家 , 但她们什么也没有悟到,反而玷污了佛门净地,所以 , 你走吧 。”
千代野醒悟了,她的绝世美貌竟然是她悟道的最大障碍 。她找不到其他方法,为了追求自己的信仰,千代野用火钳夹着滚烫的木炭把自己毁容了,毁容之后 , 她再去找道隆禅师,禅师被她感动 , 终于为她剃度,取名无著 。
但是,千代野虽然成了一个出家人,但是,在寺庙日复一日的琐碎生活中,她并没有悟到什么 , 每天挑水,扫地 , 种菜 。她求道心切,想大彻大悟,但很不如意 。于是道隆跟她说 , “有所求,是无法真正开悟的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
就这样过了一些年,千代野去挑水,她提着满水的木桶往寺庙走,这样的工作她已经持续了三十年 。但这天似乎有点不一样,当天的月亮很美,千代野看到月亮映在破旧的木桶里,忽然 , 木桶破了,散架了,水倾斜而出,桶里的月亮也没有了 , 于是,千代野写下了一首著名的禅诗:我曾竭力使水桶保持圆满
期望脆弱的木桶永远不会断裂
然而在顷刻之间,桶底塌陷
从此再也没有水
再也没有水中的明月
而我的手中是——空 。
千代野的故事告诉我们 , 开悟是一个随机事件 。很多人一辈子悟不出什么东西来,因为悟道是不可预测的,你无法管理这种感觉和认知 。但是开悟有个姿态 , 一个人如果想要开悟,不管能不能悟道 , 他必须做悟道的准备 。就像一个人总是失败,他如果要开悟,就必须总是想着成功的方法 , 虽然成功不一定是想想就可以成的,但由于总是考虑成功之道,在恰当的时机和条件下,没准他就开悟了 , 悟出一条成功之路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
所以,很明显,开悟是现在时和过去时的对比 。对比很容易,比如,过去的懒人现在变得勤快,你可以认为他是开悟了,过去的愚昧现在变得聪慧的 , 也可以是开悟,但不能说一个人过去很穷,现在变得有钱,就是开悟 。开悟,悟的是精神,由精神变化导致的行为结果 , 我觉得可以看成是开悟 , 而且这种精神和行为相互联系的变化很深刻 , 很紧密 。相当于说,开悟是打开了自己封闭的精神世界 , 从而让自己的认知更加的宽广和深刻 。
我在其他地方看过一位大德的文章,讲的是怎么判断一个人是否“开悟”了?因为看过的时间比较长了,刚才找那片文章又没找到 , 只能按照自己的记忆略说一下 。可能不是十分准确,见者莫怪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
按照这位大德对“开悟”的解释,形容“开悟”之人只有两个字:见性 。那么何谓“见性”呢?通俗地讲就是“见父母未生我时之本来面目” 。对于学佛的人来说是“见宇宙、人生之实相”,这就是“开悟” 。另据:
天台山云居智禅师,尝有华严院 。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 。无有动摇 , 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 。如是明见,乃名见性 。性即佛,佛即性 。故曰见性成佛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
“开悟”乃学佛人梦寐以求之境界,如何悟得“明心见性” 。佛说有八万四千法门,条条大路通罗马 。但人生难在一个“信”字,信者,诚也 。言合于意、专一不疑也 。开悟者,明心见性 , 开悟之后才是世人学佛真正意义上的开始 。
以上是个人所见,其中曲直自不敢妄加揣测 。仅供参考 。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开悟后佛教 ?一个人开悟是什么状态

文章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