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摘要:当代大学生, 作为公民的个体,其礼仪行为是他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通过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 ,  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
关键词:礼仪 德育 意义 途径 教育
引言(前言):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重要作用,而作为现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么去传承我们的礼仪文化,怎么去学习 。学习礼仪又有什么好处?我们应深入挖掘传统礼仪中的德育内涵,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礼仪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内心的道德信念和礼仪修养准则, 逐步把社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身的道德品质 。
1 礼仪中的德育内涵1.1 “谈礼”
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把“礼”看作是既是治国安邦、平定天下的基础 ,  也是个人追求德性崇高所必须的修养环节与修养过程 。他在教授学生的知识中,将礼仪作为必修的课程, 其所授“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之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礼仪的内容 。他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的思想,教导人们惟有修养上注重礼节仪表与质朴品格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道德的人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就是说一个人想自立,必先有礼的修养 。战国后期的荀子也明确指出:“人无礼则不生大学生家庭道德行为缺失,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  并把礼与法相提并论,“礼仪者 ,  治之始也”,“礼仪制而制法度” 。管子则把礼仪视为立国的精神之本,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 “礼”一直占有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先人们对于“礼”的精辟论述把传统礼仪的精神内涵揭示得淋漓尽致 。
1.2 传统礼仪的衍化
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传统礼仪不断丰富、演化 ,  逐渐成熟并成为一门学问 。纵观礼仪的发展历史,即使到了现代社会 ,  传统礼仪的精髓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礼仪与道德的关系始终都极为密切,“礼”、“德”相互依托,相辅相成 。在人的行为规范中,礼仪是最起码的、基础性的规范 。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行为规范, 可以引导人们加强道德修养,因而在“仁、义、礼、智、信”这些基本的道德规范中 ,  礼是很重要的范畴 。礼仪已经成为一种既具有内在道德要求,又具有外在表现形式的行为规范,它不仅反映个人的精神面貌, 更能折射出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 。人们对礼仪的学习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接受熏陶和教育,提高道德是非辨别能力,陶冶道德情操, 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自律精神的道德社会化过程 。
2 礼仪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2.1 礼仪教育的好处
当代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个体, 其礼仪行为是他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 。通过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对礼仪运用的程度,可以察知其教养的高低、文明的程度和道德的水准 。人在社会化过程中 ,  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 。任何一个生活在某一礼仪习俗和规范环境中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该礼仪的约束 。大学生堪称“准社会人”, 还不是真正的社会人 。他们有一种强烈地走向社会的心理愿望 ,  同时又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  可以让他们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让他们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候; 懂得如何着装、怎样待客、得体地对待赞美与批评; 还懂得如何同各种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 ,  在不断变化的场所游刃有余,充满自信地与人交往 。这样不仅满足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需要, 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 并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  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
2.2 礼仪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 ,  不可能成为优秀人才 。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应当有高水平的专业知识 ,  还必须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和礼仪修养 。礼仪是良好品德修养的表现形式,也是良好道德品质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良好的道德品质需用彬彬有礼的方式去体现 。而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 而实际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准也达不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与缺乏必要的礼仪教育有关 。礼仪是一种非法律的社会规范, 它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自觉的社会意识形态 ,  它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个人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 礼仪体现着一种价值导向,引导着人们选择正确的价值方向和目标 ,  去做符合礼仪规范的事情; 礼仪还能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评价以及评价信息的反馈,来指导、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活动 , 使之符合礼仪的规范 。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教育, 能正确引导他们的思想意识,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  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道德素质的现代大学生 。
3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1 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首先应把礼仪教育的内容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或开设《大学生礼仪》选修课大学生家庭道德行为缺失 ,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 。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 ,  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 。事实上,受过良好礼仪教育的人, 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教育的人截然不同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礼仪教育仍是一片空白, 礼仪教育处于德育的边缘地带: 一方面多数德育工作者对礼仪教育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礼仪教育还处于德育的盲区; 另一方面, 在我国高校开设的课程中, 重视专业理论和技术,但基本不涉及交往礼仪问题,不进行相应的礼仪教育,结果 ,  礼仪教育普遍空缺,部分学生甚至认为,上大学与礼仪问题不沾边, 学好专业知识就行 。所以,加强礼仪教育首先必须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
【论当代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意义和途径】3.2 转换教育理念,强化师资培训,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加强礼仪教育不仅应将礼仪教育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切实完善高校德育体系, 而且应从转换教育理念入手 ,  加强师资培训 。重点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 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不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以利于理论与实践结合, 提高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高校还应举办多种形式的礼仪讲座,开展多种形式的大学生礼仪活动 。强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大学生的风范 。例如: 开展“明礼诚信”活动,制定修身计划 ,  发挥礼仪的自律作用; 发动全校师生寻找校园中的不文明现象,开展辩论、演讲、小品表演等活动, 弘扬文明礼貌之风 ,  使礼仪之花遍地开放; 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等媒体工具,介绍名人处世修身的轶事,推动学校的文明建设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