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本文原始标题是: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来源:新妈妈图鉴(ID:newmomstyle )

江苏一名 3岁幼童 , 因发烧在当地卫生院输液后突发不适 , 抢救无效死亡; 湖南一名 6岁男孩 , 注射退烧针后 , 身体广泛分布弥漫性水肿红斑且大片表皮坏死 , 住院治疗一周后 抢救无效死亡; 蒲城一名 7岁女童 , 因发烧生病住院 , 治疗期间打了两针退烧针 , 不到3分钟 , 孩子就 没有了呼吸; 广州一名 11岁女童 , 使用退烧针静滴 , 2小时后出现疼痛、烦躁、软瘫等症状 , 最终 急性肾衰死亡; ……

本应该作为药物治疗发热的退烧针 , 最后却成了“夺命针”!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这些“夺命针” , 孩子千万不能碰

一、柴胡注射液

以前 , 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针”在儿童发热治疗中应用得很普遍 。

但有资料显示 , 在1988年至2005年间 , 就有24篇学术论文报道过41例注射柴胡注射液后 , 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 。

其中 , 儿童不良反应病例并不在少数 , 多半表现为过敏、过敏性休克、晕厥等 。

河北医科大学曾收到1名8岁患儿 , 因发热注射柴胡注射液 , 出现紫癜、结膜出血等症状 , 后因抢救无效死亡 。

2018年5月29日 , 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修订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公告 , 在禁忌项下列出了“儿童禁用”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二、复方氨基比林

也叫安痛定注射液 , 研究数据显示:

它对血液系统的影响很大 , 使用氨基比林可能会引起儿童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受损等严重现象 。

央视曾报道过一个注射复方氨基比林留下后遗症的案例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三、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可以说是一种有立竿见影退热效果的药物 , 但它同时也有很多副作用 。

比如抑制免疫系统 , 导致感染加重等 , 用它治疗发烧是得不偿失的 。

地塞米松属于糖皮质激素 , 这种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过敏、抗休克、非特异性抑制免疫及退热等多种作用 。

但在2011年卫计委发布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明确指出: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应严格限制没有明确适应症的糖皮质激素的使用 , 不应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 。

其中也提到 , “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四、安乃近

安乃近是上边提到的氨基比林和亚硫酸钠相结合的化合物 , 氨基比林已经是一种非常强力的解热镇痛药了 。

但安乃近比它的退热效果还更快、更强 , 相应的副作用也更大 。

口服可能引起皮肤荨麻疹、药疹、渗出性红斑等过敏表现 , 严重的会发生剥脱性皮炎及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等 , 甚至导致死亡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关于退烧的谣言

为了让孩子快速退烧 , 家长不惜使用各种方法 , 但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发烧存在误区:

一、捂捂汗就好了

“发烧了蒙着被子捂捂汗 , 第二天就好了 。 ”我们似乎是听着这句话长大的 。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 , 捂捂汗感冒就真的好了吗?

错!孩子感冒发烧的时候 , 捂汗更加危险!

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孩子退热 , 反而会导致体温持续上升 , 甚至达到42℃以上 。

另外短时间内大量出汗还可能导致孩子脱水、休克 。

曾有新闻 , 一名1个月大的婴儿就因为发烧捂汗 , 第二天脱水而死 , 发烧捂汗的做法绝对不可取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二、退热贴可以降温

一贴上退热贴 , 孩子的体温就能降下来?

错!

现在市场上卖的退热贴 , 大部分属于巴布剂(也叫凝胶膏剂) , 是物理降温的一种方式 , 它跟凉毛巾或冰袋敷头达到的效果差不多 。

所以 , 它只能降低局部皮肤的温度 , 给孩子带去暂时的舒适感 , 安抚他们哭闹的情绪 , 但对退烧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而且 ,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可以用退热贴 , 有些孩子用退热贴后 , 会出现皮肤瘙痒、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 。

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相关机构 , 都不曾提到过退热贴可以起到退烧的效果 。

三、发烧会“烧坏脑子”

很多家长急着给孩子退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怕“烧坏脑子” 。

然而发烧一般不会“烧坏脑子” , 只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以及脑膜炎引起的发烧 , 或持续高热才有可能“烧坏脑子” 。

而一般的发烧是不会“烧坏脑子”的 , 但发热时要尽量防止发生惊厥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怎样给孩子正确退烧

根据数据统计 , 在医院住院的患儿里 , 发热的比例占第一 。 当孩子发烧时 , 一定要正确处理 。

1.判断孩子是否真的发烧

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是不一样的 。 通常肛温≥38℃ , 或者腋温≥37. 5℃就可以判断是发烧了 , 或体温较基础体温上升了1度以上也可视为发烧 。

体温发热的程度分为低热、中等热、高热和超高热 。

低热是指38.5℃以下 , 中等热是指38.5-39℃ , 高热是39-40℃ , 超过40℃ , 为超高热 。

一般孩子体温达到38.5℃ , 家长必须要给孩子用药 。

如果体温在38.5-度以下 , 且孩子精神状态良好 , 则暂可以通过给孩子补充水分、物理降温等方法来控制体温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2、孩子发烧 , 正确降温很重要

孩子发烧了要进行物理降温 ,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意识 。

关于物理降温 , 使用温水擦浴可以让发烧的孩子感觉会舒服一些 , 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 , 但维持时间短 。

美国儿科学会和国内虽不推荐温水擦浴但仍然可以用 , 只要孩子可以接受就可以尝试温水擦浴 。 但禁止冰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禁止捂汗 。

家长可以给孩子少量多次、补充液体 , 小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

选择既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清淡的汤、粥等 , 也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补充水分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三、正确用药

尽管任何一种药物都不能保证绝对安全 , 但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 , 还是美国儿科学会或中国的发热指南 , 都认为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是对儿童相对更安全的退烧药 。

布洛芬有混悬液和混悬滴剂两种 , 布洛芬混悬液适用于1-12岁的儿童;而布洛芬混悬滴剂则是专为婴幼儿设计的 。

用于退热 , 缓解由于感冒、流感等引起的轻度头痛、咽痛及牙痛等 。

因为两种药物浓度不同 , 所以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宝宝的月龄选择合适的药物 。

但不论哪一种都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使用 , 以免产生肾损害 。

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 , 对呕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剂 。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效果相差不大 , 二选一即可 , 不推荐联合或交替用药 。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 , 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 , 千万别碰!//

发烧对患病的孩子来说是非常常见的症状之一 , 家长不用过于担心 , 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能从容应对 。

疫情之下 , 孩子发烧更是令人担忧 , 更需要科学应对 ,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用这些知识武装自己和孩子 。

把文章转给身边的父母吧~

『婴芭莎儿博会』不到3分钟,孩子就没了…这种退烧方式,千万别碰!。-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