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本文原始标题是: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帮宝宝洗得干干净净的 , 不仅是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 , 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 。 清洁可以对宝宝的皮肤产生良性刺激 , 一方面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 , 另一方面可使皮肤对温度、压力的感知能力增强 , 能提高宝宝的环境适应能力 。 同时 , 能增强宝宝的食欲 , 对宝宝睡眠以及生长发育都有好处 。 但是 , 有几个部位 , 却不能让它太过干净了 。

婴儿的囟门/乳痂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给婴儿洗头时 , 囟门处是可以洗的 , 但动作一定要轻柔 , 不能用手指抓挠 。 洗头水不能过热 , 要用温水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人的脑颅骨由8块骨头组成 , 其中成对的有颞骨和顶骨 , 不成对的有额骨、筛骨、蝶骨和枕骨 。 新生儿颅骨未发育完全 , 骨与骨之间存在许多间隙 , 颅盖各骨由结缔组织膜连接 , 这些颅骨之间的间隙 , 称颅囟 。 最大的颅囟称前囟(额囟) , 位于前顶部 , 斜径约为1-3厘米 , 呈菱形 。 在宝宝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随头围增大而变大 , 6个月后逐渐缩小 , 前囟门一般1岁到1岁半闭合 , 早的9个月闭合 , 个别儿童推迟到2岁左右闭合 。 后囟比较小 , 呈三角形 , 一般出生后1-3月闭合 。

有的婴儿前囟头皮有一些黄褐色油腻性鳞屑 , 也叫油痂或者乳痂 , 这其实是婴儿脂溢性皮炎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清洗时 , 可用消毒棉花沾橄榄油涂在鳞屑上 , 约半小时 , 待其软化后再用消毒棉花轻轻拭去 , 一次不行 , 以后多洗几次 , 千万不能强行揭下 。 乳痂可以自愈 , 只要不感染 , 不必涂什么药 。

常常给宝宝掏耳朵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外耳道的外1/3为软骨部 , 被覆毛发 , 皮肤内含有腺体 , 为皮脂腺及耵聍腺 , 是耵聍的主要来源;内2/3为骨部 , 由附着于颞骨骨膜表面的薄层皮肤组成 。 外耳道骨部与软骨部交界的地方称之为外耳道峡 , 为耳道最狭窄的部分 。 外耳道皮肤为不断脱落的角化鳞状上皮 , 上皮会进行动态移行 , 从鼓膜中央开始 , 逐步由内至外移至外耳道外侧 , 这种移行连同颞下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运动 , 从而排出蛋白碎屑和耵聍 , 形成外耳道的自然清洁机制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外耳道自然清洁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 任何破坏此平衡的行为都可能导致耵聍蓄积或外耳道炎症的发生 。

给孩子掏耳朵经常引发“血案”

孩子的耳道小且浅 , 普通棉签太过粗大 , 容易把耳屎推入耳朵深处 , 造成听力下降 , 甚至损坏耳膜引发永久性的伤害 。

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 , 家长手一抖 , 棉签、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 , 造成鼓膜穿孔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有些家长手劲大 , 完全凭感觉给孩子掏耳朵 , 也容易损伤外耳道 , 很可能将细菌或真菌(比如脚气)带入耳道 , 引起感染最后导致发炎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武汉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隽提醒 , 家里工具有限 , 小宝宝配合程度较低 , 自己掏耳朵要当心损伤耳道 , 还要防感染 , 因此不推荐家长在家自己给孩子掏耳朵 。

而在医院 , 通常医生有两种处理方法 , 一是采用专业的工具取出耳屎;二是用氧化氢溶液软化耳屎 。

用手帮宝宝抠鼻屎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鼻腔内有一些分泌物(也就是常说的“鼻屎”)是正常的 。

家长有一个误区:帮宝宝清理鼻腔分泌物易于呼吸 , 甚至还有一些家长认为这样做就是“清除垃圾” , 可以预防感染 。

但事实上 , 正常鼻粘膜本身是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组成的 , 平时的分泌物中含有的酶具有破坏病菌的功能 , 是预防感染的一道防线 。

经常帮宝宝清理鼻屎 , 鼻粘膜在受到过度刺激后 , 分泌会更加旺盛 。 因此就会出现家长们常说的“经常清理 , 但鼻屎仍然很多”的情况 。

另外 , 宝宝毕竟尚未发育完全 , 家长在帮宝宝清理的过程中 , 有时控制不好力度等 , 很容易导致“过度清理” 。 而这种“过度清理”也会导致鼻粘膜轻度受损 , 宝宝的小鼻子反而容易受到进出鼻部病菌的侵袭 。

所以尽量不要去挖宝宝的鼻孔 , 但如果宝宝鼻塞比较严重 , 建议家长先进行适当的护理 , 帮助宝宝解决鼻塞问题 。

可以——

1

1、用温湿的毛巾给宝宝敷鼻 , 或者让宝宝在蒸汽比较多的浴室里待一会儿 , 引导宝宝打喷嚏 , 排出过多的鼻腔分泌物;

2

2、对于粘稠的分泌物 , 可以使用浸满橄榄油的棉签涂抹宝宝鼻粘膜 , 清理分泌物的同时 , 还可以起到隔离鼻粘膜的作用 , 从而减少分泌物的产生;

3

3、如果分泌物非常干 , 可以先滴入少许海盐水 , 待分泌物软化后 , 再用上述方法清理 。

宝宝私处清洗时来回搓 , 过度擦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女宝宝私处日常护理说起来非常简单:用温水从上向下适当地淋洗 , 把表面附着物和细菌冲掉就可以了 , 不要来回搓、过度擦洗 。

(1)不要来回搓 。

女宝宝的尿道口与肛门离得比较近 , 如果排便后未能及时清洁 , 或护理方法不当 , 很容易使尿便污染尿道口造成刺激 , 严重的还会导致感染 。

另外 , 宝宝如果拉便便了 , 家长在清洗擦拭的时候 , 应注意两点:

从上往下、从前往后擦 , 千万不能上上下下来回擦 。

纸巾用一张换一张 , 不要对折后再擦 , 这样做也容易污染会阴 。

(2)不要过度擦 。

女宝宝的私处有时会排出一些透明或白色的黏液(又称为阴道分泌物) , 这属于正常现象 。

宝宝私处的皮肤非常娇嫩 , 这些分泌物就像一道天然屏障 , 能够对阴部皮肤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 不需要也不能够过度清洁 , 否则反而会破坏保护作用 。

有些家长希望把分泌物洗干净 , 是没有必要的 , 正常擦拭或冲洗就可以 。

在为女宝宝擦拭私处时 , 为防止伤害到宝宝 , 千万不要扒开阴唇内侧擦拭 。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尽量不用湿巾 。

男宝宝私处护理方面 , 重点要注意三个问题:清理包皮垢 , 但不要翻包皮 , 同时注意力度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 , 不要洗得太干净//

(1)清理包皮垢

包皮垢是指包皮和龟头之间积存的乳白色物质 , 属于正常分泌物 , 但由于包皮垢是油脂类的 , 用清水冲洗可能不彻底 。

正确的做法是:在包皮垢上轻轻涂上一点橄榄油 , 等待1~2分钟 , 再用浸满油的棉签轻轻擦拭 , 就比较容易去除包皮垢了 。

(2)不要强行撸或翻起宝宝的包皮

很多家长在为宝宝清洁私处的时候 , 生怕会有残留的脏东西 , 因此总是试图将包皮上翻 , 进行清洁 。

但其实 , 男宝宝在3岁之前 , 包皮和龟头是黏连在一起的 , 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细菌进入 , 避免发生感染 。

而如果家长在清洗男宝阴茎时 , 经常强行翻起包皮 , 就等于人为制造了缝隙 , 这样不但容易引起感染 , 还可能会造成局部损伤和肿胀 , 对宝宝的心理也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

(3)力度要适中

男宝宝的外生殖器有许多神经分布 , 而且皮肤十分脆弱 , 是非常敏感的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家长清洁时需要特别注意 , 手法要轻、要稳、用力要缓 。

#新育儿那些事#宝宝身上这四个地方,不要洗得太干净。特别是宝宝不太配合、扭动身体时 , 一定要避免因挤压或捏到宝宝的外生殖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