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70%-80%的治愈机会 我会和你们一起努力”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孩子有70%-80%的治愈机会 我会和你们一起努力”

  医生的话虽然安慰着谭欣晓夫妻,但女儿锦心的治疗费才是他们最大困难

温暖1320号

每个小孩都会对抽血、打针有种天生的恐惧,而对于白血病的孩子们来讲,他们必须要经受反复的输液、穿刺等操作 。 两岁的黄锦心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小女孩 。 两个月前,她被确诊患上髓系白血病 。 这意味着,打针、骨穿、抽血要长时间伴随她 。 然而,锦心特别怕疼、怕打针 。 “妈妈,我不想打针了 。 ”只要护士在她面前“亮针”,锦心明亮的大眼睛里,便会瞬间蒙上一层水汽 。

“牙疼”引发重症

每次去到医院二楼的检验科,妈妈谭欣晓都要帮锦心做很久的心理准备,然而,锦心还是拒绝将小手放到抽血窗口 。 每次抽血检查,爸爸妈妈都会在女儿的哭声中筋疲力尽 。

两岁的锦心来自广东阳江白沙镇,今年5月,锦心突然对妈妈说:“牙疼 。 ”还学大人那样捂着半边嘴巴 。 锦心的牙齿都是乳牙,还没达到换牙年纪,不可能牙疼 。 起初,谭欣晓以为孩子假装牙痛来逃避吃饭 。 但妈妈发现,女儿的“牙疼”还剥夺了她到外面撒欢的兴趣,一连几天,孩子都捂着嘴巴待在家里,有时无精打采,有时莫名哭闹 。 “我刚好休假,想带孩子去海边玩耍,她居然说"宝宝要睡觉" 。 ”这个情况令谭欣晓担心,马上带锦心前往镇里最有名的口腔医院检查 。 锦心太小,医生无法给她拍CT片,只能开消炎药止疼 。

接下来的几天,锦心开始发烧,牙床上还长了小结节,疼痛感加重 。 从女儿的症状变化里,谭欣晓嗅到了不寻常,心里越来越忐忑 。

“两岁的锦心到底患了什么病?”爸爸妈妈都心急如焚 。 6月6日早上,高烧不退的锦心再次被送进当地医院 。 这一次,医生通过血检发现她的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都非常低,“我怀疑是白血病 。 ”医生的话让谭欣晓夫妇胆战心惊 。 “我抱着女儿看了又看,不愿接受残酷事实 。 ”谭欣晓说,丈夫此时却异常镇定,马上买了从阳江到广州的车票,一家三口连行李都来不及收拾,就搭上客车大巴,奔赴位于广州的广东省人民医院 。

连夜奔赴广州寻治疗良方

锦心和父母到达医院,已经是晚上9点 。 急诊科医生紧急给锦心输液退烧 。 当时,急诊的床位已满,谭欣晓和丈夫轮流抱着输液的孩子,在输液区坐了通宵,直到第二天医生上班,锦心被指导去血液科就诊 。

“医生通过血象报告,很快就下了判断,确诊锦心患上了髓系白血病 。 ”谭欣晓牢记着医生的话,“他说,"你们作为父母,要做好最坚强准备 。 孩子的病有70%-80%的治愈机会,我会和你们一起努力 。 "”医生温暖的安慰一直陪伴着他们,然而,治疗费才是这对夫妻的最大困难 。

医生说,锦心的病因为是“髓系”,很可能需要骨髓移植 。 此外,还需要做9个化疗疗程,而这些费用都如天文数字,远远超越谭欣晓夫妻俩的承受范围 。 据了解,谭欣晓和丈夫是同事,大家同在一个杂货店打工,当售货员,夫妻俩月薪合计5000多元 。 “我们虽然做好准备,想卖掉老家房子,但卖掉之后,还差一大截没法补全 。 ”

为了治病戒掉零食

如今的谭欣晓,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半用 。 患病前,家里虽然不算富裕,但父母对锦心的照顾还是很精细,一直给孩子用拉拉裤和奶粉,也满足她爱吃零食的小偏好 。

“拉拉裤和奶粉的支出不低,现在为了省钱,我只能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戒掉"纸尿片,再"戒掉"零食,尤其是锦心最爱的棒棒糖 。 现在孩子能吃到的唯一零食,就是医院门口买的散装葡萄干 。 ”

所幸,懵懂的锦心,还不知道此刻发生了什么,住在医院,她依旧无忧无虑 。 打针的时候,她比医生快一步,抱起被子将自己裹成一团,以为这样医生就不能给她扎针;亲戚来电问起她“为什么不在家”的时候,她还会模仿妈妈的口吻回答:“我和锦心有点事,去广州处理一下就回去 。 ”

毕竟只有两岁,锦心在扎针时会嚎啕大哭,吃下漆黑的“升板”药时小脸苦得扭曲 。 “我女儿真的很棒,年纪小小就接受历练,我希望能带她冲过难关,让她过上真正的无忧童年 。 ”谭欣晓心疼孩子,常常为自己不能保障女儿的治疗费内疚,“第一疗和第二疗,我们已经花光了7万元积蓄,据说第三疗的药量会更大,费用也更高,希望我们能筹到钱,陪她一起顺利度过 。 ”

公益指引

公益账户: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天天公益专项基金

银行账号:44032601040006253

开户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广州远洋宾馆支行

注:捐款时请注明“新快报温暖×号×××(受助者姓名)”, 如“新快报温暖1320号黄锦心” 。 如需捐款收据,请在汇款时附注捐款收据回邮地址、联系人姓名及电话 。 请务必将银行的转账回执传真至新快报(传真:020-85180284),逐日登报明细以传真为准,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账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