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功效
养血滋阴,补精益髓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崩漏及肾阴不足,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证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禁忌
伤寒不宜用 , 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
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又名熟地黄或伏地,经加工炮制而成 。通常以酒、砂仁、陈皮为辅料经反复蒸晒,至内外色黑油润,质地柔软粘腻 。切片用,或炒炭用 。熟地是一种上好中药材,具有补血滋阴功效 , 可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月经不调 , 崩漏等症,亦可用于肾阴不足的潮热骨蒸、盗汗、遗精、消渴等症,是虚证类非处方药药品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之一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主要用于补血滋润;益精填髓 。主治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漏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
各家论述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 , 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 , 胎产百病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 , 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 。又能补脾阴,止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干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 , 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便闭,诸种动血,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
《本草纲目》:“熟地黄填骨髓,生精血,补五脏、通血脉 , 利耳目,黑须发 。”
《医学启源》:“虚损血衰之人须用 , 善黑须发 。”
《主治秘要》:“其用有五:益肾水真阴一也,和产后气血二也,去脐腹急痛三也,养阴退阳四也 , 壮水之源五也 。”
张元素:“熟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 , 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
熟地的作用
补肾
对于补肾,熟地有很大的功效 , 它是六味地黄丸的主要成分之一,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 。如果用山药、山茱萸等合用,可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盗汗遗精等 , 用知母、黄柏等一起服用对阴虚骨蒸潮热的患者有作用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强心利尿
熟地具有强心利尿的作用,特别对于一些心脏衰弱者而言 , 使用熟地能够起到强心的作用 。如配合木通则利尿作用加强 。
抗衰老
经研究发现,熟地能够有效地防止细胞过早的老化 , 加强细胞的运作能力,能使人延缓衰老,是抗衰老的最佳药物之一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降低高血压
熟地对心血管系统有着很大的影响,酒熟地黄及蒸熟地黄都有显着的降压作用 , 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着下降 。
骨髓造血
通过将熟地黄水煎剂 , 给失血性贫血小鼠灌服每只0.5g,每日1次,连续10日,可促进贫血动物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恢复,加快多能造血干细胞、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养血补虚
熟地甘温质润,补阴益精以生血 , 为养血补虚之要药 。常与当归、白芍、川芎同用 , 治疗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失眠及月经不调、崩中漏下等;若心血虚心悸怔忡,可与远志、酸枣仁等安神药同用;若崩漏下血而致血虚血寒、少腹冷痛者,可与阿胶、艾叶等补血止血、温经散寒药同用 。
增强免疫力
经过中医论证,常使用熟地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具有不错的强身健体之效 。
肝肾阴虚诸证
熟地质润入肾 , 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为补肾阴之要药 。古人谓之“大补五脏真阴” 。能够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遗精、盗汗、耳鸣、耳聋及消渴等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调节体内异常激素
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予熟地黄水煎剂3ml(70%浓度)灌胃,共6日,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及尿量、血浆T3、甲状腺素(T4)及醛固酮(AD)浓度有显著改善,即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说明熟地黄不仅能改善阴虚症状,并能调节异常的甲状腺激素状态 。
抑制血栓
熟地黄能显著抑制肝脏出血性坏死灶及单纯性坏死 。对高脂食物引起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及大鼠内毒素引起的肝静脉出血症,均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认为对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是抗血栓形成的作用机制 。
熟地的中药配伍
用熟地黄配伍的方子有很多,下面就来想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配伍方子: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英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获荃组成 。功效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不足的病证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都气丸(《医宗己任编》) :即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故又称七味都气丸 。功效滋肾纳气 。主治肾阴虚而气喘 , 面赤呢逆者 , 用以纳气平喘 。
祀菊地黄丸(《医级》):即地黄丸加祀子、菊花 。主治肾阴虚而眼花歧视,或枯涩疼痛者,用以养肝明目 。
麦味地黄丸(《医级》):即六味地黄丸加麦冬、五味子,又名锄长寿丸 。主治阴虚喘咳带血,潮热盗汗,梦遗滑精者 。用以滋阴创狮止遗 。
知柏地黄丸((医宗金鉴》):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梦遗,尺脉有力者 。
明目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拘祀子、菊花、白羡黎、石决明组成 。功效明目 , 滋补肝肾,清散风热 。主治眼干涩痛广视物模糊,夜盲,以及阴虚阳亢的 。
归芍地黄丸:即六味地黄丸加当归、白芍组成 。功效养血柔肝 。主治肝血不足的病证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左归饮(《景岳全书》):由熟地、山药、祀子、山茱英、获荃、炙甘草组成 。功效养阴补肾 。主治腰酸遗泄、盗汗、舌燥咽干、口渴欲饮、舌光红、脉细数等真阴不足的病证 。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丹溪心法》): 由熟地黄、龟版、知母、黄柏,加猪脊髓蒸熟,炼蜜为丸 。功效滋阴降火 。主治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病证 。
虎潜丸(《丹溪心法》):由熟地黄、龟版、虎骨、知母、黄柏、锁阳、白芍、干姜、陈皮组成 。功效滋阴降火 , 强壮筋骨 。主治腰膝酸楚、筋骨萎软、腿足瘦弱、步履不便、舌红少苔、脉细弱等肝肾阴亏的病证 。
熟地的副作用
功效再强大的药物 , 都是有副作用的 。所以 , 我们在食用熟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其拥有的副作用,判断自身是否适合服用 。
熟地的副作用主要为一点,即是过敏反应 。因为熟地中含多种糖类物质,因其用酒制,偶有病人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腹泻、腹痛、疲乏、心悸、面部痒、圆形风团、颈部向躯干及四肢蔓延,皮疹高出皮肤表面,散在分布 。所以,我们一定要对症治疗,应用抗过敏药物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熟地的食用方法
地黄饮
材料:
熟地黄15克 。
做法:
水煎30~60分钟 , 取汁,一日内分2~3次温服 。主治腰膝酸软、遗精崩漏、目眩耳鸣之症 。
八珍汤
材料:
熟地黄15克 , 当归、白术各10克,茯苓、白芍药各8克,川芎、炙甘草各5克,人参3克,生姜6克,大枣3克 。
做法: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将以上药物一同放入砂锅,水煎30分钟,取汁即可 。每日1剂 , 分2次温服 。
特点:
此汤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主治面色苍白、头晕目眩、食欲减退、心悸怔忡等症 。
首乌地黄粥
材料:
熟地黄15克,制何首乌(炮制后的何首乌)10 克,粳米100克,白糖15克 。
做法:
先将熟地黄、何首乌放入砂锅中 , 水煎取汁,然后用药汁熬煮粳米,出锅前调入白糖即可 。每日早晚食用 。
三才炖鸡汤
材料:熟地黄30克,人参10克,天门冬20克,大枣10克,生姜2克,母鸡500克,食盐、味精各2克 , 葱段、姜片各5 克 。
做法:
一同放入鸡腹中 , 加水炖煮,直至肉烂即可 。
熟地炖牛肉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材料:
熟地黄30克,牛肉25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大枣10克,白芍10克,生姜5克,料酒、酱油各6毫升,食盐、味精各1克 。
做法:
将几味一同放入锅中,加水炖至肉烂即可食用 。
熟地茶
材料:
熟地黄、麦冬各10克,酸枣仁15克 , 远志5克 。
做法:
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粗末包入纱布中,把布包置于保温杯内,以适量沸水冲泡,加盖闷20分钟 , 即可饮用 。
熟地酒
材料:
熟地黄100克,胡麻仁50克,薏苡仁20克,低度白酒800毫升 。
做法: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将上述三味药物研磨后包入纱布中 , 然后把纱布包置于玻璃瓶内,密封浸泡15日后即可 。每日早晚各饮用一小杯(约10 毫升) 。
熟地猪蹄煲
材料:
猪蹄500克,油菜100克 , 葱段、姜片各10克,药包1个(内装熟地20克,酸枣仁10克),料酒10克,精盐3克,味精1克,胡椒粉0.5克,清汤1000克,芝麻油5克 。
做法:
(1)油菜从中间顺长剖开 。猪蹄治净,从中间顺骨缝劈开,再从关节处斩成块,下入沸水锅中焯透捞出 。
(2)沙锅内放入清汤、料酒,下入药包烧开,下入猪蹄块、葱段、姜片烧开 , 煲至猪蹄熟烂,拣出葱、姜、药包用 。
(3)下入油菜、精盐烧开,炖至熟烂 , 加味精、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熟地羊肉汤
材料:
羊肉(瘦)700克、熟地黄30克、当归15克、黄芪30克、枣(干)10克、姜10克 。
做法:
(1)将洗净的羊肉切成小块,用开水焯一下,除去血沫 。
(2)羊肉块放入盛有适量清水的锅内 , 放入生姜、熟地黄、当归、黄芪,用文火煲三个小时左右 。
(3)放入大枣,加入糖、盐、鸡精、味精 , 搅拌均匀,再用文火煮十五分钟左右即可 。
巴戟熟地酒
材料:
巴戟天60g、熟地黄45g、枸杞子30g、制附子20g、甘菊花60g、蜀椒30g、醇酒1500ml 。
做法:
(1)将上述6味药材一起捣为粗末,放入干净的器皿中 。
(2)倒入醇酒浸泡,密封 。
(3)3 、5日后开取,过滤去渣用 。
熟地的注意事项
熟地的禁忌
炮制煎煮不可见铜铁器
《雷公炮制药性解》云:“采得生地黄,去白皮,磁锅上柳木甑蒸之,摊令气歇,拌酒,再蒸,又出令干,勿令犯铜铁,令人肾消,并白发,男损营,女损卫也 。”熟地黄炮制不可见铜铁,煎煮亦不可用铁锅、铁壶 。《药鉴》:“若犯铁器,令人肾消 。”贮藏应如《本草从新》言,“味甘如饴,须瓷器收之,以其脂柔喜润也” 。
服食忌萝卜、三白、诸血等
《本草品汇精要》记载:忌萝卜、葱白、韭白、薤白 。《要药分剂》云“忌莱菔、葱、蒜、诸血” 。盖莱菔子降气 , 三白辛窜走气 , 影响地黄的滋补作用 。诸血为血肉有情之品,恐滋腻太过 , 故宜禁之 。
伤寒家不宜用
?熟地的功效 熟地的功效与作用,禁忌 伤寒不宜用,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文章插图
伤寒之病,邪从外入,宜疏散而不宜滋补 。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言:“又仲景《伤寒》一百十三方 , 惟复脉用地黄 。盖伤寒之?。?邪从外入,最忌滋滞 。即使用补,必兼疏拓之性者,方可入剂 。否则邪气向里,必有遗害 。今人一见所现之证,稍涉虚象,便以六味汤为常用之品,杀人如麻,可胜长叹 。”
脾虚痰多气郁之人慎服
熟地黄味甘,性尤滋腻,脾虚痰多气郁者慎用 。《本草从新》云:“按熟地黄性滞,痰多、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本草征要》云:“熟者性滞,若痰多气郁之人 , 能窒碍胸膈,当斟酌用之 。”《本草通玄》言“熟地性滞,痰多者,恐其泥膈,宜姜汁炒之,以制其滞 。更须佐以砂仁、沉香二味,皆纳气归肾,又能疏地黄之滞,此用药之权衡也” 。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地黄可分为生地和熟地两种 , 《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 , 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 , 血衰者需用之 。男子多阴虚 , 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 。” 。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 。生精血,补五脏 , 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
(1)生地黄甘 , 苦,寒,归心,肝 , 肾经,功用:清热滋阴,凉血止血,养阴生津 。
(2)熟地黄甘,微苦,微温,归心,肝,肾经.功用:补血调经,滋阴补肾 。
熟地黄是生地黄用黄酒拌闷 , 晒蒸的复制品,所以功效有别,生的多用于清热滋阴,熟的多用于养血补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