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二月,楚国反秦首领项羽面对强大的秦军,命六万楚军破釜沉舟,以决一死战、绝不退还的大无畏精神渡过漳河,在今河北省巨鹿一带与秦国上将
章邯、王离
展开决战,全歼王离军二十万 , 迫使章邯二十万军投降 。巨鹿之战 , 摧毁了秦军主力,扭转了历史走向,拉开了亡秦序幕 , 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因此,项羽令无数后人称赞与景仰 。司马迁在《史记》中把项羽与秦始皇、汉高祖并列 。
项羽“破釜沉舟”具体在什么地方?不断引起学者的争议 。本文以《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破釜沉舟前后经历的地名、古人对这些地名的注释以及实地考察等为依据,说明“破釜沉舟”发生在今洹水南安阳古城西北、安丰乡渔阳村

漳河上古“三户”
渡口及其东南平原地区 。
一、破釜沉舟的背景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爆发陈胜、吴广起义;同年九月,项梁、项羽和刘邦相继聚众起义;被秦所灭的六国贵族也纷纷起兵 。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九月,秦国上将军章邯打败并杀死反秦义军首领项梁(项羽的叔父),认为楚地已不足忧,于是渡过黄河和前来增援的王离20万军队一起大败赵国军队 。赵王歇
、大将
陈余
、国相张耳
,逃进
钜鹿城
。章邯命
王离、涉间
包围了钜鹿 。赵王派使者向
楚怀王
(秦二世二年六月 , 项梁采纳范增的建议,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
楚怀
王,
袭用其祖父谥号
)以及各诸侯国求援 。
楚怀王为鼓舞士气分兵两路:一路以
宋义
为上将军、
项羽
为次将,率军数万北上救赵;另一路以
刘邦
为主帅进攻秦地关中,并许诺谁先攻下关中,就封谁为关中王 。
二、破釜沉舟的经过
《项羽本纪》记载:楚怀王命
宋义
为上将军,
项羽
为次将,
范增
为末将,救赵 。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宋义 。
“行至安阳①,
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
钜鹿②
,疾引兵
渡河③
,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不然……不如先斗秦赵(先让秦、赵两方相斗) 。夫
被(pī)坚执锐
(
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 。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不如

;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项羽对将士说:我们齐心合力攻秦 , 他却久留不行 。现在饥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芋头(指薯类)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 , 不率军队渡河去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 。秦国那样强大 , 去攻打刚刚恢复的赵国,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 。怎么利用秦国的疲惫?再说,我们楚国刚打了败仗,怀王
坐不安席
(形容心中有事 , 坐立不安) 。集中楚国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人 。国家安危,在此一举 。上将军不体恤士卒 , 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不是国家贤良之臣!
项羽早晨去参见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宋义的头,出来向军队发令说:“宋义与齐谋 , 反楚 。楚王阴令(秘密命令)羽诛之 。”这时诸将都畏服项羽,没人敢出声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
项羽杀了宋义,“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乃遣
当阳君、蒲将军
率卒
二万渡河③
救钜鹿 。战少利 , 
陈馀
复请兵 。项羽乃
悉引兵渡河③
,皆
沉船,破釜甑
(釜:锅;甑zèng:做饭用的一种瓦器 。缩写为
成语

破釜沉舟

,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渡船凿沉,比喻做事果断不留退路
),烧庐舍,持三日粮 ,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于是至,则围王离 , 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截

两旁筑墙,给
王离运输粮草的道路
)大破之 , 杀
苏角、

王离

涉间
不降楚,自烧杀 。”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文章插图
项羽破釜沉舟
“当是时 , 楚兵冠诸侯 。
诸侯军
(指秦末刚刚恢复的齐、燕、代等国起义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诸侯国救援钜鹿的军队营垒有十多座),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
从壁上观
(在营垒墙壁上观看 。
后作
成语,
比喻在一旁观望,不动手帮助
)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 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跪着用膝盖行走) , 莫敢仰视 。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都听他指挥) 。”
“章邯军
棘(ji)原④
,项羽军
漳南⑤
,相持未战 。秦军数却(屡屡退却),二世使人让章邯(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恐 。” “……项羽使
蒲将军
日夜
引兵渡三户⑥
 , 军
漳南⑤
,与秦战,再破之 。项羽悉引兵击秦军
纡水上⑦
,大破之 。章邯使人见项羽,欲约(想订和约) 。项羽召军吏谋曰:“粮少,欲听其约(想答应他们的和约) 。”军吏皆曰:“善 。”项羽乃与期
洹水南殷墟上⑧
。已盟(订盟约后) , 章邯见项羽而流涕 , 为言赵高(叙说赵高种种劣行) 。项羽乃立章邯为雍王(
雍州:今陕西、甘肃一带
)置楚军中 。” “……项羽乃召
黥(qing)布、蒲将军
计曰:‘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 。不如击杀之,而独与
章邯
、长史
欣、
都尉
翳(yi)
入秦 。于是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
新安城南⑨
。”
在“钜鹿之战”同时,
刘邦
趁秦军主力在河北,于秦二世三年十月首先攻入关中咸阳,秦王子婴
出降,秦朝灭亡 。项羽的军队行至函谷关,有兵把守不得入,项羽大怒 。沛公(刘邦)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接着是《鸿门宴》;之后是楚、汉战争;刘邦建立西汉王朝 。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文章插图
章邯与项羽会盟亭在今安阳洹水公园
三、 破釜沉舟经历的地名等
① 安阳:
指今洹水南安阳 。有人说是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安阳;有人说是今河南内黄县楚旺一带 。
② 钜鹿(巨鹿):
战国时属赵国;秦设

鹿郡 , 治所在

鹿县城 。
钜鹿郡遗址在
今河北省
邢台市
平乡县平乡镇

③ “疾引兵渡河”
和后面的
“卒二万渡河”“悉引兵渡河”
中的“河”,都是指漳河,因为这是“行至安阳”以后的事 。有人说此“河”指黄河 。
④ 棘原:
地名,在钜鹿南 。《
资治通鉴第八卷
》:“
章邯军钜鹿南棘原 。赵数请救于楚 。

⑤ 漳南:
有不同认识 。一说是漳河南;一说是漳河北边的一个地名 。
⑥ 引兵渡三户:
三户,漳河上一个古渡口,
在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渔洋村北漳河上 。
三国初年张晏《汉书注》:“三户,地名也,在
梁淇
西南 。”
《水经注
﹒卷十

漳水: “又东出山,过邺县西 。漳水又东,径
三户峡
,为
三户津
。”
孟康曰:“津、峡,地名也 , 
在邺(城)西三十里 。”
梁淇:
亦名梁期城、期城、武城、讲武城

《前汉书﹒地理志》:西汉高帝(刘邦)十二年置魏郡,辖十八县,其中有
“梁期县”
。唐朝颜师古《前汉书注》:“梁期,故城在今河北磁县东北 。”
西晋司马彪《郡国志》:“邺县有
武城
 , 武城即
期城矣
。”
三国时曹操把
梁期县城
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 , 故后人将
此城改名为武城 。
北魏《水经注﹒卷十》:“汙水东注于漳水 。漳水又东径武城南,世谓之梁期城 。”
汉朝的梁期城 , 西晋–唐朝称
武城

宋代以后改

讲武城 。
其遗址在今河北省磁县城南10公里讲武城村,
2006年5月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
三十余里有
安丰乡渔阳村

古代湍急的漳水流经该村北,被坚硬的台地阻挡,由东南变为东北流 , 出现90多度转向,水面变窄流速变慢;向前大约三里 , 又转近90度的弯,水面变阔,又向东南流 。在两弯之间形成一渡
口,名三户津,简称三户 。
此渡口东距邺城遗址
三十里;
东北距讲武城(梁期城)遗址十七里
。所以
此渡口就是张晏《汉书注》中所说“三户” , 就是
《水经注
﹒卷十

中所说“三户

” 。
三户峡:
三户津西北五里为三户峡 , 即今漳河上岳城水库大坝处 。西门豹“发民凿十二渠”的渠首在三户津西不远处 。
三户名称的由来:
《项羽本纪》载:项梁、项羽起义后,70岁的范增
来投
对项梁说:“陈胜败固当 。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 。自怀王入秦不反(没有返回),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
‘楚虽三户 , 亡秦必楚’
也 。”
建议再立楚王 , 打出“为楚报仇”的旗号来凝聚人心 。
楚南公是
昔日楚国南方一位贤者 , 楚亡国时曾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
范增引用这句

(chèn)
言,鼓舞
项梁
斗志 。有人认为
陈胜、项氏、刘氏(刘邦)均为楚国人,是为
“三户”,还有其他说法 。
“三户”是亡秦的代名词 。
由此,本文作者推想,后人为纪念
项羽率楚军破釜沉舟渡过漳河,在巨鹿之战中大败四十万秦军,
拉开了亡秦序幕,便将当年
的渡口命名为“三户津” 。巨鹿之战
100多年后即公元前91年,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 。
近30年来,渔洋村龙振山和村民在村北古渡口和村周边捡到三千多件文物 , 有仰韶陶片、龙山卜骨、商代陶鬲(li)、战国鼎壶、秦代箭头、汉代洱(er)杯 , 还有南北朝隋唐等历代遗物 , 时间跨越六千多年不断代,办起渔洋村历史博物馆 。
2013年8月,该村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
⑦纡(yv)水
(有写作

水、汗水
):漳河的一条支流 , 在今河北省邯郸西北、武安县东南一带 , 今称香水河 。
司马彪
《郡國志》:“鄴有汙水、有汙城 。注:《史記》項羽击秦軍汙水上 。”唐朝颜师古《前汉书注》:“汙水 , 在邺西南,音于 。”
《水经注﹒卷十》:漳水“又东,汙水注之 。水出武安县山,东南流径汙城北 。昔项羽与蒲将军、英布济自三户,破章邯于是水 。汙水东注于漳水 。漳水又东径武城南,世谓之梁期城 。”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文章插图
三户峡、三户津、渔洋村、梁期城遗址、曹操高陵位置图
⑧ 洹水南、殷墟上:
《安阳县志》:“会盟亭,在府城北洹水之上 , 楚项羽与章邯会盟于此,后人置亭表其处 。” 今人在
殷墟东南、
洹水公园内建亭
纪念 。
⑨ 新安城:
今河南渑池东
四、破釜沉舟的具体地址
1.《项羽本纪》:“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 。”历代学者对“三户”及其具体位置有多家注解,指向一处,没有争议 。
即“三户”是漳河上一个古渡口,亦名三户津 。
此渡口东距邺城遗址
三十里;
东北距讲武城(梁期城)遗址十七里

此渡口就是
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渔洋村北、漳河上的古渡口 。其对面是河北磁县,也可以说“三户”在今河北省磁县东南 。
2.《项羽本纪》中:宋义、项羽反秦义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其“安阳”指洹水南安阳 。有学者说《项羽本纪》中的“安阳”,指今山东曹县东南的安阳;还有说指今河南内黄县楚旺(传说楚旺,又名楚王)一带 。此两地渡河可以到钜鹿,但其周边没有《项羽本纪》中说的“三户”“纡水” 。项羽义军不可能在此两地“破釜沉舟” , 然后走百十里,或几百里路到“三户津”渡河,所以曹县的安阳、内黄县的楚旺说不能成立 。

渔洋村北漳河上“三户”渡口,东南距
洹水南安阳故城30余里、
东北距
钜鹿200余里,符合《项羽本纪》所说破釜沉舟“持三日粮”,渡河与秦军战的地理条件 。
3.1973年,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中
 , 项羽
起义军和秦军作战所经过的地名有洹水南安阳,没有曹县安阳和内黄县楚旺 。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

文章插图
该地图集第25-26页,标注
公元前209—前206年 , 项羽
起义军和秦军作战经过的地名有:濮阳—过黄河—洹水南安阳—-过洹水–安阳西北、漳河南岸三户津—邯郸—钜鹿南棘原—

水—
洹水南、殷墟旁
(见原图) 。
项羽破釜沉舟是在楚军过黄河,“行至安阳 , 留四十六日”后发生的,不是在过黄河前发生 。况且黄河上也没有“三户”渡口 。
4.三户渡口全长仅3里,容不下项羽六万大军;渡口西北、西南是岗坡丘陵,不适合军队驻扎 。所以当年项羽“
破釜沉舟
”发生在今洹水南安阳故城西北、安丰乡
渔洋村北、
【?破釜沉舟是谁?项羽“破釜沉舟”在何处?】三户渡口及其东南平原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