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流》|积极心理学:最优体验,让心灵有序收获幸福

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人玩游戏玩到不可自拔,有人读书读到废寝忘食 , 有人打球打到大汗淋漓,为什么他们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呢?
你是否也有过这种状态,做事情时忘记了周遭的环境 , 有人说话也听不到,甚至忘记了时间 , 等回过神来的时候 , 得到的不止是成功的愉悦,还有思想的充实,灵魂的启迪 。
这种状态就是《心流》,这本书的序,足足有60页,是我看过的书中序最长的一本,且被翻译成30余种文字,影响了全球无数研究者和读者 。
它的作者是[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  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 , 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 。
一、心流是什么1、获得“最优体验”,感觉到幸福
心流即一个人完全沉浸在某种活动当中,无视其他事物存在的状态 。
它也许是跑步时汗水顺着背脊流下时的畅快,也许是弹奏时音符顺着手指跃出时的欢愉,也许在工作中 , 也许在休闲时 , 它不在乎年龄大?。?不在乎贫富贵贱,不在乎职业地位 。
亚里士多德说 , 世人不分男女 , 都以追求幸福为人生最高目标 。
心流理论比另一位更早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巅峰经验”( the peak )更胜一筹 。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忘我”的境界 , 但起点完全不同 。
马斯洛是从哲学的超越性出发,含有浓厚的意念论倾向,而契克森米哈赖教授从现象出发,提出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人为什么会专心致志,浑然忘我?”
心流和快乐,不一样,快乐是容易获取的 , 但也是短暂的 , 可能在和朋友聊天时 , 可能听到一个好笑的笑话,而心流是长久的,它存储在人的意识之中 。
幸福是快乐的升级版 。
2、注意力是最无价的资源,是一种精神能量
注意力是一种受我们控制、随我们使用的能量变化而改变 , 也是改善体验品质的最重要的工具 。
看过周杰演的《包青天》的都知道 , 包拯在断案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思考,推演,他的注意力完全在案情,为公道大白于天下,即便地位高的人给他施压,也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 。
我们接收到的任何信息,都要经过判断,当对我们的目标产生威胁 , 消极时 , 就将它摒弃,只有这样,才能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点上,塑造自己的独特性,实现自我成长 。
3、心流的构成要素
构成心流体验的几个要素分别是:
a. 具挑战性的活动;
b. 知行合一;
c. 明确目标与即时回?。?
d. 全神贯注;
e. 掌控自如;
f. 浑然忘我;
g. 时间感异常;
这一部分作者主要是通过几个典型的不同职业的心流体验者,来举例说明的,让我们更能直观的感受到心流 。
舞者
“当时注意力完全集中,心中没有任何杂念 , 什么也不想;只是专心做一件事,全部活力畅通无阻,你会觉得轻松,自在而精力旺盛”
攀岩者
“你正专注在目前的活动上 , 自我跟眼前的事完全密合……你觉得自己跟所做的事仿佛是一体的 。”
棋手
“集中注意力就像呼吸—-你连想都不想 。即使屋顶塌下来 , 只要没被击中,你就不会察觉 。”
我们看到,他们说的话,大同小异,如果说一个人这么说 , 我们可能认为是个例,但是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人,都这么说,那几乎就是标准了 。
二、如何寻找心流
哲学家密尔说 :“自问是否幸福 , 幸福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 。”
作者分别从感官、思维、工作、人际、挫折五个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 , 心流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每个人都可能体会到 。
《伊万·杰尼索维奇的一天》的作者索尔仁尼琴曾把身陷囹圄的不堪转变为心流体验 。他说:“有的犯人会设法冲破铁丝网逃脱!对我而言,铁丝网根本不存在,犯人总数并没有减少 , 但我已飞到远方去了 。”
心流活动的共同点,它带来一种新发现,一种创造感 , 把当事人带入新的现实 。
当他们眼中看到的是铁丝网时,同时看到的是约束,规则 , 心里的抵触感油然而生,度日如年,情绪失控 , 也就是内在意识失序,他们想到的是如何冲破铁丝网,逃出这个有型的牢笼 。
而索尔仁尼琴却将集中营的生活写成作品出版,还被吸收进作协 。
1、身体感受到的,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都有可能达到心流状态
光靠身体的动作是不能产生心流的,一定要投入心灵的力量才行 。
无论是瑜伽、武术也好,音乐、美食也好,都是通过身体的感官,传递到心灵 。
肌肉的酸痛感,告诉我们,突破了身体的极限,登上了更高的高峰 , 让我们有了成功的喜悦,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
“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让我们看到了泰山的恢弘磅礴,蒙娜丽莎的微笑,让我们看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女性的深邃高尚 。
罗曼蒂克的爱情曲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力量,慷慨激昂的摇滚,让我们感受到了热情和希望 。
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 , 让无数美食者,甘愿排队等待,只为食物划过喉咙时那极致的体验 。
2、思维的愉悦就像开启了心灵的窗户
心灵的愉悦感,来自于心灵的有序,身处逆境不灰心意冷,事事顺心不骄傲自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
任何心灵的心流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记忆息息相关 。
记忆是一切的根本 , 正如布努埃尔所说:“生命没有记忆,就不能算是生命”
王小波说,我立志写作是“反熵”行为 。工作可以残酷而无聊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但也可能充满乐趣和刺激 。
不同行业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有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为自己的工作自豪,他们愿意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并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就像莎拉菲那说的:“我跟每个人说话–甚至是植物、鸟、花、动物 。我觉得浑身舒畅、快乐;累了得回家真实一件不幸的事……即使工作很忙,一切仍是美好的 。”
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到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 。
3、苦难是人生的契机,挫折时更需要心流体验
保罗失明以后,将控制意识看作最重要的目标,他说:“我现在已没有幻想,但我会努力包容自己,同时也包容别人 。”
保罗是全国西洋棋协会的会员,也参加盲人运动会,他把弹吉他、下期、运动、听音乐都列为心流的源泉 。
列夫·托尔斯泰说:“要记?。∏榭鲈窖现兀?嚼?眩?就越需要坚定、积极、果敢,而越无为就越有害 。”
虽然意外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艰难,但他们依然热爱生命,充满信心 , 对自我进行肯定嘉奖,将注意力集中到自己可以实现的地方,在体验中找寻乐趣 。
悲天悯人是懦弱者的表现,哭天抢地改变不了任何现实 , 只有勇敢地面对,才是上策 。
三 、心流有什么意义
我们的整个生命就是一个统一的心流体验 。
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中说:“不要以成功为目标一一你越是对它念念不忘,就越有可能错过它 。因为成功如同幸福,不是追求就能得到;它必须因缘际会……是一个人全心全意投入并把自己置之度外时,意外获得的副产品 。”
创造人生的意义让我们人生有目标,行动有原则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心灵的和谐让我们更自主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痛苦时不再软弱,困境时不再绝望 。
信仰让我们获得心灵的宁静,拥有非凡的勇气,积极的看待生活中的难题 。
四、如何善用心流
1、设定可达成的目标
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值得深入研究的事情上,而不是浪费在犹豫不决,懊恼后悔的暗时间上 。
2、不止将心流用于工作中 , 更要用于休闲时 。
布莱特比尔说:“未来不仅属于受过教育的人,更属于那些懂得善用闲暇的人 。”
这本《心流》,作为米哈里的开山之作,用众多的案例解释了“最优体验心理学”,他的理论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接地气 , 是本不可不读的心理学著作 。
卡里·纪伯仑说: “灵魂绽放它自己,象一朵有无数花瓣的莲花 。”
心流体验能很大程度提升我们对于人生的满意度,更合理的分配工作和生活,找到幸福的状态 。
我是艾米 , 有过低谷有过痛苦,阅尽千帆依然热爱生命 , 热爱生活,致力于心灵的救赎和个人的成长,希望能带给你一丝力量,一丝信心,勇往直前 。期待与你心灵的碰撞!
【读《心流》|积极心理学:最优体验,让心灵有序收获幸福】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