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美学》笔记

? 1.人的感性认识和作为集中表现这种感性认识的艺术,并不像唯理论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一片混乱、不可理喻,相反,它们包含着类似于理性思维的内在关联和规律,这使得美、艺术和以美的艺术作为主要分析对象的美学成为可能 。
2.苏格拉底提出:“美就是有用的” , “有益的就是美的”,“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所产生的快感”,“美是难的” 。
3.对美的本质的三种看法: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 。
4.客观论者认为美的客观性是绝对的 ,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欣赏与否,都不能丝毫影响它的美 。在探究美的根源时 , 人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 人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 还不断地创造美,并使这种美外化为客观的物质存在 。美感是人产生的,而且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个人经历、当时的心情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就是他们在进行对美的再创造了 。美是由线条、形状、色彩、声音、动作等客观的物理属性组成的一个合乎规律的整体 。这个合乎规律的整体,可以通过对称、均衡、比例、节奏、韵律等可直观的关系表现出来,因此,也可以说,美就是一种合规律的形式 。客观派一个最具有普遍意义的说法是:“美是和谐 。”
5.主观论认为:美不在于物,而在于心,因此,美是主观的;美没有固定的尺度和形态,是随着人的心灵的变化而变化的;人各有感觉,彼此不可互相取代 , 因此 , 寻求美的定律是无益的,美是不可知的 。
6.主客观统一论认为:美是复杂的、多样的,它既包括艺术美 , 也包括现实美 。客观存在的现实美,如形体美、自然美都不是主客观统一可以包含的 。西施的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她本身客观的美的形体;桂林山水依赖的并不是人的主观意识 。
7.美分成自然的美和人工的美 。自然的美就是自然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美 。人造事物的美又分成劳动产品和艺术作品,劳动产品之所以美,主要是它具有可实现的功能 , 艺术作品的美则在于他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广的社会意义 。
8.人造事物的美和自然事物的美相比,前者显得更加集中,更为完整,也更加稳定 。人造事物的美的形式,不像自然事物那样,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而变化 。人造事物的美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相对独立的 。
9.无论是自然美还是人工美 , 都离不开观赏者的介入 。从这个意义上讲,自然美和人工美都是人自由创造的结果 。自然和人工代表了美的两极,但是两者又是可以相互补充和融通的 。
10.美学作为自由艺术的理论、低级认识论、美的思维的艺术和与理性类似的思维的艺术,是感性认识的科学 。
11.对美,并不是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产生美感的,必须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首先我们进行审美感受的物体,要有美的品质,可以诉诸我们的感官并能激起我们关于美的遐想 。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审美对象的感性的光辉 。同时,审美也要具备一定的生理心理方面的条件 。
12.艺术家先是在生活中积累感性材料 , 然后通过对感性的形象进行加工变形 , 改变事物原有的形态,渗进自己的情感、认识,从而创造出美来的 。
13.艺术的美主要美在它高超精湛的技法,美在它丰富的表现力和深广的社会意义 。
14.欣赏艺术作品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丰富自己的心灵生活,而且可以减少生活的盲目性,提高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
15.艺术是审美的主要对象,也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
16.艺术的本质:“模仿论”、“表现论”以及“形式论” 。
17.艺术作品并不是按照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创作出来的 。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形式和面貌 。
18.艺术给了我们一种普遍的表达情感的方式 。借助于艺术表达出来的情感,常常是最动人的 。
19.审美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而审美客体、审美主体是构成审美活动的不可缺的因素;而审美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精神活动,有着它自己独特的特征 。
20.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几个要素: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审美感受等 。
21.审美理想是指人们在一定的世界观、社会理想、伦理观念的影响和启迪下,对审美对象的审美价值属性无限接近至善至美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审美理想一经形成,便潜移默化地制约、规范着审美心理活动中的其他因素 , 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和审美感受,主宰并且决定着人们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的发展趋势 。
22.审美趣味 , 也叫审美判断力,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审美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以个人主观好恶的形式去评价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在审美知觉或审美体验的过程中 , 通过对具体的审美对象直接评价的形式呈现出来 。审美趣味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主观倾向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的“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 就已经很简洁地解释了什么是审美趣味 。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人嗜好和主观偏爱的差异性和丰富性 。
23.审美感受,是指人面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 , 在感觉、体味、理解、判断等心理过程中 , 所产生的一种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状态 。
24.审美客体就是被欣赏的对象 , 即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一切具有美的属性的事物 。
25.审美客体一般特征:①审美对象是个性鲜明的形象;②审美客体在审美欣赏活动中的导向作用 。
26.美的欣赏活动是客体与主体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没有客体 , 欣赏当然无从谈起;缺少主体呢,也形成不了审美活动 。美的欣赏是一项有条件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
27.真正成为审美主体的人必须具备条件:①审美感官与美的欣赏;②生活经验,文化修养与美的欣赏;③心理距离和美的欣赏 。
28.审美活动主要特征:①审美活动的超功利性;②主体性特征 , 人所具有的自主、主动、能动、自由、有目的的活动的特征,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人的精神的自由,这也是审美活动的特征之一 。
29.艺术的本质特征,第一部分是艺术的社会本质,第二部分是艺术的认识本质,第三部分是艺术的审美本质 。
30.艺术是自由的精神生产,也就是说艺术在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生产相类似 , 只不过艺术是一种精神产品,是艺术家情感的表达 。
31.艺术以特有的方式把握世界 。艺术以形象的方式把握世界,艺术是对世界的审美把握 , 比起哲学、科学,则充满着更多的人类情感与艺术家个人的情感因素 。艺术真实不同于现实真实,它更多的是情感真实,心灵的真实,而它比现实真实更能打动人的灵魂 。
32.艺术的审美本质是艺术的自身内部的本质规定性 , 是艺术最重要的本质 , 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内核 。
33.艺术是人的主观力量的对象化 , 是无目的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 是一种意识形态 , 是人类社会的艺术反映与创造,更是人类情感的符号表达,它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冲击 。
34.以艺术的存在方式分,可以分为时间艺术(文学)、空间艺术(如绘画、雕塑)、时空艺术(戏剧、舞蹈);以感知方式划分,则可分为视觉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听觉艺术(音乐等)等;以创造方式,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以情感或精神成分与物质成分的多少来划分,可分为象征型艺术(建筑)、古典型艺术(雕塑)以及浪漫型艺术(音乐) 。
35.所谓的“心理距离”实际上是指一种经过主观努力所达到的超然态度 , 它的关键点是排除一切现实利益的考虑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因为和现实保持了距离,才具有了审美价值 。欣赏者只有和作品保持适当的距离,摒弃功利的态度,才能欣赏到美 。
36.只有当人能够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同时又不为自己的生理欲望所桎梏的时候,一切外在的事物才可能对人具有美的意义 。并且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人类才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心情 。
37.艺术虽然从日常需要中产生,但是会逐渐脱离这种需要,不再与人们的直接利益联系 。也就是说艺术可以摆脱现实生活的限制和要求,进而超越它 。
38.无论怎样理解 , 艺术都承担了这一世俗的救赎功能 , 即它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刻板尤其是从理论的和实践的理性主义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救赎 。
39.美虽然具有普遍性,并且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 , 但是美的获得又是有条件的,是对人提出了要求的 。这种要求最终是要把人从动物的水平线上提升出来 , 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
40.美对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 反映的是美的四个主要的能力 , 即认识深化的能力、道德感化的能力、情感净化的能力和心理平衡的能力 。
41.从最一般的观念和概念出发而降到特殊,这是自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而从单个事实上升到一般或普遍原则的美学研究方法是自下而上的美学研究方法 。这两种方法 , 前者首先是从一种最高观点出发,将审美经验的领域纳入由这种最高观点建构起来的一种理想框架之中;而后者将美学建立在审美材料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最一般的审美经验上 , 然后再上升到美学观念和系统认识 。前者讲的是美的观念、美的艺术及风格,讲的是它们与真、善,以及与“绝对”的关系;后者则从令人愉快与令人不快的审美经验出发,不断归纳,以寻求审美的法则 。
42.柏拉图认为,真实的东西并不是个别的真、善、美的行为或者事物、个别的真实的见解、个别的美的人物或者是个别的美的艺术品,而是真本身、善本身、美本身 。也就是说,美的东西不在于个别的具体,而在于“美”的本质 。
43.黑格尔说:“美因此可以这样下定义: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是理念,即概念和显现概念的具体实在这二者的直接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必须在感性的实在的显现中存在着 , 才是美的理念 。
44.在亚里士多德看来,美的本质在于感性事物本身 。美特别具有感性形式 。一个美的事物,“不仅本体各部分排列要适当,而且要有一定的、不是得之于偶然的体积,因为美取决于体积和顺序 。因此动物的个体太小了不美(在极短的观看瞬间,该物的形象会变得模糊不清) , 太大了也不美(观看者不能将它一览而尽,故而看不到他的全貌) 。”
45.康德虽然提出美只涉及形式,“美是一种对象的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当这种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的形式(“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符合主观认识功能 , 引起它们的和谐活动,从而产生一种愉快时,才是美的 。康德认为美是主观的 。康德又发展了理念主义的美学理论 。强调这种快感或不快感虽是个人的,却又像知识判断一样具有普遍必然性 。
46.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指出 , 伟大作品的产生有三种力量共同促成:环境、时代和种族 。
47.在费希纳那里,美学不再靠哲学的构架,美学之于思辨哲学如同物理学之于宇宙学 。
48.乔治·桑塔耶纳认为艺术是诗人、艺术家心灵的释放,艺术家跟疯子的唯一区别就是,艺术家找到了一种释放自己心灵郁闷的途径 。艺术是使主体愉悦的最好的手段 。只有体现了理性的艺术才是最壮丽的最完美的艺术 。美也是一种在主体快感客观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东西,是作为事物属性的客观化了的快感 。
49.杜威用善来检验真理和定义真理 。一个经验若同时具有善的和真的,那么这个经验就是具有高度审美精神的经验 。
50.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无意识的,因此,审美活动中的心理过程,也主要是无意识的过程 。
51.格式塔是德文“”的中文译音,意为“模式、形状、形式”之意 。格式塔心理学注重艺术作品的结构,认为结构能生发出一种独特的美 。考夫卡的代表作是《艺术心理学问题》 , 他认为艺术作品的魅力来自于它的结构,艺术作品的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象说明c#中类成员概念,这种整体具有一种形式上的美感,对人发出某种要求,使人受到感染,艺术作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来感染人的 。
52.马斯洛的所谓的“高峰体验”就是自我实现的创造性活动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人存在的最完美与最和谐的状态形象说明c#中类成员概念,在这种状态中人有一种如痴如醉的感觉,人把自然顿悟为真善美 , 这种体验具有超功利、超时空和超生死的性质 。
53.现代美学并不试图去证明什么是艺术的确定目标或价值标准,但是,它能促使人们把艺术品的评价建立在经过验证的知识、集体获得的经验和合理推论的基础上 。
54.人类从来没有缺少过美,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美的思考,对美的思考也是对人类自身的思考 。一切都将继续和发展 。
【《何谓美学》笔记】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