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社交?聪明父母用这4个技巧帮孩子克服“社交不适症”

文/半夏末冬
自从上幼儿园起 , 邻居家的小莫就成了群体里最“孤独”的存在 。邻居说:“孩子太胆小、太害羞了,不敢和别的孩子说话,也不敢交朋友,久而久之大家也不和她玩,后来进小学了,也是一如既往的害怕社交甚至更加严重了,真是让人又急又慌 。”
一、不擅交友≠羞怯胆?。?“社交不适症”是主因
朋友是漫长人生路上的财富 。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曾刊登过美国杜克大学专家劳伦·布兰特的从进化心理学角度解读人类为什么要交朋友的刊文 。刊文称:“朋友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从科学角度看,交友会产生[内啡肽]这种神经化学物质 , 使人产生幸福感 。”
我们常把友谊比作人生路上的明灯、寒冬时的热茶 , 而事实上 , 并非所有人都擅长社会交往,擅长交朋友,尤其是年龄相对偏小的孩子 , 更容易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害羞、不爱说话、不愿交友等,如果此时父母或老师草率地将其判断为胆小、羞怯、性格内向是不科学的,不擅交友不等于羞怯胆?。?饪赡苁呛⒆映鱿至嗽菔毙缘摹吧缃徊皇手ⅰ?。
美国心理医生伊莱恩·阿伦在著作《天生敏感》一书中提到:“社交不适症会使你的言谈举止显得不够从容,害怕自己陷入过激状态,害怕举止失措,害怕想不出话题可说 。”当源自内心的害怕超过身体的舒适界限时,就可能表现出脸红、心跳加速、紧张等 , 此时,我们的否定、批评或“贴标签”可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压力,打击他们在社交中的自信心,最终孩子可能出现自卑、孤僻的心理性格 。
二、造成“社交不适症”的原因有哪些?
伊莱恩·阿伦提出,“过激状态”是造成社交不适症的主要原因 。过度应激状态 , 是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过度刺激时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
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 , 造成孩子出现“过激状态”而导致“社交不适症”的 , 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文化偏见的影响 。
有资料显示,在美国75%的人都是外向善交际的 。由此,占据少数的不擅社交的人往往处于弱势位置,甚至认为害羞、不擅社交是存在心理问题 , 是不健康的 。社会文化的偏见让原本正常的社交行为习惯打上了好坏的烙?。?长期在这类环境中生活的“不擅社交”的人,饱受着来自家庭、学校、职场的偏见,久而久之连自己都为自己打上了负面标签 。
2.“抑郁质”气质类型的影响 。
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气质类型,其中,黑胆汁占优势的人就属于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一般表现为行为孤僻、不太合群、观察细致、非常敏感、表情腼腆等 。
由于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少 , 稳定的情感产生得慢,在快节奏的社交场合中,会显得过于“慢热”,当“慢热”被误解为“胆小羞怯”时 , 则会极大程度地加重他们内心对于社交的害怕,从而出现过激反应 。
3.家庭环境和氛围的影响 。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我们最早的教育学习、情感养成都来自于家庭,家庭对孩子社交的影响主要在于三个方面:
第一,父母对人际社交的态度常常会影响孩子的社交,家中父母不擅长社交 , 孩子可能也不擅长社交,尤其是在母亲有社交焦虑的家庭中,孩子出现社交不适症的概率会更大 。
第二,有的家庭氛围相对严肃,家庭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氛围相对严谨,这会一定程度上给孩子的社交带来压力 。

孩子害怕社交?聪明父母用这4个技巧帮孩子克服“社交不适症”

文章插图
孩子害怕社交?聪明父母用这4个技巧帮孩子克服“社交不适症”

文章插图
第三,在这个“无手机不交际”的时代,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渐渐被手机覆盖 , 饭后一家人不聊天,全部低头刷手机的画面并不鲜见 。在缺少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社交场合,更易出现“过激”状态 。
4.不愉快的社交经历的影响 。
孩子早期的社交经历是对其社交态度造成直接影响的,曾经的一些不愉快、不友善的社交经历,容易让孩子后续面对社交场合时更显紧张和焦虑 , 如果不及时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让孩子对社交有正确的认识,长此以往孩子可能就会变成“不擅社交”的人 。
三、如何调节“社交不适症”?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 。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 人际交往不仅能够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 也有助于锻炼他们的沟通、合作、思维能力,让孩子充分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学会正确控制和处理情绪,完善人格的成长 。
那么,在实际的社交场合中,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处理“社交不适症”呢?
1.正确认识“过激状态”,身体疗法与心理疗愈双管齐下 , 调节“社交不适症” 。父母要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社交场合中的“过激状态”,过激并不等于害怕,更不能将此认定为孩子胆小或羞怯 。父母一方面要接纳孩子的状态,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安慰和疏导,让孩子认识到:“我出现这样的状态并不是羞耻的,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反应 。”
当孩子接纳自己的状态时,紧张的情绪会慢慢平复下来,才能更加从容地面对当前的社交环境 。如果孩子的“过激状态”较为强烈,则可以带孩子暂时离开当前环境,换一个轻松、自由、没有压迫感的环境氛围 , 让孩子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同时 , 可以通过闭眼、腹式呼吸等方式,平复心绪 。
对于稍大点的孩子,可以引导他们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当前自己的“过激状态”,还可以鼓励孩子渐渐喜欢上自己的这种状态,这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乐观、开朗的心态 。
2.牵线搭桥,促成孩子的“默契社交” 。
尽管在社会中擅长社交的人偏多,但伊莱恩·阿伦说:“在一屋子人里面 , 至少有一个人和你一样苦于社交不适症 。”当孩子暂时无法适应“大场面”的社交场合时,不如帮助孩子寻找一个舒适的社交“小圈子” , 找到一个与孩子一样特质的人 , 牵线搭桥让他们成为朋友,这样的“默契社交”会极大程度减轻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帮助孩子从容社交 。
3.重构“不完美”的社交经历 。
在孩子日常的社交活动中,“不完美”的社交经历总是难免的,父母的及时干预和帮助是孩子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交的重点,而当“不完美”社交经历已经对孩子造成心理伤害时,帮助孩子重构经历则是关键 。
我们可以用唤醒、认识分析、重新评价的方式来进行重构 。首先,帮助孩子回忆“不完美”经历,并回忆当时孩子对那段经历的看法;其次 , 帮助孩子分析“不完美”经历,并分析当时为什么会做出相关的反应;最后,与孩子分享你对于过去经历的看法以及当下孩子对于过去的看法和评价 。通过对一件件“不完美”社交经历的重构,可以帮助孩子在后续的社交场合中慢慢找到舒适状态,调节“社交不适症” 。
4.改善家庭氛围,摒除社会偏见 。
家庭氛围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情感联结紧密度和对社会生活的态度 。父母要塑造孩子良好的社交性格,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要从自身做起 , 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平时,可以通过家庭聚会、饭后交流、旅行出游的方式 , 来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高质量的陪伴和沟通,有助于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帮助孩子养成乐观的性格、豁达的人生态度 。
说实话,我们很难靠一己之力来摒除社会偏见 , 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作为父母,要摒除对于“不擅社交”就是胆小、怯弱、羞怯的偏见 , 更不要给孩子贴上这些并不友好的标签,我们要正视并接纳孩子的性格、喜好、习惯,并加以合理的引导如何让孩子克服胆小 , 让孩子们在接纳中成长,而不是在偏见中封闭甚至坠落 。
我们要坚信 ,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他独特的闪光点 。
我是半夏末冬 , 90后宝妈一枚,育儿方法千百种如何让孩子克服胆小,与你分享亲历过的有效技能,让我们一起在育儿中成长吧 。
【孩子害怕社交?聪明父母用这4个技巧帮孩子克服“社交不适症”】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