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晨报」上海9岁新冠小病人出院啦-在儿科医院,医生护士像妈妈一样24小时日夜守护
本文原始标题是:上海9岁新冠小病人出院啦-在儿科医院 , 医生护士像妈妈一样24小时日夜守护
晨报采访人员 陈里予
昨天下午 , 又一个好消息传来:经过儿科医院的精心诊治和护理 , 9岁男孩符合病例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 , 昨天下午出院了!就在几天前 , 7岁的小丁告别病毒出院 。
两个小宝贝出院 , 作为上海市收治新冠病毒肺炎患儿定点医疗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每个医生和护士都为他们高兴 。
不过 , 和病毒的斗争还在继续 , 儿科医院感染科的多位医生和护士们24小时守护着还在隔离病房里的新冠小病人 。
7个月小婴儿受到了最温暖的照顾
“我们把孩子们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照顾 。 ”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这段日子里 , 儿科医院感染科护士们就成为了孩子们的“临时妈妈” , 短短几天内已经了解了每个孩子的生活习惯 , 有的孩子喜欢吃香蕉 , 有的孩子喜欢吃白米饭 。
隔离病房里最小的孩子只有7个月 , 每个护士都把他当宝贝 。 虽然护士们戴着口罩和护目镜、穿着防护服 , 可是这个只有7个月的小婴儿并没有对护士们产生恐惧 。 只要护士们陪在他身边 , 他就很安心 。 儿科医院感染科护士长夏爱梅说 , “我们都很喜欢这个小宝宝 , 非常乖 。 ”因为家人不能陪同 , 护士们就24小时进行陪护 , 8个小时一个班次 , 轮流进去照顾 。
病情观察、喂药、生活照顾 , 都是这些“临时妈妈” 。 而在护士的记录本上 , 除了记录几点吃药 , 大家还会轮流记下小婴儿的喂奶时间 , 换尿布情况 。 小婴儿哭了就抱抱他 , 准备睡觉了就拍拍他 , 给他更多的温暖 。
另一位4岁的小男孩让护士们哭笑不得 。 只要护士们离开 , 照顾一下其他孩子 , 他就会不停打铃 , “没事 , 我就想和你们说说话 。 ”“我要拉臭臭 , 来看看我 。 ”夏爱梅说 , 孩子们在病房里隔离治疗其实都很孤单 , 陪着他就没事了 。
还有两个大孩子 , 护士们买书给他们看 , 也和她们加了微信 。 大孩子对护士们的生活护理依赖少了 , 但是需要的心理安慰更多 。 他们更关注自己的每一次检查结果 , 如果是阳性 , 他们就会担心自己的病情 。 对此 , 护士们就给他们心理疏导 , 告诉他们病毒清除有一个自然病过程 , 会慢慢好起来的 。 葛爱梅说 , “好在这些孩子都是轻症 , 不用打针 , 一天三次口服药物 。 ”
每天在隔离病房和孩子们近距离 , 护士们会不会也有一点点担心?对此 , 儿科医院护士们坦言 , “一开始有点恐惧 , 对这个病毒一点不知道 , 压力很大 。 后来慢慢逐渐了解了 , 自身做好严格防护 , 防护好了不会太害怕 。 其他的就和平时传染科病房上班是一样的 。 全院的力量都在支撑着 。 ”
还在哺乳期的医生也冲在第一线
24小时陪伴孩子们的不仅是儿科医院二十多位护士 , 还有日夜坚守的医生们 。
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医师葛艳玲自己的孩子只有5个月 , 还在哺乳期 , 而在感染科里的另一位新妈妈儿科医生王相诗的宝宝只有7个月 。 她们都没有因为处于哺乳期而主动要求调到其他岗位 , 反而是冲在了第一线 , 共同管理小病人 。 不过 , 葛艳玲也担心过会有传给自家宝宝和父母的风险 , 为此 , 她更加严格的做好保护措施她相信 , 只要自己做好防护 , 是不会把病毒带回家的 。
葛艳玲告诉采访人员 , “在外人看来这个病比较可怕 , 在专业医生来看 , 做好自我防护 , 也没那么可怕 。 传染科医护人员都在做本职工作 。 只是说新冠这个病毒比较特殊 , 大家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很恐恐慌怖 。 ”
「新闻晨报」上海9岁新冠小病人出院啦-在儿科医院,医生护士像妈妈一样24小时日夜守护。对于大家普遍认为的新冠病毒在儿科里面没有那么大流行、迄今也没有出现重症的现象 , 葛艳玲认为 , 儿童活动范围较小 , 多数是被家人感染的 , 而病情轻可能和儿童免疫反应不是特别强有关系 , “少部分成人免疫反应过强 , 机体感染病毒以后就会产生炎症因子风暴 , 集中火力打‘敌人’ , 这样在杀灭病毒的同时也误伤了自己 。 ”
除了在隔离病房里诊治感染新冠病毒的小病人 , 儿科医院传染科医生还有很重要的工作是接诊疑似小病人 。 传染科里常海岭和田鹤两位医生刚刚30岁 , 从来没有经历过这么大的传染病疫情 , 但是当接到轮流接诊疑似小病人的任务的时候 , 他们并没有犹疑 。 由于每个病例都要穿好全套防护服接诊 , 还要采样、做检查等等 , 因此每个疑似病例的排查都要花费很长时间 , 最高的记录是一天看了9个疑似病人 , 从早上九点一直看到下午六点 。
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是科室里的总指挥 , 平时工作很忙很少回老家 , 今年早就订好机票 , 打算新年回新疆看望80岁的父母 。 疫情来了 , 曾玫立即取消了回家的行程 , 又一次和父母爽约了 。 从1月19日以来几乎每天工作在抗疫第一线 。
10余项感控措施覆盖每个环节
「新闻晨报」上海9岁新冠小病人出院啦-在儿科医院,医生护士像妈妈一样24小时日夜守护。事实上 , 儿科医院作为收治儿童新冠病人的定点医院 , 每天大部分普通门急诊以及病房都在开设着 。 如何做好院内感染防控 , 做到零感染 , 是更大的学问 。
儿科医院感控科主任王传清和她的团队自从疫情开始以后 , 每天也在奔波中 , 守护好每个到儿科医院看病的孩子 。
“不能让医务人员暴露 , 更不能对其他就诊患者造成风险 。 ”王传清告诉采访人员 , 儿科医院在一月中旬已经做好预检分检的流程 , 为此还提前演练了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如何送到发热门诊 。 一月下旬 , 当第一例新冠病毒小病人被送到儿科医院后 , 所有相关科室人员再次对所有环节仔细推敲 。 包括负压病房负压值 , 防护服脱穿的区域 , 甚至是儿科医院内的会议室、食堂、电梯等场所如何加强消毒 。 每天在不断地更新规范 , 在近20天内 , 已经出台10余项感控的标准化流程 。
做好院内感控成为了全院系统性工程 。 儿科医院内每个医务人员、发药的、标本运送员 , 不同岗位都有相关的制度流程推荐索引进行个人防护 。 儿科医院还把一级防护分成了五个等级 , 加了护目镜、面屏、手套等 , 不同岗位使用不同的个人防护 , 心里有数 。
“肩膀上担子特别重 , 压力特别大 。 ”王传清和全院职工一直在努力着 , 她的的目标是将院内感染控制在零 。 对此王传清很有信心 , 她告诉采访人员 , 每年11月份至来年3月份 , 是儿童流感病毒、轮状病毒高峰 。 3月腺病毒、肠道病毒传染高峰 , 儿童患者发生感染就会到医院看 , 这些季节性病毒传染性也比较强 。 因此 , 降低季节性流感院内感染 , 一直是儿科医院感控持续改进项目 。 为此 , 采用对不同病毒有较好杀灭效果的消毒剂、患者集中安置 , 提高床单元隔离效果等方面也一直在探索 。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陈里予
- #澎湃新闻#张文宏医生儿子的一封信:您也会和春天一起,回到我们身边
- 930老友记@泪目!广西11岁女孩脑死亡,父母做出伟大决定:让她以另一种方式重生【930新闻眼】
- 娄底新闻网■超人妈妈
- 中国衡阳新闻网■《居民楼前惊现一弃婴》事件后续:孩子正在市妇幼接受治疗
- 「上游新闻」“你写在背上的话,我天天都在看!”
- 「怀化新闻网」抗“疫”一线,儿子出生了,爸爸通过视频见到他第一眼
- 莱州新视界■新闻特写:“00后”的孩子长大了
- 澎湃新闻:治愈者|染新冠病毒孕妇紧急剖腹产:宝宝未感染,本人已出院
- 中国教育新闻网■“80后”妈妈驰援湖北 给一个多月没见面的6岁女儿写了一封家书
- 『澎湃新闻』3岁孩子面临独自隔离,85后当起了“临时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