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

本文原始标题是: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

新京报@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
新京报@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

新京报@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

图/视觉中国

掏耳屎一时爽 , 一直掏一直爽 。 “耳屎”在不少人眼中都属于“不干净的分泌物” , 他们不仅自己掏 , 更将手伸向了身边的宝宝 , 想让宝宝变得更加“干净” 。 但美国的一项研究却发现 , 每个月有1000个孩子因为掏耳朵导致耳朵受伤 , 被送进急诊室 。 耳屎是怎么形成的?该如何正确看待它?要不要给宝宝掏耳屎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于红表示 , 耳屎 , 医学名字叫“耵聍” , 耵聍由外耳道内一种腺体分泌 , 分为干性耵聍和湿性耵聍两种 。 干性耵聍由耳道皮肤脱落的角质细胞、汗腺及皮脂腺分泌混合而成 , 多为薄片状 , 较干;湿性耵聍多由外耳道腺体过多分泌或者耳部炎症引起的渗出物形成 , 呈黄色状 , 较黏 。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其存在的意义 , 首先肯定地说 , 耵聍对宝宝有一定益处 , 不仅可以预防水和病菌侵袭外耳道 , 还能阻碍声波伤害耳朵 , 此外 , 耵聍还能够有效阻碍灰尘、飞虫等异物进入 , 掏耳朵容易破坏这一自然屏障 。 ”于红解释道 。

新京报@每天都有孩子因掏耳朵送医 快放下你手里的棉签。于红告诉采访人员 , 正常分泌情况下 , 耵聍是不会堵住耳朵的 , 新鲜耵聍在耳道里时间一久 , 水分挥发后就会变干 , 大部分可自行掉落到体外 , 家长完全没有必要去帮宝宝掏耳朵 。

如果耵聍较多且形成大块 , 可能会让宝宝耳闷、耳胀、有异物感 , 甚至听力传导受到影响 。 于红指出 , 家长可用清洁的棉签或毛巾将宝宝耳廓内的耳屎轻轻擦干净 , 千万不可往耳内伸;比较硬的外耳道耳屎 , 家长可先用碳酸氢钠滴耳液将宝宝的耵聍进行软化 , 然后就医 。

于红提醒 , 切勿用棉签、手指甲或者掏耳勺等东西戳入宝宝的耳朵 , 这样虽然能掏出部分耵聍 , 但是会让藏在深处的耵聍被堵得更深 , 可能损坏耳道和鼓膜 , 伤害到宝宝的听力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兆慧 编辑 王鹿

校对 卢茜 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