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父母要留意,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一直以来 , 孩子身高问题是家长比较关注的 ,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完美的身高 , 不希望孩子“矮人一头” 。 但是有的家长却很“粗心” , 一直觉得孩子只是“晚长”而已 , 没把矮小症当回事 , 直到孩子十多岁了才着急 , 却错过了专业的干预时机 。
徐女士对自己女儿未来的身高信心满满 , 因为自己168 , 老公也有182 , 果然女儿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 10岁的时候就已经有155了 。
但是 , 几年过去了 , 徐女士发现女儿在同班中的身高越来越矮了 , 拿尺子一量 , 5年过去了 , 女儿居然只长了4厘米!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徐女士觉得太奇怪了 , 就去给女儿做了一个骨龄检测 , 结果显示 , 孩子的骨骺线已经完全闭合 , 不会再长了 。
医生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早发育 , 因为徐女士的女儿10岁就来月经了 。
早发育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小学期间长得很快 , 而到了该长个子的十三四的时候 , 反而长的很慢 , 甚至是不长了 。
医生还告诉徐女士 , 这几类孩子也是比较难长高的 , 需要家长多多注意!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一、早发育
就像徐女士的女儿一样 , 9岁来月经 , 就属于早发育;男孩如果8岁前睾丸开始明显增大 , 也说明他早发育了 。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这是因为 , 早发育是青春期前平稳生长的时间缩短 , 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冲高幅度又不够 , 导致比其他正常发育的孩子个子低 。
并且研究证实 , 早发育一年 , 要比正常青春期少长3-5厘米 , 因此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变化 。
二、家族遗传性矮小
孩子的身高受到遗传因素的70% , 如果父母双方或者一方身高是比较矮小的 , 大多是生长素分泌较低 。
父母想要孩子长高 , 就必须要抓住婴儿期和青春期 , 家长需要在这两个时间段 , 科学补充营养 , 保证孩子睡眠充足 , 多做一些运动 , 也能达到理想身高 。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三、过度肥胖的孩子
儿科医生表示 , 肥胖会导致孩子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减少 , 所以肥胖儿童的身高都会低于体重正常的小孩 。
为了孩子将来拥有一个理想的身高 , 家长应该要从儿童期防止孩子肥胖 ,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饮食均衡 , 同时要多做运动 。
四、服用增高药的孩子
许多家长因为个子不高 , 担心孩子的身高 , 于是开始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增高药 。
但是 , 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 , 这些增高药会导致孩子出现合并性发育过快、生长突增过早等现象 。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五、生长缓慢的孩子
孩子的身高都是有增长曲线的 , 一般来讲 , 第一年平均增长25厘米 , 一岁到两岁之间平均会增长15厘米 。
二岁到三岁之间平均会增长10厘米 , 四岁之后发育会逐渐缓慢 , 平均每年增长5厘米-7厘米 。
---- 5种情况下孩子长高不易 , 父母要留意 , 莫让孩子矮人一头! //---- http:// //
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 , 建议家长每半年给孩子测定一次身高、体重 , 仔细记录和保存数据 , 观察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生长状况 , 如果孩子的生长曲线呈平稳上升趋势 , 就表明生长速度正常;如果曲线变化不大或下降 , 就说明孩子的生长可能出了问题 , 应尽早带孩子去医院做检查 , 莫让矮小症影响孩子一生!
- 「靠谱育儿说」孩子睡觉不老实别以为是热的!3种表现说明是脾虚,家长别搞错了
- #靠谱育儿说#告诫:别再给孩子吃豆浆油条了!3类早餐易伤脾胃,家长别不在意
- [樱桃育儿经]雨水过后,这3样东西要“扔掉”,很容易让孩子积食不长个!
- 『燕赵晚报』“他们都是生病的孩子,我会像照顾孩子那样去呵护他们!”
- 今日余庆@曝光!余庆的家长们请长点心吧,叮嘱你的孩子戴好口罩!
- 『育儿趣乐园』“黑名单”饮料成娃的最爱,3种饮料孩子经常喝,伤脾胃还不长个
- 每日说育儿知识■孩子免疫差,家长记好“不睡2觉,不吃2物”,强娃脾胃不生病
- 【育儿之百科全书】立春过后,又是“猛长期”,家长做好3件事,孩子蹿高一大截
- #育儿房间#原创儿童已成白血病高发群体:这些水果“隐患”,最好少给孩子吃
- [育儿房间]原创“妈妈,我蛋蛋疼”,本以为孩子只是磕到了,谁知差点出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