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儿童心理专家:为什么看到好的儿童画,我却很难过?

说来惭愧 , 虽然一直热爱绘本 , 我也很喜欢画画 , 但每次真让我自己随便画点什么 , 却总觉得大脑一片空白无从下笔 。

想起公号“一席”标题里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其实一直在接受美术教育 , 但长大后画一幅画好像很难” 。

点开看完“一席”这次的讲座 , 我才彻底明白 , 我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 同时 , 也对叮当的美术启蒙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

这次“一席”请到是中国科学心理研究所的李甦(su)教授 , 李教授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儿童绘画 , 讲座一开头 , 她就给大家科普了一个惊人的知识:

“大家知道为什么梵高、毕加索的画有那么多吸引我们的地方吗?”

答案是 , 因为他们在模仿儿童 。

大约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 , 梵高、毕加索这一批后来被我们称为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们 , 因为在创作中不满足于当时市面上那些拘谨的 , “画啥像啥”的现实写实主义的绘画手法 , 他们发现儿童画中一些简洁有趣的表现很特别 , 就开始专门研究儿童绘画 , 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

毕加索在谈到自身成就时曾说:“我花了毕生的时间 , 学习像儿童那样的画画” 。

1?、那儿童到底是“哪样”画画的呢 ?

李教授接着给我们举例分析了儿童画的几个独特表现形式:

1、典型面画法

儿童倾向于选择物体最典型的那一面来画——

动物一定是画侧面:


中科院儿童心理专家:为什么看到好的儿童画,我却很难过?

----中科院儿童心理专家:为什么看到好的儿童画 , 我却很难过?//---- ht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