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不一定哦


“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不一定哦

----“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不一定哦//---- http:// //

“什么样的父母 , 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 ”这句话乍看之下 , 有几分道理 , 但倘若仔细去分辨分辨 , 又发现没那么简单 。

我有个学员 , 是幼儿园老师 。 有一次她跟我说起 , 班里有个孩子 , 3岁 , 全托 , 父母每周末来接一次 。 平日上课时 , 孩子就在角落里安静地坐着 , 但每次老师问“要不要抱抱?”时 , 他都表现得非常积极 , 非常渴望肢体亲密接触 。

这个学员说:“我和孩子母亲沟通过 , 希望他家里可以做些调整 , 多和孩子接近 , 但是孩子母亲说自己小时候母亲就是这样对待她的 , 如今自己很独立 , 独自在国外求学多年 , 现在想想还挺感谢当年妈妈的‘狠心’ 。 ”

这样的生活小细节 , 在亲子互动中很常见 。 有些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 对孩子的要求也从不放松 , 似乎在父母的心里总有一个“龙生龙 , 凤生凤”的信念 。

而行为鲁莽、不讲规则的父母 , 他们的孩子也常常成为人们眼中的“熊孩子” 。 所以 , 很多人聊起亲子教育时 , 也常常认同“什么样的父母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

中国人往往认为“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 ,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 ”这样的描述固然加强了亲子间的连接 , 但同时也剥夺了孩子作为独立个体存在的可能 。

其影响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 当孩子某些方面表现卓越时 , 周围人的夸赞常常是“你这点随你爸(妈)” 。 一旦循规蹈矩的父母有个桀骜不驯的孩子时 , 大家会说“这孩子一点都不随爸妈” 。 由此可知 , 在集体潜意识里 , 内化了“孩子是父母生命的一部分” 。

那么 ,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 , 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