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人才崛起:辉煌成就与挑战并存

中国科技人才崛起:辉煌成就与挑战并存
12月15日,科技部发布了最新的《中国科技人才发展报告(2022)》,揭示了中国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从2012年的324.7万人激增至2022年的635.4万人,使中国稳居全球首位 。这一数据反映了科技人力资源的投入,即通过科研人员实际进行的研发活动所计算出的工作量,单位为“人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活跃在世界舞台上 , 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的全球领先地位进一步印证了中国已成为无可争议的科技人才大国 。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科技取得了哪些耀眼的成就?同时,我们又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挑战?自新中国成立之初,科技人才稀缺,科学事业几乎从零开始 。然而,1956年中国发出号召,采取重点发展和迎头赶上的策略,全面进军科学领域 。短短几年内,全国各地的科研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吸引了海外学子归国报效,以钱学森、华罗庚、朱光亚等为代表的专家排除万难,回国贡献力量 。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 , 中国迅速取得了一系列接近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半导体三极管、二极管的研制成功 , 以及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等 。在最艰苦的年代,中国的科研历史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科技和人才总是向更具创新潜力的国家集聚 。
进入新世纪后 , 世界迎来了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 。正值中国处于政治经济最稳定的时期 , 这无疑是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首要资源,因此中国再次提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 , 不断改善自身的科研环境,包括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实施激励机制、扩充科技领军人才及青年储备人才等 。
2013年,中国研发人员总量超过美国,并在2018年增至419万人年,是1991年的6.2倍 。2022年,研发人员总量进一步提升至635.4万人,首次位居世界之巅 。在科研经费方面 , 虽然过去受经济发展限制而捉襟见肘,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科研经费投入也大幅增加 。2017年,国家为科技产业拨款8383.6亿元,是1980年的130倍多;2022年 , 中国研究试验发展经费总投入近30783亿元,同比增长10.1%,再创新高 。
中国持续的高额研发投入带来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在科学论文方面 , 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了中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在全球名列前茅 。更重要的是,中国论文的质量也在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科学论文的被引用次数高居全球第二 。
在专利方面,2018年中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分别为432.3万件和244.8万件,较1991年分别增长了86倍和98倍 。尽管有人质疑中国专利的数量而非质量,但以最能体现创新水平的发明专利为例,2018年中国发明专利数为154.2万件,占专利总数的35.7%,平均每亿元研发费用能产生70件发明专利的申请 , 显示出中国专利产出的效益显著提高 。
除了统计数据外,过去十年间中国在科研领域还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果?首先,在人工智能、深空探索、基因组学和能源安全等新兴科技领域,中国已走在全球前列 。例如,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5G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在深空探索方面,中国已成功完成多次载人航天任务并实现登月计划,未来还将进行火星探测;在基因组学和能源安全方面,中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为医疗健康和人类基因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 。
【中国科技人才崛起:辉煌成就与挑战并存】其次 , 在芯片技术方面,尽管美国长期占据全球芯片产业的领导地位 , 但中国自主研发的loongarch和GPU芯片架构已成功打破了ARM和X86的长期垄断局面 。尽管在性能上还有待提升,但中国正致力于研究芯片叠加和小芯片技术以提高芯片性能 。正是由于中国芯片技术的快速发展,美国开始担忧其芯片霸主地位受到威胁,进而对中国芯片实施限制和制裁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