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欧盟封锁,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破局?》
在欧盟推迟禁售燃油车计划的背景下,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竟然还试图对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实施封锁 。然而,这一举措实际上只会损害欧洲本土的汽车销售市场 。尽管我国电动车的出口计划可能会遇到阻碍,但并非没有突破的可能 。面对欧洲的双重压力,我国电动车的出口道路将何去何从?欧洲封锁市场的目的是否在于发展某种技术?传闻中的“合成燃料”能否与我国的锂电池竞争,瓜分市场份额?
我国的新能源技术正在逐步成熟,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仍是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即使到现在 , 我国的新能源技术仍处于上升阶段 , 这意味着当前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人们对车辆的安全性能始终心存疑虑 。不久前 , 某品牌的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发生了交通事故,并在短时间内发生了严重的起火现象 。虽然燃油车在剧烈碰撞后也可能起火爆炸,但新能源汽车无疑提高了这种可能性 。简而言之 , 电池燃烧只需三个条件:氧气、可燃物和火源 。电池本身就容易成为可燃物,无论是由于外力、过载还是损坏,只要让电池内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接触 , 内部热量就会迅速升高,短时间内就可能引发一场大火 。
尽管如此,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市场中的占有率已大幅提高 。根据数据,比亚迪、欣旺达等七家在我国上市的动力电池企业在2023年的总营收超过了7000亿元人民币,电动汽车的电池总装机量达到了263亿瓦时 。这意味着在我国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中,近90%的车载电池来自这些企业 。随着新能源电池的热销 , 其内在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以我国新能源的主流——锂电池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和电池研发、监测技术的突破,不仅提高了车辆的能源利用率,也提升了车主的舒适体验 。此外,即使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较为诟病的长途出行能力,也因技术的逐渐成熟而在不断追赶燃油车的行驶里程 。
【面对欧盟封锁,中国新能源汽车如何破局?】至于合成燃料的前景则显得较为渺茫 。由于欧盟担忧锂电池的问题难以解决,且不希望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在当地占据过高的市场份额,因此欧洲国家希望通过内燃机和合成燃料来实现与中国并行 。欧盟是最早提出“碳中和”等环保概念的国家集团 。早在20215年,大部分欧洲国家就有了“禁售燃油车”的想法 。然而,经过多年的讨论 , 欧盟好不容易制定的禁售方案又从原定的2030年推迟了五年 。这看似简单的五年延期背后反映出两个原因:一是欧洲各大燃油车企业对欧盟产生了一定影响 。像宝马、奔驰、保时捷、沃尔沃等知名品牌都是欧洲货 。尽管这些车企都在研发新能源技术 , 但燃油车的销售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因此,禁售燃油车无异于对他们的营收基础进行釜底抽薪 。二是合成燃料的发展并不顺利 。由于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强烈反对,欧盟对禁售燃油车的决定不仅放宽了时间限制 , 还在燃料选择上明确表示,使用合成燃料的燃油车仍可上路 。全球首个合成燃料工厂由保时捷投资建设,总投资已超过1亿美元 。然而,合成燃料在续航里程和成本过高方面的缺陷使其难以大规模应用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甚至比合成燃料高出五倍左右 。尽管如此,欧盟仍在合成燃料上坚持己见,导致我国的新能源技术在欧盟的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 。
- 欧盟对中国汽车征收关税:一场贸易保护主义的较量
- 揭秘深海之谜:人类如何面对海洋塑料污染的挑战?
- 日本与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滞后之谜
- 中国芯片领域的崛起与西方的反应
- 美国半导体封锁政策引发全球芯片产业链问题,中国芯片崛起成为震慑力
- 我国为何将渤海地区封锁?
- 华为麒麟9000S芯片突破封锁展示实力
- 中国机床产业面临的技术封锁与压制
- 大疆无人机面对美国制裁,其技术优势和市场地位如何?
-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件后,欧盟解除对日本食品的进口限制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