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与自害行为的发生背后,首要责任在谁?

文|旮旯里的神仙洞
无论是8日下午衡水一中学的捅伤致死事件还是中午的21岁女大学生轻生事件,还有已经发生过的太多的青少年和大学生的犯罪和自害事件,都深深地扎痛了父母及教育工作者的心,尤其是父母 。很多人会质疑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孩子们怎么了?但我想知道的是孩子们的心理和大脑怎么了?在这背后隐藏的家庭和父母发生了什么?
不可否认,青少年犯罪及自害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会造成未来社会的潜在隐患,同时一人犯罪至少会影响三代人,所以对于该群体的成长和教育需要格外重视就成了所有教育工作者和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 。虽然说这个社会问题的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文化层面还未能与之同步跟上,就会导致人本身会产生大量的问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进行适应和调整 , 而其中能从根本上发挥作用的应该是对于25岁以下孩子们的教育和自我教育了 。所以重视该群体的教育和成长,不仅是挽救孩子本身 , 更是对国家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大计 。
从近年来的各项统计数据看,在这些犯罪和自害的案例中,不乏有高知识、高智商、高分数的施害者和受害者,这和大众大脑里的固有概念有些出入,以往出现这种极端行为的都是些不学无术、游手好闲、被学校开除、成绩不好的学生 , 但近年来一些成绩很好、属于老师家长眼中的好学生的孩子也出现在了犯罪和自杀的名录里,让社会大众有些咋舌 , 更难以理解 。这也是我们的教育改革必须要加快执行的重要原因,因为教育必须要走在社会发展的前端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如果教育滞后,将带来关于人类本身和社会发展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依照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找到任何问题的解决方法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
从青少年自身来看
每一个孩子出生时并不是一个罪犯 , 本质上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首先接受来自于家庭的教育和父母的影响,随着年龄增大 , 会进入到学校这种大集体中接受系统的教育和学校的教化,同时也开始与社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接受更为复杂的社会文化的熏陶和教化 。这是一个漫长的、重要的、正负作用兼具的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 。虽然人无完人,但教育的本质就是希望受教育者能够驱除本体内的野蛮和消极的本能,进而成长为具有正面思想、完善人格、较高道德素质的对于社会及自己有益的合格的社会公民,这既是对于个体自身和上中下三代人负责,更是对于这个社会能够稳定和谐发展以及人类文明能够有序进行应该做出的贡献 。
但事实上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因素影响,作为未来世界的主人还是会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虽然相关教育部门及社会机构已经在积极应对干预,但总是感觉拯救的速度赶不上犯错的速度 。大部分教育、司法部门的工作者研究者们都感觉自己像极了到处灭火的消防员,而并没有能够成为真正解决问题或从根上预防控制犯罪和错误发生的执行者,内心感觉还是非常挫败的 。
从青少年犯罪的比例看,处于14-18岁年龄段的高达70%左右,这与该年龄段孩子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该年龄段大多进入了个体青春期发育的中后期 , 与前期有显著的不同 。相比9-12岁前期的孩子们来说,这个阶段还处于小学,无论是孩子们的逆反苗头还是生活学习环境都比较单一,再加上7岁过后个体有一段平静期所以孩子们大多还没有集中爆发出太多问题 , 他们的本质还没有被过度地侵蚀变质 。但进入到初中开始,个体需经历全方位的大转变和适应期:除了需要让自己适应陌生的环境以外 , 还需要面对自己的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群体认同问题、以及因生理心理急剧变化而导致的各种问题等,这个挑战和过程中的挣扎痛苦不是成人们能够想象的 。
而这些成长教育问题的背后却是需要检验孩子们自小以来所掌握的所以应对能力的水平了 。比如融入新环境必备的良好的适应力需要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团结合作的态度和能力、能够包容、理解、有同理心的特质、还要有善良热情率真的秉性以及对于陌生环境的把控感、自信心等;再比如面对学业问题需要检验孩子们12年来大脑发育的各项脑力指标:智商、记忆能力、专注能力、左右脑发育水平、大脑反应速度、用脑效率、脑稳定等,这些都将影响孩子们对于学业难度加大的策略应对,现实中我们也发现孩子们在每次升学的初期总是会伴随大量的问题,成绩下滑和容易生病就是其中两项常见的问题,这都与个体的适应不良有关,而这些不良感受又会在激素的作用下被再次加工以极端的方式排解发泄出来,这就很容易导致犯罪和其他不良行为的发生 。
除了生理上的发育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外,该年龄段的心理发展也是非常激烈的,会同步反映在孩子的学习、行为、情绪、语言、态度、精神状态等方面 。生理上突然感知到的力量感和荷尔蒙会让孩子们自以为长大了,有能力了,但事实上心理的发育不成熟又让他们屡次受挫 , 这种内心的渴望成熟独立和现实的无法满足依附时刻充斥着孩子们的大脑和心理,他们像极了在牢笼里的困兽,有劲使不上,或者一使劲就会满身是伤 。在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激烈冲突的心理环境下,以及外部的不良环境干扰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下 , 孩子们势必会主动寻求情绪的出口,同样会导致犯罪和自害行为 。

青少年犯罪与自害行为的发生背后,首要责任在谁?

文章插图
青少年犯罪与自害行为的发生背后,首要责任在谁?

文章插图
所以从青少年自身角度看 , 由于处于生理发育的旺盛期却又极其不稳定 , 再加上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呈不同步状态,就为其犯罪或自害提供了生理和心理动因 。所以在青少年犯罪心理状态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因冲动而不计后果的比例最高,而对于冲动和缺乏对后果的预判是最需要我们通过教育的手段来提前进行干预的 。
从青少年所处的家庭来看
在我们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时,总能看到家庭在其中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同时每个孩子都来源于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组织单位,他身上的任何后天习得都有很深的家庭烙印 。无论是家庭结构的变化、伦理道德的水平、家庭教育理念方式、父母自身的价值观折射出的言行举止等等都将时刻作用于家庭中孩子们的不同层面 , 由于个体生命初期的天然依附性和自身能力能量水平较低,无法主动逃离,只有被动接受一条路可以走,从客观意义上讲,青少年犯罪及自害行为的发生首要责任就是家庭 。
【青少年犯罪与自害行为的发生背后,首要责任在谁?】夫妻的反目背叛、通奸离婚、家庭暴力、单亲再婚这些由父母主导的家庭结构的变化,不仅对于当事人双方自身在情绪、生活、工作上有重大影响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伴随着父母的争吵、打骂、冷战等,在孩子们最需要从家庭里获取爱和温暖的滋养时,家庭以及父母双方却无法提供 , 甚至是在日常生活起居这种生活的基本保障上都大受影响,所以无论从生理发育的基本生活保障还是心理发展的基本需求满足上,家庭都无法实现其基本的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情感交流功能 。而家庭中父母关系的和谐、家庭和睦却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素 。这种人为性地家庭结构变化则给青少年犯罪提供了客观上的环境动因 。
虽然个体的伦理道德水平不完全取决于其受教育的程度 , 但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文化程度会影响个体的基本素质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而基本素质又会具体体现在伦理道德水平上,父母的道德素质又与子女的道德素质有很大的相关性 。尽管父母未必会有意识地将自己扭曲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暴露于孩子面前,但客观上对于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对于贫困家庭中无法满足其成人日益贪婪的物质欲望时,他们便会去偷抢从而触犯法律,而对于经济条件优渥的家庭也会有“拿钱可以摆平一切”的猖狂想法和行为 , 孩子们也会慢慢地把成人们的目无法纪、肆意挥霍、胡作非为、不讲道德、重哥们义气、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的极端个人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同时在心理还未成熟无法明辨是非和生理上释放的激素因子而无法形成行为上的有效控制的双重内因驱动下浅谈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学校教育因素 , 不良的思想一定会激发相应的行为,于是青少年犯罪和自害行为就发生了 。
同时父母的文化水平也会大大地影响到其对于子女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的出台、全民教育热以及家庭教育被格外推崇的大环境下,孩子们的起跑线实则就是父母,不用说文化水平低的父母没有竞争优势,就是高知识、高收入、高学历的父母们也没有绝对的竞争力了 , 可想而知那些文化程度低、道德素质差、认知水平低的父母群体已经不知道被淹没到哪个深海角落里了 。无论是从教育理念方法上,还是教育能力水平上,都没办法提供给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的科学营养成分 , 孩子无论在学业上、人际互动上、个人成就上、人格发展中、能力培养上都不尽如人意 。但是这些却是孩子们生活学习的日常,如果无法从中得到发展认同和成就感,势必会产生不良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因为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无论是好还是坏都需要发展,不能变好那就更坏吧 。
从青少年不可脱离的外部环境来看
没有一个人能够脱离社会这个大环境而独立行走于世,而教育的目的则是希望培养孩子们未来能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甚至是能创造未来世界的人而存在的 。但任何事物就是这样,彼此之间一定会产生相互的作用力,虽说有很多孩子没有被外界的各种负面信息所侵袭,大部分还是能保持健康成长的状态,但这首先要有家庭教育作为核心和基础保障才能达到,是有前提条件的 。对于那些教育功能已经丧失的家庭的孩子们呢?除了学校教育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关于做人做事的教导之外,这些孩子的大脑中是缺乏大量相关概念的,从发生的案例中,我们得知有些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已经构成犯罪的,更不知道自己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在这种无知无畏的大脑认知里,结果是一定的 。
无论国家相关部门如何管控大众传媒,孩子们还是会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诸如暴力、凶杀、色情等很多负面信息,光依靠社会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占据核心教育地位的家庭中的父母们能够积极参与对于孩子的教育 , 才能从根本上防治孩子们误入歧途 。
结语
我们从未要求父母能够做到完美,但大家问问自己的内心 , 是否真的尽力了用心了呢?至于家庭中的父母到底可以具体做些什么来防治青少年犯罪下篇再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