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沉沦》|从个人性·苦闷发出的救国呐喊

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还是郁达夫的首部短篇小说集——《沉沦》的面世,在中国文坛掀起了轩然大波 。郁达夫也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
《沉沦》这本小说带有鲜明的“自述传”色彩,讲述了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 。作品中郁达夫充满了清醒的病态心理解剖意识心理分析批评 沉沦,使之成为了新文学中自觉描写灵与肉冲突的佳作 。
青年性苦闷的背后是对中国“礼教思想”的挑战
《沉沦》的时代背景是在清朝末年,那个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所处最迷惘的时期 。那个时代有很多的中国青年会选择东渡求学,像我们所熟知的鲁迅、郁达夫等人都是这一类人 。
但是,这些人去了日本之后,都是被外国人瞧不起的对象,甚至还会遭受他们的言行侮辱 。中国青年在外国人眼里没有一点尊严可言,这也使得他们在国外没有自信 , 这种没有自信就直接导致了这些青年的迷茫 。
清朝末年是中国的统治阶级最沉沦的时代,中国人被外国人冠以“东亚病夫”的称号 。中华民族的自信也被外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打压,中国再也不见了泱泱大国的姿态 。
而前去日本求学的这部分青年面对在异国所遭受的种种屈辱,也只得默默地将自己封闭起来 。面对日本长期的精神打压,使得很多留学青年开始变得忧郁起来 。严重的甚至于到了性格扭曲发展的地步,最后就一步步沉沦下去 。
而此时的日本已经是“两性解放的新时代”,这种“两性解放”对于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青年人而言,是连想都不敢想的 。这是对中国当时“礼教思想”的一个极大挑战 。
也正是因为二者之间的这种冲突,才会使得青年人深深的陷入了“性苦闷”之中 。因为他们一方面要接受这些都是“人性自然”,而另一方面内心根深蒂固的是传统礼教对他们的教育 。
——这也就是郁达夫笔下《沉沦》的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原型 。
忽如一夜春风来 , 吹醒无数青年心
郁达夫的《沉沦》是枯槁的中国社会的一股春风,吹醒了无数青年的心 。
《沉沦》是第一部敢于大胆直率地描述当时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一个话题——性欲 。而这样的一个话题又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公开的秘密,大家都去做,但是谁也不敢说,这个话题一说就会特别尴尬 。
而正是因为其中大胆直率的性欲描写表现了个性解放的精神,才震撼和打动到了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们 。这就是对礼教的直接挑战 。

郁达夫《沉沦》|从个人性·苦闷发出的救国呐喊

文章插图
郁达夫《沉沦》|从个人性·苦闷发出的救国呐喊

文章插图
由于郁达夫接受的是西方人道主义思想,特别是受卢梭的“返归自然”(出自《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思想的影响,主张人的一切合理欲求的自然发展,认为人的情欲不过是自然的天性 。所以郁达夫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讨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深层奥秘 。
“返归自然”思想说人的情欲是不可怕的,是合理的 。郁达夫《沉沦》写出了青年人的苦闷、追求、彷徨 。而青年人的心态跟当时的现实、社会状况以及当时青年人的思想情感的状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心理分析批评 沉沦,所以《沉沦》的问世会引起极大的共鸣 。
在“五四”之前,人们的观念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为他人而活”,是活在“社会关系”里的 。而“五四”开始 , 中国人意识到了“人是为自己的”“人为自己而活”,所以说“五四”是最大的“人的个人发现” 。
对性的渴求背后是呼吁民族解放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的主人公认为是因为国家的不够富强导致了自己身处异国,遭受轻视,故而使得自己一步步走向病态的沉沦 。
在小说的结尾 , 主人公走向了茫茫大海,同时也发出了“祖国呀祖国!我的死都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吧!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的悲号 。
这样一个饱受内心挣扎,一面渴求性与爱,一面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又在主导着自己思想的青年最终经不起这种折磨而选择了自杀 。
这种悲观厌世无异于是一种“颓废” , 但是郁达夫说“颓废”无一字不是对现实社会的厌弃和反抗,《沉沦》的主人公悲观厌世自杀了,但他绝不是懦夫,也不是伪善者,他是用死来激发人们的警觉和斗志 。
这也正是郁达夫写作《沉沦》的真实目的所在,小说围绕青年留学生(郁达夫自己)在日本的种种遭遇及其心路历程,讲述了一个日本留学生的性苦闷以及对国家弱小的悲哀 。其根本目的在于以此来唤醒沉睡的国人,唤醒沉睡的巨龙 。
郁达夫的《沉沦》以他自己为蓝本,将自己的“病态”展现给众人,以自己的感受集中表现了在旧社会的压迫下 , 青年一代的精神苦闷 。从而唤醒青年一代的觉醒,向国人发出了“救国”“民族解放”的呼喊 。
写在最后
其实在很多时候,主人公所感受到的那种“性的苦闷”与“生的苦闷”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郁达夫意在用一种新的眼光去剖析人的生命和性格中包孕的情欲问题 。
郁达夫小说对于青年性苦闷、性心理的描写,从思想意义上来说 , 体现了强烈地反封建的个性解放的要求,从现代小说的创作来说,作家开辟了创作的新题材和新领域 。
郁达夫力图在文学作品中探讨人的自然本性,探讨灵与肉、爱与欲冲突的深层奥秘 。但是这对于传统道德观念浓厚的人们来说,无异于是对雅文学的冒犯与亵渎 , 因而受到了不少非议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他在文学史上以及对新中国的解放所做的贡献不可估量 。
【郁达夫《沉沦》|从个人性·苦闷发出的救国呐喊】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