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曰:玉不琢,不成器 。于是,不少家长从孩子幼年起,就“严”字当头,笃信“自律的人生才完美”,不断“逼迫”孩子做超越其年龄的事情,认为这是在塑造他们 。
【父母“逼迫式”教育,对孩子到底好不好?这3个理由很实在】今年才8岁的婉儿,已经拿到了素描4级、钢琴5级的证书,从4岁开始,婉儿就失去了自由玩耍的时间,每个周六、日,妈妈不是带她去美术班,就是去学英语,钢琴更是婉儿每天必练的功课,除非是生病爬不起来,否则2个小时的时长从不耽误 。
暂且把孩子学了这些才艺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放在一边,先来试想一下,作为成年人,如果我们4年无休,有多少人能撑得?。磕敲?nbsp;, 家长的“逼迫式”教育是否合适?又应该在什么时候去约束孩子才好呢?
一、“逼迫式”教育有利有弊,父母应酌情
1.事物具有两面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事物运动发展是矛盾运动的结果,所以事物总具有两面性 , 既对立又统一 。
包括培养孩子各项技能在内的很多家庭教育问题 , 家长都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不能走极端 。
众所周知,孩子的第一教育环境在家庭,父母和看护人对孩子的教导,关系着孩子的未来发展 。所以,规则必须制定,但需要家长利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学习、为人处世的习惯和行为 。
2.根据实际做选择
肖翔是个职业规划师,擅长给准备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分析利弊,给出适合他们的职业选择思路 。他的这个专长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
肖翔的儿子活泼好动 , 妻子觉得儿子应该去上个围棋、美术这样能静心的兴趣班 , 肖翔却否定了 。对于坐不住的儿子来讲,选择这类兴趣班会只会让孩子产生对抗情绪 。所以肖翔给儿子选择了乒乓球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开发策略思维 , 还符合孩子爱动的性格 。
当然,儿子在最初的新鲜感过后,也不愿意再继续去上乒乓球课了 。这时候肖翔就拿出了家长的“专治”态度 , 督促孩子必须坚持,度过倦怠期 。
家长在帮助孩子规划未来的时候 , 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如性格、喜好、天赋等,做出为其量身定制的计划,不要盲目去效仿他人学钢琴、学书法、学舞蹈等 。
需要注意的是 , 人的惰性会使我们经常选择放弃,孩子也不例外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用一些巧劲和手段 , 培养孩子久久为功的毅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持之以恒的韧劲儿 。不能只给报名,其他放任自流 。
二、没有约束 , 孩子只会更懒惰
1.得过且过不可取
纵观如今的教育现状,孩子从小学开始 , 课业负担就不轻松 。因此,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年龄那么小,就承受了那么多压力 , 不忍心再让孩子的学业加码,索性按照孩子目前的状况,得过且过吧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殊不知 , 没有约束的孩子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只会任由爱玩的天性随意发展,能不做就偷懒 。所以,负责任的家长不仅要引导孩子,还要督促孩子,该严厉的时候不心软,该给予尊重的时候不压迫,才能塑造孩子良好的行为规范 。
2.勤学苦练不吃亏
对于孩子技能的培养,家长一定要秉持勤学苦练不吃亏的理念,在孩子能接受的范围内,敦促他们熟能生巧 。
明朝著名画家、周星驰电影里的代表人物唐伯虎小时候也是个偷过懒的孩子 。他在师从沈周的时候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由于天赋异禀得到过沈周的盛赞,于是自满起来,每天练画也有所倦怠 。有一天,沈周在吃饭时让唐伯虎推开窗子透气 。唐伯虎推了几次都没成功,这才发现,原来手下的窗子竟然是沈周的画 。唐伯虎非常惭愧,自此勤练不怠 。
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几千年来,祖先们凭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 ,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家长完全可以撷取诸多有趣的名人典故,给孩子树立榜样,帮助孩子养成勤学苦练的品格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自律和优秀都是逼出来的 。
三、逼出来的孩子才会有成就 , 这3个理由很实在
1.拒绝拖延症
在一项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调查报告中显示:75%的大学生都表示自己会有拖延的习惯,其中,50%的大学生表示,拖延症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 。
家长们儿时应该也遇到过,临开学才去完成假期作业的情况 。对待自己的孩子时,往往也抱有“时间还够,后面再说”的想法 。为了给孩子从小培养一个律己高效的习惯,家长要适当放下“玻璃心”,要逼孩子去做必须完成的任务,要知道,“今日事,今日毕 。”是屡试不爽的高效方式 。
2.培养行动力
美国总统肯尼迪有句名言:最大的危险是无所行动 。
每个人在生活、工作中,都有过激情豪迈、誓言万千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多少计划和决心真正实施了?“从明天开始,我一定要早睡,拒绝玩手机 。”“马上就是新的一年,我今年一定要完成XXX,从1日开始 , 新起点 。”……
如何能言出必行 , 这需要从娃娃抓起 。家长们必要的狠心 , 将塑造出更具行动力的孩子 。我们都知道,士兵在任何环境下都能迅速作出战术反应 , 这源于其日常的艰苦训练,身体已经习惯成自然 。尽管对孩子不能如成人般严训,但严格要求孩子步步落实,是一个好习惯 。
3.收获成就感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伊将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
这也是平日里所说的成就感 。当人们完成一件事达到自己的期望时,从精神层面产生的满足感,将让我们感到快乐 。在培养孩子优秀品质的过程中,帮助孩子积累更多的实践技能,也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 让孩子更加阳光自信 。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很多情境下,人的潜能就是被这样激发出来的 。家长要秉持因人而异的原则,不能看别人家的孩子怎样,就让自己的孩子效仿 。个体的不同,让每个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性 。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才是科学的方法 。
那么 , 各位家长朋友们,您是否已经开始培养孩子的某些兴趣了?在培养孩子持之以恒方面,您使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吗?欢迎大家留言与逗儿妈妈一起探讨!
我是逗儿妈妈育儿师 , 也是一位家有萌宝的宝妈,每天会跟大家分享更多育儿知识,帮大家解决带娃的困惑和烦恼,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或分享给更多的人哦!本文由逗儿妈妈原创,欢迎 , 带你一起长知识!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来,给叔叔阿姨表演一个:有多少孩子,毁在父母的强制礼貌下
- “过街老鼠”?
- ?大熊猫“香香”抵达成都 出借大熊猫是何用途?
- 元宵节规矩多,牢记“2吃2不吃”
- 谁才是真的“米饭杀手”?这4道菜榜上有名
- 春天最推荐的6种蔬菜,最能“代表春天的味道”
- 春天饮食要忌口?行家:牢记“饮2茶、吃3物”
- 平板的“电脑模式”到底是什么意思
- 和父母在一起特别压抑怎么办 ?为什么和父母在一起很压抑
- “洗衣粉”和“洗衣液”哪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