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看见熟人只想赶紧避开 , 根本不想打招呼,参加聚会总是觉得很累想赶紧回家 。其实,这属于泛社交障碍,属于一种危险的人格特征 , 具体表现为社交宿醉 。
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 )最早由语言学者萧娜·考特尔()提出,指的是内向性格的人在经历了高强度的社交后会出现出汗、疲劳等宿醉后的症状 , 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
对于一个内向者来说 , 他们的能量来自内心而不是外界,所以,高强度的社交不仅不能给他们带来快乐,反而会给他们造成很多的困扰 , 长期得不到独处对他们而言一种压抑,不合群,可能只是表面孤独 , 合群了,却是真的内心孤独 。
摆在内向者面前的选择,一个是来自内心舒适区的需要,一个是对外界刺激环境的不适应,要么脱离舒适区 , 要么扩大舒适区 。
舒适区、拉伸区、恐慌区
认知心理学上,将心理距离具体化为舒适区、拉伸区、恐慌区 , 内向者长期待在舒适区内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危害,导致了他们远离了社交 , 那么,内向的人真的不需要社交吗?
答案是否定的 , 内向的他们其实更需要来自人际关系的力量,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主动去了解别人,主动去沟通,一次次走出安全区,便不会再害怕了 。
不要被内向所束缚
心理学上一再强调,内向和外向本就是两种不同的性格,并没有好坏之分 , 而且也没有绝对的内向者和外向者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心理学博士Brian 曾说过,觉察到自己是外向者还是内向者有助于了解自己,但我们不应该被性格所束缚 。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自由的特性 , 去发现那些你最在意的东西 。
接纳自己的内向,试着判断什么场合让你觉得舒适 , 什么场合是你非常抗拒的,什么场合又是可以激发你的表现欲的,这样一来,你就能在外向和内向之间找到属于你的平衡点 。
自我孤立
这种人格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自我孤立,自我孤立是一种逃避和抗拒社交的不健康的长期状态 。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孤立很容易让人陷入焦虑,因为它并不是一种主动选择的、独立的能让内心平静的生活状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危害,而是一种逃避的行为 。
我们了解自己的方式其实大部分来自于他人,我们能通过不同的人了解到自己的不同面 。而自我孤立无疑也减少了我们认识世界和自己的机会,社会连接的减少会直接导致我们自我价值感的降低 。
自我孤立不仅让自己远离了人群,同样也拒绝了那些真正想关心了解我们的人 。即使是家人或者最亲密的朋友都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去保持互动,更不要说那些我们还不熟悉的人了 。
我们知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能够有彼此温暖的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不要害怕被拒绝 , 只有当你迈出了你的舒适区 , 你才能看到世界之大,人性之美 。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社交距离比简单粗暴地拒绝社交更能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
作者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心理学家:看见熟人想绕道走,一聚会就觉得累,属于一种危险人格】《社交宿醉报告书》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认知心理学家:锻炼大脑,主动行为不可少
- 为什么说最好不要和熟人一起去旅游?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 心理学家:这四类父母容易造成孩子产生自卑
- 心理学家:这5种异常的癖好,属于精神疾病,第5种普遍存在
-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 ?心理学童年期是几岁到几岁
- 男人的出轨对象52%是熟人 ?出轨的对象一般是同事
- 男人为什么喜欢婚外情 ?男人为什么喜欢出轨熟人
- 心理学家:领导跟你说“辛苦了”该怎么回答?高情商的人都这么说
- 「春龙和宝宝」再亲近的人也不能这样逗娃,宝妈看见直接制止,别不好意思
- 【菁妈育儿】2个月宝宝每天5点哭半小时,不是饿不是病,心理学家:出生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