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本文原始标题是: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婴儿时期的腿部形状、发育 , 以及腿部的疾病 , 对宝宝一生的成长都是至关重要的 。 那么对于宝宝腿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 你又了解多少呢?

天生的O型腿?

有天生的O型腿吗?其实当看到宝宝躺着时腿和脚向内弯曲 , 用手轻轻拉直 , 一会儿宝宝的腿又弯了 , 这并不代表宝宝就是“罗圈腿” 。 基本上所有新生儿的腿部都是偏O形的 , 这并非异常 , 由于在母体子宫内的空间有限 , 胎儿是以双腿交叉蜷曲 , 臀部和膝盖拉伸的姿势生长的 , 因此腿和脚向内弯曲 。 出生后 , 随着宝宝经常运动 , 臀部和腿部肌肉力量加强 , 宝宝的双腿和脚就会慢慢变直 。 通常情况下随着宝宝自然发育到两岁左右就会自行矫正 , 渐渐恢复成正常腿型了 。

提醒:爸爸妈妈可以在小宝宝熟睡时检查一下:将宝宝双腿轻轻拉直 , 如果宝宝两侧大腿的皱纹(俯卧时可看臀纹)一高一低差别很大 , 非常不对称 , 应注意宝宝可能患有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 要带宝宝到小儿骨科医生处检查确诊 。

宝宝腿型也会矫枉过正?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确实是这样 。 有些家长在宝宝出生后感觉腿部弯曲 , 采用不正当的矫正方法 , 如用绳子捆绑等 , 就会使部分宝宝会发生矫正过度的情况 , 于是就会在两三岁时 , 出现外观看起来像X的外翻腿型 。 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随关节负荷的逐渐加重和活动的增加而加重 , 但如果家长注意引导 , 到宝宝五六岁时 , 会再次自行矫正 , 7岁后便接近正常了 。

提醒:婴儿出生后到2岁前 , 都是腿部发育期 , 基本定型要到2岁左右 。 所以在此之前的一段时期内 , 我们提倡为婴儿尽早穿上小衣裤 , 让四肢处于自然放松的体位 , 任其自由活动 。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如何识别O型腿?

宝宝是否为医学上所说的O型腿 , 是要到宝宝1岁以后(会站立)才能判断 。 判断的方法为:让宝宝仰卧 , 然后用双手轻轻拉直宝宝双腿 , 向中间靠拢 。 正常情况下宝宝的两腿靠拢时 , 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是并拢的 , 如果有间隙 , 就应引起重视 , 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 以便尽早发现宝宝下肢发育的问题 。 如果按上面的方法 , 双侧膝关节和踝关节之间的间隙超过10厘米 , 很可能就是O型腿了 , 家长应马上带孩子就诊 ,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 进行骨科矫正治疗 。

提醒:为了避免O型腿的发生 , 可尽早让婴儿晒太阳 , 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 , 预防佝偻病的发生 。 当然 , 也有的宝宝是因为在婴儿期患上了佝偻病 , 进而造成X形腿 。 这时便需要治疗了 。 所以家长在生活中要多观察 , 在第一时间了解宝宝的双腿是否有异常 。 如果发现宝宝有以下问题 , 就要去儿科检查了:走路姿势过于奇怪、常常跌倒、没走几步路就喊腿酸等 。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绑腿真的好吗?

很多老人在孩子出生后习惯用布或小被子把婴儿身体捆得直直的 , 并且捆得非常结实 , 认为这样能预防小儿长大后成为“罗圈腿” 。 其实 , 这种观念是不科学的 。 “罗圈腿”在医学上称为“O”型腿 , 多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所造成 , 常见于佝偻病及其后遗症 。 “绑腿”的习惯不仅妨碍了婴儿的活动 , 包裹太紧也影响皮肤的散热 , 汗液及粪便的污染容易引起皮肤感染 , 严重的时候 , 还可以造成髋关节脱位 , 所以这种方法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 。 其实想要宝宝长大后腿部笔直漂亮 , 家长可以多为宝宝做腿部抚触 , 自宝宝髋部以下两腿最外侧 , 双手稍稍用力向下滑行直到脚趾 。 不仅可以塑造腿型 , 经常性的抚触还有助于加强亲子感情 。

提醒: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感觉宝宝腿部出现问题而自行想办法解决 , 因为涉及到宝宝骨骼的发育 , 因此一定要到医院做检查 。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纸尿裤关注」纸尿裤会导致O型腿?你对宝宝的腿型真的了解吗?//

“内八”是腿型问题吗?

宝宝腿部如果长期呈现一种W型的状态 , 就会让“内八字”的情形越来越严重 。 因此对于内八字的宝宝 , 建议家长不要让他继续坐在地上 , 因为当他坐在地上时 , 腿部就不可避免的呈现W型 。 建议家长让宝宝养成坐小椅子的习惯 , 以替代直接坐在地上 , 对他腿型的变化影响较小 。 此外 , 家长还应注意尽量避免宝宝趴睡:虽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证明会对宝宝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响 , 但是当宝宝趴睡时 , 会让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 , 长时间下来 , 也可能影响他的腿型 。

提醒:对于正在学爬或是学走路的宝宝 , 可能会爬一爬就坐下来 , 而当宝宝跪坐时 , 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 , 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帮宝宝移动双腿 , 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 。

使用纸尿裤会使腿变形?

目前还没有任何关于使用纸尿裤造成婴儿罗圈腿的医学报告 。 可以说罗圈腿与纸尿裤无关 , 但如果纸尿裤的型号尺码不合适 , 或是包裹的方式不正确 , 长期则有可能造成宝宝因髋关节脱臼而发生肢体变形 。 有些父母换尿布时 , 将婴儿的双腿拉直 , 裹尿布时又裹得过紧 , 从而使婴儿的大腿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 易导致股骨头错位 , 这不利于臼窝的发育 , 也容易引起脱臼 。 为防止脱臼 , 应让宝宝的两腿保持自然的姿势 , 不应施加任何影响股关节自然发育的外力 。 三角形尿布比较科学 。 在给宝宝垫尿布时 , 要使宝宝的两腿保持外展蛙式位 , 如果婴儿平躺 , 两髋只能外展到70度至80度 , 不能外展到90度(正常儿可外展到90度) , 或是宝宝的大腿皮纹和臀部皱褶不对称 , 一侧大腿和臀部的皱褶会增多并且上移 , 如果出现这两种症状则有可能发生了髋关节脱臼 , 应去医院检查 。

提醒:选用纸尿裤一定要注意 , 尺码必须合适 , 不要影响宝宝腿部的活动

宝宝两腿粗细为何不同?

1个月以内的宝宝两条腿粗细存在一点差别是正常的 。 如果骨科检查没有问题的话 , 有可能和孩子在母体内的姿势有关 。 四五个月大的宝宝出现双腿粗细不一、长短不齐的现象 , 排除疾病因素 , 则多有可能是睡眠习惯不良导致的 。 如果家长总是一边抱、一边喂或一边睡 , 很容易导致受压迫的一边供血不足 , 而另外一边肌肉受牵拉 , 长时间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 , 表现为双侧肢体长短粗细不一 。 1岁以内的宝宝由于站立姿势不好等 , 造成两条腿受力不均 , 长此以往 , 肌肉发育程度便会体现出不同 , 出现两条腿粗细不均的现象 。 如果是这种情况 , 那就要马上进行矫正 , 矫正越早开始越好 。 并要注意定期到医院复查 。

提醒:双侧肢体发育不对称的孩子 , 多见于3~6个月大的宝宝 , 这阶段孩子睡眠时间长 , 如果因睡眠习惯不当已导致了肢体发育的不平衡 , 家长也不必心急 , 改变习惯 , 一段时间后会自然恢复 。

罗圈腿会遗传吗?

罗圈腿属于O型腿的一种 , 一般遗传因素并不明显 , 也无法从DNA遗传因子中筛查 。 当然也有很多上一代是O型腿的 , 下一代也是 , 具体原因不明 。 目前已知的O型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与胎宝宝蜷缩在母亲体内姿势有关 , 如果孩子过大 , 而妈妈的骨盆小 , 宝宝在胎内的空间小 , 双腿就容易纠缠在一起 , 造成胫骨内旋 , 从而形成O型腿 。 另外 , 如果妈妈在怀孕时患有子宫肌瘤 , 其孩子也有可能是O型腿 , 这同样会导致宝宝在子宫内“居住”的空间狭小 。 除上述两种生理性原因 , 还有一种则是孕期缺钙造成的病理性O型腿 , 即先天性佝偻病 。 根据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 , 我国孕妇每日膳食钙摄入量在370~800毫克 , 为RDA的24.7%~53.3% , 胎儿的营养有赖于母亲的营养状况 , 孕期钙营养不良势必影响胎儿以及出生后的发育 。

提醒:宝宝出生后应注意摄取充足的钙质 , 以加强宝宝的骨骼发育 。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参考摄入量的规定 , 0~6个月的婴儿每日钙摄入量为300毫克 , 6个月到1岁的婴儿每日钙摄入量为400毫克 。 足量的母乳能够满足半岁内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

来源:纸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