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家长普遍心理:不求自家娃跑最前,至少和同龄孩子一起跑

文|陈青青说育儿(专注优质原创文章 , 拥有本文章版权 , 欢迎转发分享)

教育心理学中提出:孩子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平衡性 , 比如0-6岁这个阶段语言能力以及智力发展会远远超过人的其他时期 , 这种规律导致家庭和学校教育需要抓住孩子的“关键期” , 错过关键期 , 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 , 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

所以 , 许多欧美国家早就开始重视学前教育 , 目的就是抓住孩子的关键期 , 最大程度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 但目前很多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发展规律认知度不高 , 他们给孩子报班只是随大流 , 而这已经引起了中国孩子新一轮的攀比风和中国父母新一轮的焦虑感 。

“我们邻居的孩子都报了班 , 我们不报不行啊!”

“小区里的孩子都去上早教了 , 我们家的孩子还在地上打滚怎么行?”

“别人都学习 , 我们家孩子不学习就会落后 , 以后在班里倒数几名太丢人了 。 ”

中国的升学压力向来很高 , 如果大家都在前进 , 自己家的孩子不奋起直追 , 那么必定会如“逆水行舟 , 不进则退” 。 中国家长的焦虑可以理解 , 但对于报班这个事 , 家长还真的需要重新看待 。

一、自己家孩子是否适合报班 , 要看孩子这几个方面?

1、孩子是否自发地想要通过班级教授的形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