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和父母对着干,禁果效应:正确利用孩子的好奇心

文|及格奶爸(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在中国家庭教育中 , 最常出现的语句是“不行、不可以、不要、不能……” , 这些表示反对、禁止的语言不但没有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 反而容易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激起逆反情绪 。

当家长用否定的态度阻止孩子的行为时 , 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不 , 我偏要 。 ”或者直接用行动表示他们拒绝接受父母的忠告 。

为什么爸爸妈妈将自己实践经验所得通通传授给孩子 , 防止他们发生危险、上当受骗 , 而孩子却不能虚心接受并表示感激呢?

对于这个问题 , 父母表示很不理解 , 孩子也认为自己很委屈 。

小桃16岁 , 是一个苗条漂亮的大姑娘了 , 常常有男同学与她顺路放学回家 , 每次被妈妈看到 , 都会被唠叨 。

妈妈常说 , 不要跟男孩子走得太近 , 不要总是和男孩子出去玩 , 不要让男孩子送你回家……小桃性格好 , 不太会拒绝别人 , 总是希望顾及大家的颜面 , 小桃明白妈妈在担心什么 , 她认为自己可以把握、控制好朋友的关系 , 所以即便妈妈不停地下禁令 , 小桃也并没有刻意回避男同学 , 只是尽量避开妈妈的“视力范围”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