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磕碰摔倒时,妈妈的做法将影响孩子一生

前几天我带着儿子去公园散步 , 看到一对母子 。 宝宝1岁多的样子 , 还在摇摇晃晃学步 , 妈妈总是跟在后面 。 宝宝走着走着 , 忽然就摔倒了 。 妈妈赶紧抱起来 , 对着地面打了好几下 , 然后很心疼地摸摸孩子的头 , 抱起宝宝不让他继续学步了 。

看完很是感慨 。 我记得我儿子1岁左右的时候 , 已经走得很好了 , 他学步的时候 , 经常摔着磕着流血了 。 那时候他奶奶也是这样 , 总是第一时间把他抱起来 , 拍桌子怨地面地哄 , 我看不下去了 , 跟她说孩子不要那样教 , 让他自己站起来继续走 , 这样宝宝才能更好地学步 , 性格才会好 。 他奶奶后面才慢慢地改 , 所以宝宝走得比同龄人都要好 , 即便摔倒了也不怕 , 懂得自己站起来 , 现在性格也很好 , 像一个小小的男子汉!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 , 说得是孩子摔倒时 , 不同妈妈的做法↓

美国妈妈:第一时间不会去把孩子扶起来 , 而是跟宝宝说“宝贝 , 勇敢的站起来继续走 。 ”

俄罗斯妈妈:即便孩子再怎么哭闹 , 也是很坚定地不去把孩子抱起来 , 直到孩子自己站起来为止 。

非洲妈妈:不去扶他起来 , 而是自己做示范 , 一次次地爬在地上 , 然后做爬起来或是站起来的动作 , 直到孩子去模仿妈妈独自爬起来 。

日本妈妈:妈妈会说 , “儿子 , 你再重新走一遍!”于是哭泣的孩子就真的再走了一遍 。 结果儿子走第二遍时 , 没有再碰到茶几了 。

中国妈妈:一般都会心疼地抱起宝宝问疼不疼 , 一边安抚孩子 , 一边指着桌子说:都是“这个桌子”不好 , 让俺宝宝摔倒了 , 妈妈打“这个桌子”给宝宝出气 , 于是妈妈就使劲地拍打“那把桌子” 。 有时候孩子也会跟着去打一下桌子 , 然后就不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