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孩子都要勤洗手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孩子都要勤洗手
来源:大洋网
大洋网讯 进入夏季后 , 气温不断飙升 , 各种细菌病毒也活跃起来 , 其中 , 以肠道病毒引起的疱疹性咽峡炎更是容易发生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医师李增清提醒 , 夏季如果发现宝宝持续高烧需警惕疱疹性咽峡炎 。 即便已经得过疱疹性咽峡炎的宝宝 , 也有可能再次中招 , 仍需做好防治 。
提醒:
宝宝持续高烧要警惕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 , 好发于夏秋季 , 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 , 也可由污染的手、食品、衣物、玩具等传播 。 婴幼儿由于呼吸道屏障功能不足 , 呼吸道黏膜柔嫩 , 再加上免疫力较差 , 因而成为该病的主要侵袭对象 。
一旦中招 , 还在病毒潜伏期时 , 患儿可无任何症状 , 但这个阶段病毒已经在体内大量复制 , 并且已经具有了传染性 。 随之进入前驱期 , 这个阶段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 , 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 1~2天过后 , 就开始进入到临床症状明显的阶段了 , 此时可发现宝宝咽腭弓、软腭、悬雍垂的黏膜上有多个约2~4毫米大小的灰白色疱疹 , 周围有红晕 , 随着疱疹慢慢破溃形成小溃疡后 , 宝宝咽痛就更加明显了 。 大一点的患儿可述说有咽痛 , 严重的可影响到正常的吞咽 , 还不会用语言准确表达的婴幼儿则可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等 。
李增清提醒 , 夏季如果发现宝宝持续高烧 , 需警惕是否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 , 尤其是在发烧后又出现流涎、拒食、哭闹、烦躁不安等表现 , 家长就更需留个心眼 , 不妨打开宝宝的嘴巴瞧一瞧 , 看看咽部有无长疱疹 , 一旦疑似疱疹性咽峡炎时 , 及时带宝宝到医院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诊治 。
护理:
居家隔离 , 留意宝宝精神
“面对疱疹性咽峡炎 , 家长既无需过分恐慌 , 也不能掉以轻心 。 ”李增清介绍 , 一般来说 , 疱疹性咽峡炎的自然病程为1~2周 , 目前对疱疹性咽峡炎没有特效药 , 主要还是以对症处理为主 , 在经过退热及口腔护理等对症处理后 , 多数都可以痊愈 , 只有少数才会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 。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具有传染性 , 因此宝宝一旦被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后需居家隔离 , 未完全恢复前 , 最好不要去上学或外出玩耍 。 居家隔离的时长与孩子的病情有关 , 一般隔离时间为自发病起2周 , 并在患病期间做好退热及口腔等对症处理 。
在口腔疱疹破溃阶段 , 孩子可因口腔有明显疼痛而拒绝进食 , 这个阶段可以少量多次地给孩子吃一些低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 , 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 , 以减轻局部疼痛 , 促进溃疡愈合 。 同时也要注意监测好宝宝的精神反应 , 如宝宝出现精神状态变差、末梢循环差、肢体抖动、呼吸急促等 , 应及时就诊 。
预防:
勤洗手 , 多运动
患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后 , 是不是以后都不会再得了呢?“即便患过一次疱疹性咽峡炎了 , 仍不能掉以轻心 , 还是需要继续做好防治 。 ”李增清解释 , 一般来说 , 孩子感染过某种病毒后 , 可对这种病毒产生一定的免疫力 , 但又因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柯萨奇病毒类型比较多 , 孩子对这种类型的病毒产生免疫力了 , 但难免还是会因另外一种类型的病毒感染而再次中招 。
在防治方面 , 由于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呼吸道飞沫传播 , 所以 , 做好手卫生 , 防止病从口入是非常重要的 。 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 , 外面玩耍回来后要先洗手 , 饭前便后也要养成洗手的习惯;家长从外面回到家中后 , 在接触宝宝前 , 也应先洗手;此外平时要注意保证宝宝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 坚持适当的运动 , 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
广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王婧 通讯员 林惠芳
- 『孕婴帮』疫情期间,0-6岁孩子如何预防?疾控中心发布防护指南家长要记牢
- 【春龙和宝宝】帮孩子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父母要牢记5点,孩子抵抗力更强
- [孕产问答]原创春季流感来袭,宝宝们如何有效进行预防?这10大点父母要知道!
- 【思南宝】疫情当前,宝宝发烧咳嗽何时一定去医院?0-6岁儿童新冠预防指南家长一定要看!
- 「搜狐母婴」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儿童预防20问
- #育婴师育儿百科#宝妈快问第316期:怎么能知道孩子饱了?婴儿脸蛋发红?宝宝打完预防针,晚上哭闹?
- 『育儿房间』原创新冠肺炎确诊20471人:为孩子预防病毒,父母需要做好这三点
- 「贴心妈妈」孩子出现这三种情况,说明积食了,宝妈们快来看看,早点预防
- #宝妈妈孕育家园#原创宝宝这三个时期是生病“高峰期”,宝妈要记牢,提前预防很关键
- 【母婴参考】3岁内宝宝饮食“黑名单”,排第一的是它?父母早预防可省许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