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提示您本文原始标题是: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流脑患儿表现出的具体症状

在冬春季节 , 由于儿童的室内活动明显多于户外运动 , 因此 , 大人与之间接触更加频繁密切 。 同时受气候寒冷、干燥或忽冷忽热的影响 , 一些病原菌孳生 , 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 使呼吸道局部抵抗力减弱 , 从而形成了感染流脑的诱因 。

流脑的感染起自鼻咽部 , 然后病菌侵入血液循环 , 最终达到脑膜或身体其他部分 , 产生炎性损害 。 因此经过2-3天的潜伏期后 , 会产生如下症状: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http:// //

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多数小儿无明显症状 , 一部分病人有咽痛、鼻咽粘膜充血及分泌物增多 , 可以表现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 。 随之病人突然出现寒战 , 高热体温可达40℃ , 头痛、呕吐反复发作 , 呕吐呈喷射状 。

早期皮肤表现出的症状

可见出血点或瘀斑 , 起病之后有时唇周出现疱疹 , 亦可见于口腔内、耳、胸、四肢、生殖器及臀部等处 。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http:// //

亲密接触是流脑重要传播途径

病人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 病人在潜伏期末已具有传染性 , 因此应该早期隔离病人 。 带菌者分为恢复期带菌和健康带菌:

健康带菌者

他们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 这部分人比病人约多10-20倍 , 因为无临床症状 , 所以不容易被发现 。 病原菌存在于患者或带菌者的鼻咽分泌物中 , 借咳嗽、喷嚏、说话等将飞沫进入空气传播 。

另外 , 由于病原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 , 通过日常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 密切接触如同睡、怀抱、喂乳、接吻等对2岁以下婴儿来说 , 很容易被传染 。 人口稠密、居室拥挤、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人口流动均易造成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严防死守让宝宝远离流脑 //---- http:// //

流脑的几种治疗方法:

普通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 , 补充电解质 , 纠正酸中毒 。

抗菌治疗方法

青霉素做静脉持续滴注 , 疗程5-7日;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氯霉素 , 口服、肌注或静点 , 疗程5-7日 , 也可用复方新诺明 。

暴发型流脑的治疗

除抗生素治疗外 , 应积极抗休克 , 消除脑水肿 , 防止脑疝 , 防止呼吸衰竭 。

流脑的治愈率达到95%以上 。 一般死亡病例多为暴发型 , 短期内死于严重休克或脑疝 。 普通型病儿早期采用适应药物能够彻底治疗 , 并发症和后遗症很少见 。 对不典型病例或诊断不及时 , 又延误了正确治疗 , 易发生后遗症 。 因此小儿患流脑后 , 一定要彻底治疗 。 一旦患病后可获得巩固的免疫力 , 很少再感染此病 。

让宝宝远离流脑 , 预防是关键

脑膜炎双球菌在一般环境中很容易死亡 , 利用冷、热、干燥、阳光和普通消毒剂的作用都可以将其杀灭;

冬春季节应勤换衣被 , 经常开窗通风;

在“流脑”流行期 , 不要带孩子去公共场所玩耍 , 更不要带孩子到发病的小孩家去串门 , 外出要戴口罩 , 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措施;

幼儿园、学校等孩子比较集中的地方 , 可用0 。 3%的呋喃西林或2-3%的黄链素溶液滴鼻、喷喉 , 每天2次 , 连用3天 。 中草药用藿香、佩兰、板蓝根、蒲公英各9克煎服 , 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一旦发现流脑病人要立即隔离治疗;

流脑菌苗保护率为80%以上 , 应该每年进行一次预防接种 , 注射吸附流脑菌苗 。 菌苗应用于6个月—15岁儿童 , 初免年龄从6月龄开始 , 6—12月龄婴儿用30mg剂量 , 初免2针 , 间隔3个月 , 在2、4、7、10岁龄时用此剂量各复注射一针 , 初免及复种均于流脑流行季节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