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贵州:公园省的魅力与未来


“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这一宣传语已成为贵州旅游的响亮名片 。然而 , 更贴切地描述贵州的名号则是”公园省”——整个贵州省宛如一个巨大的景区,一个国家公园 。尽管难以追溯”公园省”这一称谓的起源,但这一说法已逐渐深入人心 。那么,为何贵州能被誉为公园省呢?
首先,贵州独特的地形是其成为公园省的关键因素 。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其山地和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7%,仅有3%为平地 。这种地形特征使得贵州大部分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从而保留了大量的自然景观 。相比之下 , 黑龙江、吉林、河北、山东、河南、湖南、江苏、安徽、湖北等省份因平原面积较大,大部分地区被用于种植水稻或小麦,难以成为”公园省” 。
其次,贵州的生态自然环境优越 。位于西南地区的贵州雨量充沛,植被茂密 。通常,公园是城市中植被覆盖率最高的区域 。贵州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2%,位列全国前六 。排在其前的分别是福建、云南、江西、海南、广西 。而新疆、内蒙古、青海、西藏、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则有大片沙漠、戈壁或黄土高坡,这些壮丽的景观反映出当地生态脆弱性及较低的植被覆盖率 。
再者,贵州省大部分地区为喀斯特地貌区,地质景观丰富多样 。贵州62%的土地为喀斯特地貌,总面积达10.91万平方公里 , 居全国之首 。贵州是全球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复杂且景观类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与其他山区相比,喀斯特地貌的自然景观更为丰富多彩 。在岩溶作用下,喀斯特地区的地表形成了各种独特的形态 , 如溶沟、石芽、落水洞、漏斗、溶蚀洼地、岩溶盆地、干谷和盲谷、峰丛、峰林和孤峰等,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
正因如此,贵州的美景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山村、山头、溪流、森林都可能成为绝美的风景 。有人形容贵州是”抬头张家界,低头九寨沟” 。然而,由于贵州旅游业起步较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资金短缺以及交通长期落后等原因,大量景观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国家级公园、保护区的数量严重不足 。目前,贵州仅有4个世界自然遗产、9个国家5A级景区、130个4A级景区、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世界地质公园、8个国家级地质公园、45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28个已通过审批)以及25个国家森林公园 。总体来看,这些数量仍显不足 。
【探秘贵州:公园省的魅力与未来】当前,贵州正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网络并申报更多国家级公园 。同时,也在努力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园 。贵阳市已建成超过1000个公园,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千园之城”之一 。贵阳的阿哈湖、观山湖、黔灵山、花溪湿地等公园不仅面积广阔而且游览价值高,真山真水的景致在全国实属罕见 。除贵阳外,都匀、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城市也在大力推动公园建设,提升城市绿化水平并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