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贵州荒废影视城:仙境山下的空村与重生之路


提及贵州的影视城,许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都匀的秦汉影视城和毛尖小镇,这两处影视城运营得颇为成功,每年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贵州安顺,同样坐落着一个影视城 , 但遗憾的是 , 这座影视城已然荒废 。
这座影视城坐落于安顺市西秀区的罗仙村,因地处仙境山下而得名“仙境山影视城” 。影视城于2017年竣工并开始营业,期间还拍摄了一部名为《暖暖的》的小众电视剧 。据悉,这座影视城的建造耗资高达五亿 , 但如今却人去楼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从整体布局来看,这座影视城呈现为一个小镇的模样 。四周被喀斯特地貌的山峰环抱,小镇隐匿在山谷之中,环境异常宁静 。小镇内的建筑主要包括仿古民居、寺庙以及佛塔等,呈现出一种军事屯堡的风貌 。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政府实行“调北征南”政策,导致大量军队和民众迁移至贵州安顺一带,从而形成了屯堡 。这座影视城便是仿照屯堡的风格打造而成,非常适合拍摄军事题材的电视剧和电影 。
然而,由于安顺地区本身就有众多真实的屯堡存在 , 这座人造的屯堡便难以吸引剧组和游客的目光 。通常而言,影视城的知名度往往需要依靠热播的电视剧或电影作为宣传手段,但这座影视城似乎从未成功拍摄过一部引起轰动的作品,与其称之为影视城,倒不如说是一座空无一人的村落 。
尽管这里已被遗弃 , 但仍有徒步爱好者偶尔会来到这里探险 。漫步在这个“空村”中,可以看到四处杂草丛生,建筑物逐渐被杂草所覆盖 。房屋上的窗户历经风吹雨打而无人修缮,现已开始腐烂 。牌坊上的油漆早已剥落,上面的字迹也变得模糊不清 。若非事先知晓这里曾是一座精心打造的影视城,来访者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个被废弃的村庄 。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 , 我不禁想起了诗人冯志的文章《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所描述的场景:“在人口稀少的地带,我们走入任何一座森林 , 或是一片草原,总觉得他们在洪荒时代大半就是这样 。人类的历史演变了几千年,它们却在人类以外,不起一些变化 , 千百年如一日,默默地对着永恒 。”
面对这座空村,我不禁感慨万千 。在我看来,这座“空村”毕竟耗费了巨额资金才得以建成,如果任其荒废下去,那么这里很快就会彻底破败直至消失无踪 。这无疑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
虽然这座“空村”已然荒废,但如果能够将其与周边的小景点相结合进行开发和管理,或许也能为其带来重生的机会 。通过查阅地图我发现这个地方名为“仙境山”距离罗仙村仅有1公里之遥距离安顺火车站也不过7公里之遥属于安顺市的郊区范围 。
罗仙村原本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村庄四面环山景色秀丽 。村庄内部地势平坦阡陌交错风光旖旎 。走进罗仙村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之中“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为了改善交通条件罗仙村的村民们曾在山上开凿了一条长达150米的隧道 。这条隧道从1974年开始动工历时12年方才竣工 。隧道的开凿并未使用现代化机械而是依靠村民们手持钢钎和大锤一锤一錾地敲击而成 。隧道穿越喀斯特石山工程之艰巨可想而知 。如今人们穿行于隧道中仿佛置身于天然洞穴之中 。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罗仙村逐渐发展起了观光旅游业 。村内建有九田生态农场拥有18个种养殖大棚、24个鱼池以及64个种菜池 。农场内种植了2万株草莓、3.5万株各式瓜果蔬菜并养殖了近7万尾鱼苗和成品鱼 。
【探秘贵州荒废影视城:仙境山下的空村与重生之路】倘若能够将罗仙村与影视城进行统一的开发和管理打造一个集避暑度假、露营探险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那么前景无疑将非常广阔 。这里的自然风光确实如同仙境一般因此当地地名“罗仙”“仙境山”可谓名副其实 。当年投资者的选址眼光独到但或许不应以影视城的形式进行开发 。经过适当的改造这里有望转变为一处充满魅力的民宿聚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