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发电:挑战与机遇并存

《核能发电:挑战与机遇并存》
2023年8月24日,日本正式宣布开始向海洋排放核污水 。尽管日本政府坚称核污水中无任何有害物质,甚至宣称其可饮用,但他们并未选择将其储存以供未来利用,这暗示着实际情况可能并非他们所描述的那样简单 。核污水已足以令人望而却步,更不用说核泄漏所带来的恐慌了 。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件所造成的灾难景象 , 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 。那么,为了避免因战争或意外导致的核电站核泄漏,我们需要做出哪些努力呢?
核电站作为民用设施,在战争中通常不会成为被攻击的目标,这不仅因为其坚固的建筑材料,还因为受到“规则”的约束 。首先,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我们必须对核电站的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 。一般来说,核电站的设备会根据性能的不同分为四个等级:核一级、二级、三级和非核级 。在进行核裂变反应时,巨大的能量会被分配到燃料元件、反射层等多个压力容器中 , 因此,这些关键设备需要使用核级材料 。核级材料主要包括碳钢和特殊工艺处理的合金等 。据2016年的数据显示,当时压水堆核电站中用于包裹裂变反应的“包壳”主要使用了锆合金和镁合金等材料,这些材料具有优良的导热性、韧性和耐腐蚀性,完全符合包壳防止核裂变反应物质溢出并及时导热的设备需求 。
此外,我们一眼就能看到的“烟囱”实际上是核反应堆的安全壳,它使用的不是普通的“混凝土” , 而是由铝酸盐水泥、钡水泥等多种水泥混合而成的复合胶凝材料,并添加了磁铁矿、重晶石等多种矿物质 。通过多种高精尖工艺的结合 , 为核电站创造了一个极其安全稳固的“内室环境” 。
然而,要想避免被攻击 , 仅靠内部的稳固是不够的,还需要与其他国家进行沟通协商 。核电站作为装载核材料的设施 , 一旦被攻击极有可能引发核泄漏,从而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那么,为什么上个世纪很少有核电站被攻击的新闻呢?实际上,这是因为自1864年以来,各国就对特定的“工程力量”进行了国际保护,规定即使是敌对国家也不能对对方的水电站、核电站等进行攻击,否则将被视为故意升级战争状态,使用了核打击 。因此,为了避免在攻击核电站后可能与世界各国敌对的情况出现,基本上不会有哪个国家会疯狂到无视国际规则,肆意攻击他国的核电站等特殊工程设施 。让各国坐在一起谈判的原因,正是因为每个国家都不想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生核泄漏 。
在所有人都极力克制的当下,却有一些自私的国家无视邻国的利益,肆意排放核污水 。中国在核电站建设方面的成就尤为显著 。从一无所有到世界第一,中国用了45年的时间 。根据相关部门的权威报告,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仅为五千余万千瓦,且主力发电设备——火电机组——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然而现在,中国不仅成为了电力装机大国,还在核能发电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 。“秦山核电站”作为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制造的核电站,在投入使用时就已达到30万千瓦级 。截至2023年9月底,我国持续运行的核电机组已达55台,装机容量近5700万千瓦,几乎相当于当年的全国发电总容量 。这些强大的核电机组在一年内的发电量甚至占到了2023年发电总量的4.8% 。使用核能发电技术不仅提高了发电效率,同时也兼顾了环境效益 。相关数据分析显示,仅在2023年,核能发电就减少了近六千万吨标准煤的燃烧,减少了约十五万吨的碳排放 。
推动我国大力发展核能发电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近年来我国在核电技术方面取得的诸多突破 。自1991年“泰山核电站”建成以来,我国的核电技术长期受到外国的限制,但随着对技术的深入研究 , 在2001年我们终于突破了核电技术自给自足的最后一个难题——波纹板设备的自制 。如今,我国的核电技术已经达到了第四代核电高温气冷堆并网发电的水平 , 毫无疑问地走在了世界核电技术的前列 。
【核能发电:挑战与机遇并存】然而,尽管我们拥有多项先进的核电技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一直依赖核能发电 。核电站的未来可能是“维持现状”,即继续发挥其在能源结构中的重要作用,而不是大规模扩张或缩减 。至于我国目前的火水核并行策略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未来趋势,公众的接受程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事实上,关于核能发电的讨论仍在进行中,各方观点各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