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原始人如何克服婴儿啼哭带来的生存挑战

《揭秘:原始人如何克服婴儿啼哭带来的生存挑战》
你是否注意到,许多动物的幼崽,如牛、羊、马等 , 在出生几小时后就能站立并独立进食 。稍长一些的时间,大约7至15天内,它们就能适应环境 。甚至有些小象在出生后不久就能跟随大部队迁徙 。此外,如果野生动物的幼崽在没有父母保护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聪明地找到一个地方躲藏,直到父母通过气味找到它们 。这些现象都遵循着自然规律,因为动物幼崽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在天敌面前几乎没有抵抗能力 , 因此为了增加生存机会,它们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幼年躲避行为 。
相比之下,人类幼崽的情况则截然不同 , 这种强烈的反差甚至让科学家们感到困惑:原始人究竟是如何幸存下来的?人类幼崽出生后至少需要5个月的过渡期,在这段时间里,婴儿会持续哭闹 , 无法独立行走、识别事物或自行寻找食物,完全依赖长辈的照顾 。只有在接近1岁时,他们的行为才开始逐渐变得“正常” 。
在现代社会中,婴儿饿了、热了、冷了或者父母离开一会儿都会大声哭泣,这种行为可能不会引起太大的问题 。但在远古时代 , 原始人常常受到猛兽的围捕 , 婴儿尖锐的哭声无疑会暴露他们的位置,吸引周围的猛兽 。然而,尽管面临这样的困境,原始人最终还是成功地成为了地球上的霸主 。那么,我们的祖先是如何解决“婴儿啼哭声会引来天敌”的问题的呢?
当非洲的森林变成草原后,南方古猿被迫转移到地面上生活 。失去了森林的保护,他们一度成为猛兽的猎物 。为了提高生存率,南方古猿选择了直立行走,这样他们可以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早地发现天敌的踪迹和腐肉的位置,同时直立行走还能降低能量消耗 。然而,直立行走的重心在两脚之间,而古猿的盆骨非常宽,导致他们在刚开始走路时会显得一瘸一拐的,而且跑不快 。
在演化的过程中,直立人的盆骨开始变窄,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婴幼儿的头颅特别大 , 导致女性在生育时容易难产而死 。在古代,孕妇在生产时经常会出现“保大还是保小”的抉择 , 这并不是夸张,而是真实存在的现象 。在远古时代 , 女性生育后代的风险非常高,而婴儿的头颅很难通过较窄的产道 。那么 , 原始人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呢?
现代科学家认为,人类的妊娠期应该是20个月,即怀孕10个月加上1年的幼儿发育期 。上文提到过,当婴儿1周岁时 , 他们的行为和骨骼都开始稳定 。然而,20个月大的婴儿头颅过大,因此原始人选择在怀孕10个月时将婴儿提前分娩 。在这个阶段出生的婴儿,除了头颅较小外,他们的生命体征也变得更加稳定 , 可以在外界得到抚养 。
解决了生育难题后,原始人又面临着新的挑战 。众所周知,原始人没有快速的奔跑速度、尖锐的利爪或惊人的咬合力 。在猛兽遍地的蛮荒时代 , 这无疑是一个致命的弱点 。原本就低的生存率因婴儿的大声啼哭而雪上加霜 。事实上,从现代人的胃酸程度可以推测出,原始人曾一度濒临灭绝,经常以腐肉为生 。因此,那些不分场合哭闹的婴儿基本都灭绝了 。
根据现代婴儿的行为特征,我们可以推断出原始人属于在特定条件下才会哭闹的后者 。也就是说,当父母抱起哭闹的婴儿时,他们会停止哭闹 。科学家认为,抱着婴儿的行为能够模拟母胎环境,让婴儿产生安全感 。因此 , 只要原始人能够为婴儿提供充足的食物并抱着他们,婴儿基本上就不会哭闹 。而那些会哭闹的婴儿在之前的演化过程中已经被淘汰了 。
另一个关键因素是人类对火的利用 。熟食能够持续为人体提供能量,支持大脑的快速发育 。虽然演化出更大的脑容量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了高等智慧的强大综合战斗力,但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能量来维持 。因此,其他动物并不是不想进化出更大的脑部,而是受限于食物供应和生存压力 。随着火和工具的使用日益熟练,原始人在蛮荒时代终于具备了自保能力,并开始猎杀猛兽 。从被猎杀者到猎杀者的角色转变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 。
【揭秘:原始人如何克服婴儿啼哭带来的生存挑战】在这个新时代里,婴儿的哭声不再代表着“猎物”,而是成为了猛兽脑海中的“危险”信号 。当原始人能够在地球上站稳脚跟时 , 婴儿便可以肆无忌惮地哭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