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行政区划简介

沅江市行政区划简介
沅江市,作为湖南省辖县级市,由益阳市代管,坐落于湖南省东北部、洞庭湖滨地带 。市域西南拥有连绵起伏的丘陵岗地,北部则是肥沃的冲积平原,东南部则多见芦荡沼泽,呈现出“三分垸田三分洲,三分水面一分丘”的独特湖乡地貌 。沅江市总面积达2019.7平方千米,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 交通便捷 , 享有“洞庭明珠”和“江南宝地”之美誉 。
沅江市下辖2个街道、10个镇以及2个湿地保护中心 。这10个镇分别是:

  1. 共华镇:地处沅江市东北部,东接泗湖山镇 , 南濒蒿竹河,西与南嘴镇相连 , 北隔草尾河与草尾镇、黄茅洲镇相望 。全镇区域面积151平方千米 , 辖1个社区和16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文卫路1号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为73062人 。共华镇历史悠久,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开始修建阜安垸,之后逐渐形成多个小垸 。新中国成立后 , 先后属六区、共和乡 。1995年10月,撤区设立共华镇 。2005年,新华乡并入共华镇 。
  2. 阳罗洲镇:位于沅江市北部,东、南与南大膳镇、黄茅洲镇以塞阳运河为界,西与草尾镇接壤,北邻四季红镇、大通湖区金盆镇 。全镇区域面积97.56平方千米 , 辖1个社区和13个行政村,镇政府驻虎胜路1号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为50661人 。阳罗洲镇在明清时期为青草湖,光绪年间开始筑小垸 。1950年3月建立阳罗洲镇,隶属沅江县第五区 。1988年分置阳洲镇和宝三乡 。1995年宝三乡并入阳罗洲镇 。2005年11月,七子泱乡并入阳罗洲镇 。
  3. 草尾镇:地处沅江市北部,东与黄茅洲镇相连,南临草尾河与共华镇隔水相望 , 西与南县茅草街镇为邻,北与大通湖区千山红镇接壤 。全镇区域面积15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新建街33号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为98000人 。草尾镇历史悠久 , 明清时期为青草湖,民国时期始堤为垸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属六区、草尾镇、草尾人民公社、草尾区 。2005年9月,熙和乡、大同乡并入草尾镇 。
  4. 黄茅洲镇:位于沅江市北部,东邻南大膳镇,南与泗湖山镇、共华镇隔草尾河相望 , 西连草尾镇,北接阳罗洲镇 。全镇区域面积126.79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和15个行政村,镇政府驻沿河路1号 。截至2019年末 , 户籍人口约为80064人 。黄茅洲镇在民国以前为青草湖,间有洲土 。新中国成立后 , 分属第五区、七区、金南乡、大成乡、南大人民公社 。1995年10月,撤区并乡设立黄茅洲镇、志成乡 。2005年10月 , 志成乡并入黄茅洲镇 。
  5. 南大膳镇:地处沅江市东北部,东滨东洞庭湖与漉湖芦苇场相连 , 南与茶盘洲镇隔草尾河相望,西与黄茅洲镇接壤,北与大通湖区金盆镇毗邻 。全镇区域面积169.7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和21个行政村,镇政府驻中山路249号 。截至2019年末 , 户籍人口约为89347人 。南大膳镇历史悠久,明嘉靖年间为南大膳湖,清代逐渐成洲 。民国五年(1916年)筑垸,始属湘阴县锡安乡 。1995年南大乡并入南大膳镇 。2005年北大乡、双丰乡并入南大膳镇 。
  6. 茶盘洲镇:位于沅江市东部,东与漉湖芦苇场以港相望,南濒蒿竹湖与岳阳市湘阴县虾湖山隔水相望,西与泗湖山镇接壤,北依草尾河与南大膳镇相隔 。全镇区域面积87.62平方千米,辖2个社区和8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幸民路108号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为31063人 。茶盘洲镇在明清时期为湖洲 。新中国成立后属湘阴县锡安乡 。1958年10月围垸建地方农场 。1961年3月转为国营农场,先后隶属省农垦局、益阳行署 。2000年8月农场改制建镇划归沅江市 。
  7. 【沅江市行政区划简介】新湾镇:地处沅江市西北部,东以挖口子河与共双茶大垸为界,南屏白沙大桥连通团山及沅江城区 , 西衔目平湖与常德市汉寿县蒋家嘴镇相望,北与南嘴镇相邻 。全镇区域面积56.5平方千米,辖1个社区和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康福路17号 。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约为23810人 。新湾镇历史悠久,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即属沅江县域(时名药山县) 。清、民国时期沿袭明制 。1984年3月改公社为新湾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