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属于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结肠上皮组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癌症前三,临床上迫切需要新的预测标志物和有效的治疗策略 。近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洋/徐强/陈迪俊团队合作发现结肠癌免疫逃逸新机制,相关成果以“SHP2- tumorin colonby -cell ”为题在线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ActaB 。
结肠癌可分为微卫星稳定(MSS)和微卫星不稳定(MSI)两种亚型,后者一般表现出更多的免疫浸润以及更好的预后 。
【这类癌症死亡率居全球前三!近日,南京大学科研团队有“新发现”!】近年来,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一直是人类疾病特别是癌症领域的焦点 。多家跨国制药公司如诺华、 /赛诺菲、加科思/艾伯维的SHP2抑制剂相继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 , 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 。目前的研究表明,SHP2在肿瘤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但详细作用机制仍有待阐明 。
为更全面地阐明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SHP2变构抑制剂抗实体瘤的分子机制 , 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对SHP2变构抑制剂重塑小鼠MC38结肠癌移植瘤模型中的肿瘤微环境进行了全景展示 。他们发现SHP2变构抑制剂可以显著阻滞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变,并且激活了SHP2所抑制的STING-TBK1-IRF3介导的I型干扰素信号,使浸润的但受到抑制的髓系细胞重新被激活 。与此同时 , 研究人员对23例临床结肠癌样本(19例MSS型;4例MSI-H型)单细胞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发现,T细胞、髓系细胞和上皮样细胞中的(SHP2编码基因)与I型干扰素通路下游基因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免疫沙漠”型微卫星稳定(MSS)结肠癌患者中,这三类细胞的表达明显高于低恶性的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型 。最后研究人员借助临床结肠癌不同分型组织切片发现,与预后良好的MSI-H型相比,MSS型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巨噬细胞浸润且伴随更强的SHP2激活,进一步确证了巨噬细胞中的SHP2在结肠癌免疫抑制微环境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一种由SHP2介导的结肠癌免疫逃逸新机制,即SHP2在巨噬细胞中抑制STING-TBK1-IRF3通路进而下调I型干扰素信号促进肿瘤免疫逃逸,靶向抑制SHP2可上调I型干扰素信号进而重塑肿瘤微环境实现对结肠癌的治疗 。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健副研究员、吴志桂硕士生和赵明霞博士是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生命科学学院孙洋教授、陈迪俊副教授、徐强教授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红旗副主任医师是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和南京大学登峰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
几千年来,人类对于生命科学的探索从未止步,向着那些没有被照亮过的地方,勇毅前行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是我国大学第一个生物系南大脑神经与人工智能,也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生命科学研究与教学机构之一 。百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有67位院士曾在此学习工作 。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3个专业,拥有生物学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等多个教学平台,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南京大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 。
在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专业方向,随时进入实验室开启创新项目 。五年来 , 本科生参与发表SCI论文188篇,本科生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论文21篇;参与申请专利58项;获得国际基因工程机器大赛5金2银1铜,并获得3项最佳提名;在中国“互联网+”“创青春”“挑战杯”赛事中获得国家金奖5项 , 铜奖2项 。(数据截至今年6月18日)
生命科学是21世纪研究最活跃的一个科学领域,它深切地关联着人们的生命健康和日常生活 。如今,宽广而神秘的南京大学生命科学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一代代南大学子的到来 , 相信每一粒梦想的种子都能在这里蓄积破土的力量南大脑神经与人工智能,茁壮生长 。
“南大招生小蓝鲸”,获取关于985、211、”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南京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最近几年全国多地发现这类生物入侵物种“大甲鱼”
- 为何很多的癌症病人都会消瘦?
- 那中国癌症多发,与味精是不是有关系?
- 这类树的名称是:女贞
- 癌症为何会转移?
- ?小龙虾怎么存放可以降低死亡率,龙虾买回来最好的保存方法是什么呢
- 长期吃酱油,会不会得癌症?
- 溥仪的生平死因及癌症成因分析
- 大便出现这几种变化,很可能是癌症的征兆
- 斯芬克斯猫认几个主人,了解这类猫的主人认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