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烘焙“避坑”指南

大家好,之前那期《浅谈咖啡烘焙》的视频上线后,不少朋友都对烘焙咖啡豆产生了兴趣,纷纷私信我,希望可以具体讲一下,初学者和咖啡爱好者该选择怎样的咖啡烘焙器具,如果在家烘豆子的话,该如何操作 。今天潘多拉咖啡机使用说明,我们就来聊下这个话题潘多拉咖啡机使用说明,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烘焙经验 。
先说一个最简单的咖啡烘焙方式:“用平底锅炒豆子”,相信很多咖啡爱好者都尝试过这个方法 。操作的过程很简单,将生咖啡豆倒入平底锅中,随着加热不停地搅拌 , 让咖啡豆均匀受热 。
可是,一旦咖啡豆表面的银皮脱落,受热后开始冒烟,满屋子烟 , 那个呛?。≌庵盅痰母阶判院芮?nbsp;, 很快厨房就会弥漫着这个味道 。而且,用这个方式炒出来的咖啡豆味道很一般 , 我个人不太建议没有经验的初学者用这个方式 。补充一句,平底锅炒咖啡的方式至今仍在非洲和拉美的一些产区使用,一个原因是当地经济和设备资源相对落后,另一个原因是某些产区用平底锅炒咖啡时,有加入甘蔗汁的传统 。
还有一个大家最容易理解、并且产生入坑念头的烘焙方式,它就是手网烘焙 。把两个类似厨房用的笊淋对扣起来,将咖啡豆放入其中 , 加热烘焙 。有些咖啡爱好者最初使用手网烘焙时,会将厨房用的锡箔纸裹住手网 , 根据加温的状态 , 一点一点将锡箔纸撕开,排走多余的热量及烟雾 。
这是一种很好玩的初级咖啡烘焙体验,可以很好地观察咖啡豆由绿色到棕色的变化过程,而它的硬伤则是包裹咖啡豆的银皮无法排走,跟着咖啡豆一直在一起加热,咖啡的味道会受到很大影响,有明显的烟味,口感麻,干涩 。这种豆子,就是我们之前提到需要养的豆子 。
手网烘焙因为入手简单,成本低,体验乐趣强,让很多咖啡爱好者体会到了烘焙带来的快乐 , 也对咖啡烘焙的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 。然而,一些人把这个并不复杂的烘焙方式攒成课件,包装成高端课程出售,多少有点智商税的味道了 。
与此同时,又有一波改装大神出现 , 将一个打满孔的小滚筒装入烤箱中,外面加一个摇把儿,看似升级了 , 可依然解决不了排风排烟的问题,很快 , 这个小发明也就成了娱乐项目,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也有一些爱好者购买的只是一个能加热、会旋转的铁皮桶,放在自家阳台进行咖啡烘焙的实验,往往用几次之后就发现自己上档了,咖啡的味道根本达不到说明书上描述的效果,最后只能扔一边吃灰,不信你可以上闲鱼看看 。
国产小型桌面咖啡烘焙机的出现,让广大咖啡烘焙爱好者有了新的选择 。这种小型桌面烘焙机的迭代升级非常快,且种类繁多,从纯手动控制到智能控制,从粗糙的外观到精致的设计 , 给用户提供了多种选择 , 爱好者们也是乐此不疲,分享着各自摸索的烘焙曲线及心得,传递咖啡烘焙带来的乐趣 。
AC咖啡鬼中度烘焙咖啡豆

咖啡烘焙“避坑”指南

文章插图
咖啡烘焙“避坑”指南

文章插图
【咖啡烘焙“避坑”指南】¥99
购买
但是,在选择这类小型烘焙机的时候,也要多注意,一些烘焙机只是徒有好看的外观 , 用着用着精准度就开始下降 , 炉膛蹭咖啡豆出舱口,烘焙到第三锅以后,莫名其妙的不好控制 , 咖啡烘焙速度越来越快,咖啡豆的颜色也越来越不均匀 。
其实 , 这些是很多国产小机器设计上的硬伤,外观很像进口设备,炉膛合金金属的热辐射值没有做到精准的测量,随着烘焙机的全面受热,咖啡烘焙就越来越不好操控,类似的情况是不是很多小伙伴都遇到过?这里我并不是想说国产烘焙机不好,而是不容易操控,需要具备丰富的烘焙经验才能掌握,很多时候,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两台设备,因为参数不一致,导致操控也会有很大的不同 。
那么,进口的小型咖啡烘焙机怎么样?其实 , 也不太适合家用,因为价格一般都比较贵,从大几万到十几万,刚入门的爱好者真没必要选这种机器 。当然,从咖啡豆烘焙的效果来说,贵也有贵的道理 。
看到这,估计很多朋友会问,你这说了半天哪个也不行,哪个也不推荐,聊了个寂寞?。科涫?nbsp;, 我只是把各种坑和难点跟大家摆出来,至于烘焙嘛,在家确实很难快速学会和掌握,甚至过了挺长时间,都不一定能烘出好喝的豆子,如果您只是喜欢这种摸索和尝试的过程,就当我没说 。
可如果真的是想成为一名专业的咖啡烘焙师 , 最理想的方式就是到一家咖啡烘焙厂,边工作边学习,很可能会从学徒做起 , 而这个过程则非常枯燥 。如果还是想自己尝试,确实有个招,可以先做一段时间的味觉积累,品尝各个咖啡产区的豆子,尽量多尝试,然后做记录,增加味蕾的记忆 , 等到你对咖啡配方有一定辨别能力时,再开始着手进行咖啡烘焙,成功的概率会更高 , 进步的速度也会更快 。
好啦,今天就先聊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