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五十一:“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2015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五十一:“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由张天雪同志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教育支持研究》 于2016年3月20日在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进行了开题论证 , 在听取课题主持人的开题汇报、与课题组成员进行深入对话的基础上,专家组提出如下论证意见:
1.选题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出发,探讨了一个全新的话题--阶层固化及其对我国高校学生,特别是对农村籍学生社会化的影响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感,有一定的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 , 未来五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加快,精准扶贫将成为一种主要的政策话语,而与此同时,由于长期城乡差距、东西差异和贫富差别所造成的“阶层相对固化”现象,也影响着教育的选拔、培养、分配 , 使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在降低大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 , 使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开始分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 , 而近十几年引为的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有了一定的进展,但高校培养过程中,农村籍大学生,特别是农村籍贫困大学生的社会化问题还很突出 , 其入学公平性、社会融入性、人际适应性和学业成就性及毕业去向、创新创业能力等都受到或多或少的影响 。故本课题选题明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现实意义 。
2. 本课题研究“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教育支持策略 。试图构建对我国高校学生研究的新范式,农村籍大学生道德成长中的因素模型构建及理论架构 , 形成相对完善的农村籍大学生道德成长因素模型和理论体系 。在研究对象非常上非常强调农村籍,但并不否认这部分群体的社会化优势 , 而是重点寻找其社会化的困境节点 。社会学弱势,聚焦底层 , 倡导公平,这些理论与理念与高等教育、农村教育研究相结合,使本课题不仅农村大学生的一般性问题,而是将其社会化中的家庭背景要素、社会经济地位要素、个体主观能动要素和教育环境要素综合起来考量,使课题不再局限于社会学悲天悯人的层面,而更强调教育政策和教育制度的积极作为和高等教育改变这种困境的可为性 。
本课题从社会学视角探讨大学生成长问题,聚焦于18岁至22岁正处于“三观”形成时期,成长呈现加速度的高校农村籍大学生,而非泛化意义上的大学生 。将“阶层固化”与农村籍大学生联系起来也是研究的独到之处 。通过系统研究“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维度上的影响,对这些维度再分别从人际交往、社会融入、学业成就、价值取向、社会期望、生活技能等社会化指标下进行细化研究,同时还单独研究农村籍女大学生群体和困境家庭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问题 。这种点面结合、层次类型的划分是既往研究缺失的 。并且本研究将建立在社会调查、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社会测量等社会学方法上,通过收集分析数据将会获得学科知识的增量,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育社会学、农村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完善与发展 。

2015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五十一:“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文章插图
2015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五十一:“阶层固化”对农村籍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

文章插图
3.课题的研究思路清晰并有合理的研究规划 。课题研究按照“文献研究–因素分析--因素分解--分因素相关性实证调查–个案研究—模型建构—支持体系建设–形成结论”的技术路径行走,思路清晰可行 。研究内容很丰富,设计较为合理,其采取的诸多研究方法“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量法、个案分析法、模型建构法等,研究方法多元,工作量饱满,为课题有效的进行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 。
4.研究预期成果表述清楚并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课题研究规划了7项阶段性成果和4项最终研究成果 , 既有政策研究、调查报告、也有学术论文、专著等,形式丰富;每一项成果均有明确的责任人以及成果的完成时间节点,可以有效地达成课题研究目标 。
5.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并有坚实的保障条件 。作者研究能力强,完成过多项省部级课题,有多项省级人民政府奖励,课题组队伍强大,特别是研究生队伍很务实,有研究基地,欲望和能力 。
专家组建议:相应减少些工作量和研究范围 , 在调研样本和数量上,学会借助网络问卷进行完成,强化问卷的效度 。子课题的分工要与总课题能时时衔接,不至于重复研究或者偏离主题 。为此要各个子课题成员要加强对课题的理解和把握,进行广泛的文献研究 , 对核心概念要有同一化的认识,特别是对各个阶层要素和大学生社会化要素的理解 。
综上所述 , 专家组认为,课题选题新颖,具有时效性;课题设计科学规范,研究路径和研究目标非常明确;研究内容观点新颖,很有价值 , 一致同意开题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