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无为不争的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有志的大学生吗?

乡人拜读《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乡人浅学 , 孤陋寡闻,不敢罔言,惟有拜读!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无为不争的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有志的大学生吗?】为 无 为,事 无 事,味 无 味。大 小 多 少 ,报 怨 以 德 。图 难 于 其 易,为 大 于 其 细。天 下 难 事,必 作 于 易 ;天 下 大 事,必 作 于 细。是 以 圣 人 终 不 为 大 ,故 能 成 其 大。夫 轻 诺 必 寡 信  ,  多 易 必 多 难。是 以 圣 人 犹 难 之,故 终 无 难。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相互之间的相互关系,机会每个章节都夹杂其中,也是道德经的精髓之一,只想提一下“味无味”,字面意思是最鲜美的味道反倒是不加处理的味道,所谓的原汁原味,放在人生道理上,用现在的一句话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
不再过多的阐述,用自己写到现在为止的一点点体会来总结一下:看起来什么都没有做大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其实只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在了前面,因为依道而行,所以不强求、不过分、做该做的 , 让一切就像流水向海一般的自然而然,该是疏导的就疏导,该是补缺口的就补缺口,所以看起来什么都没做,其实就因为把该做的就做了,所以看不出他做了什么 。
传说扁鹊三兄弟,老大给人们一些平时保养的知识大学生道德教育缺失的表现,所以人根本就不会得?。焕隙?谌嗣歉崭沼械悴〉恼髡椎氖焙蚓突岵扇〈胧??药到病除;扁鹊却是在病入膏肓了才出手救助 。都是高手,但是人们只记住了扁鹊,说他是名医 。可以真正体现了道的内涵的,却是老大 。在所有人看来,他啥都没干,但其实他只是干了该干的事,他自己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 。
这才是真正的道 。
“大小多少”,应该不单纯是大事小事,多与少的意思 。老子一直在讲的“阴、阳、和”才是关键理解 。大小是相对的,多少是相对的 。至于多大是大,多小是小,多少是多 , 多少是少,只有在具体的变化过程中才能随时辨别,随时调整 。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无为不争的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有志的大学生吗?

文章插图
老子的道德经主要是无为不争的思想,这种思想适用于有志的大学生吗?

文章插图
“报怨以德”,老子的这个思想影响了国人几千年 。于是现在出现了很多畸形的社会现象,被人骂了,你不能动手,动手就是犯法;被人强奸了,你还不能报复  , 否则又是犯罪……这个话题讲起来太让人伤感,所以不深入 。但是这个思想本人是不赞成的 。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
这个老夫子的观点是对的,凭啥不能反抗?凭啥你欺负我我就得笑脸迎上去?民族性格中的那种欺下媚上的劲头 , 应该去掉了 。
“图难于其易……必作于细” 。字面意思就很好理解,其中道理也算浅显 。要想做成一件困难的事情 , 必须从容易的那个点做起,必须从其最细微的地方着手 。所谓“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易与细 , 是做成大事的关键,从容易的细小的地方开始着手,但是要时刻注意看起来微不足道的那些细节 。现在管理学有个说法叫“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么个意思 。相互对应的,要成大事 , 得先从易事小事做起;要成大事,就必须时刻注意那些看起来很容易很细小的环节 。
所以圣人不敢夸口说我就是做大事的料 , 只做大事,也正因为圣人注意了上面的大事与易细的关系,所以才真正成就其“大” 。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在教育小孩的时候 , “你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其他你啥都不用管”,到最后培养出的却是只会考高分的“皇帝”,要么无性格,要么全是性格,还生活能力极差 。当年同班有一个中考状元,高二开学的时候自杀了 , 我当年数学考了24分,现在还在潇洒的活着 。那位仁兄就是只能做大事,只能当第一,却缺失了其他太多太多的易和细 。生活中,不光只有大事 。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承诺、诚信 。以前不理解 , 只知道要讲诚信,殊不知,很多的不诚信,就是因为轻诺 。轻易的许下了诺言 , 却没办法实现,便失信于人 。所以,生活中遇到随口答应的事情 , 还是尽量别当真;遇到任何事情,不要轻易许诺 。
一个事情你成功的太容易 , 那么失败也会很容易 。
放在书本上,很浅显的道理;放在生活中呢?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圣人时刻认为天底下没有好办轻松的事情,所以他办起任何事情都是轻轻松松 。
这才是真正的道家“为无为”的文化精髓 。天地下是没有难事的,只要你找到关键、掌握了度、掌握了势、做好了一切你该做的事情;天地下没有一件不难的事情,除非你找到关键、掌握了度、掌握了势、做好了一切你该做的事情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