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北门走进全国百年名校沧州一中新校区,沿校园小路东行几百米,学校美术楼一楼,就是学校新建的心理指导中心 。一间温馨的房间,一句句温柔的话语,一个个青少年的烦恼和秘密在这里得以倾诉,一个个心结得以打开 。在这里有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她留着齐耳短发 , 脸上总是带着暖暖的笑容 , 她就是学校的心理教师张静,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她“知心姐姐” 。
张静老师,从2006年与心理学结缘,到自费二十几万元辗转各地学习;从不被理解到赢得领导、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从兼职到专职 , 一路行来 , 对于沧州市第一中学心理教师张静而言,是艰辛却坚定的,因为她心中始终有一个愿望 , 那就是扫去孩子们心底的阴霾,让阳光重新照进他们的心里 。
从事心理教学工作至今,经过张静老师的心理辅导,有的学生走出了抑郁的阴霾,享受健康阳光的生活;有的学生受到她的影响,攻读心理学专业 。她记录了上千个学生的咨询案例,积累了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撰写的个案分析发表于国家级期刊 。她满怀教育热情,全身心投入所爱的心理教学工作,受到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好评 。
2001年,大学毕业的张静走上讲台,成为了沧州市第三中学的一名数学老师 。在和学生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她发现,面对日益加重的学习压力 , 时常会有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焦虑、抑郁甚至厌学等问题 。每当自己的学生出现这些问题,张静既心疼又无助,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给孩子们送去些许帮助,带他们走出困境 。
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静接触到了心理学,她如饥似渴地看书、学习,当年便取得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此后 , 她向领导申请,担任数学老师的同时,兼任学校的心理教师 。
2017年3月,张静调到沧州市第一中学,任专职心理教师 。在这里 , 她为更多的孩子送去了心灵的慰藉 。
十几年来,张静自费到各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只为能更好地走进孩子们心中,去感受,去体味,去帮助,去引领 , 带他们走出阴霾,重拾生活的信心 。
在沧州一中担任专职心理教师悠悠五载,她通过上健康心理课、举办心理讲座、创办学校心理刊物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几千人次 , 帮助孩子们释放学习压力、找寻自身正能量、积极地面对生活,活出精彩的自我 。
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帮助“问题孩子”走出阴霾
青春期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青春期孩子的苦恼有很多 , 大多可以分为两大类:有的是“内向性”,把情绪往内心压抑,成为身心的症状;有的是“外向性”,把情绪向外发作,造成行为的各种失控等 。走进高中,伴随课程难度的提升和为期不远的高考,很多学子感觉到学习压力与日俱增 , 有些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或是表达出来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他们就会把无处宣泄的压力化作种种极端的行为,自伤便是其中之一 。
张静曾接待过一名自伤的高中女生 , 每当遇到这样的学生,张静总是会耐心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找到问题的根源,纾解压力,重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 。并建议不妨换个方式来宣泄郁结于心的压力,比如找好朋友倾诉、把心事记在日记里、把心中的郁闷写在纸条上然后撕碎;如果依然无法排遣,还可以选择使劲儿打枕头或是通过跑步、打球等运动去宣泄,千万不能伤害自己 。
经过心理辅导走上正常学习生活的这位同学,向张静老师表达自己的感谢之情:谢谢你,你真诚的语言治愈了我,带给我阳光 。
疫情期间做好时间管理 , 居家学习不虚度时光
三年来,由于不断发生新冠疫,学校经常被迫延迟开学,学生只能通过上网课的形式进行学习 。但是除了有限的上课时间外,大量的课余时光让很多孩子无所适从 。中学阶段的学生表现尤甚,他们时常面临这样的困境:有时应对那么多的学科作业焦头烂额,疲惫不堪,但学习却从未见起色;有时面对一大堆要做的功课,哪个都不想做,索性躺在床上玩手机,可玩的也并不痛快 , 心里自责焦虑,可是即便心存内疚,还是躺在那里不愿学习;还有时手头有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自己也想把它做得漂亮,可就是一拖再拖,总是做不下去,最后时间来不及了,干脆敷衍了事 。
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 。为此,张静老师细致分析各种问题,与学生共同寻找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
合理利用时间 , 学会马上去做
很多学生存在认知错误,常常感觉时间不够用 。很多同学抱怨:“每天只有那么短的时间,却有那么多事 , 我能做几样?。?沂奔洳还话?。”
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就是把握了人生 。一分钟你可以听一个小故事,也可以快速阅读一篇五六百字的文章;你可以写数十个字,可以做30个仰卧起坐,还可以跑上300米……因此,大家首先要改变认知,不要总觉得时间短,然后把时常挂在嘴边的“哎呀,来不及了”,改为“还来得及 , 我马上做” 。
还有的同学对时间和效率有一种不合理的想法,认为只有安静下来的整块儿时间才是最出活儿的时候 。他们被动等待着这样的时间 , 可这种时间往往很少 。实际上 , 时间就在你的眼前 。比如走在路上、坐在车上、散步时,等等 。这些零散时间都可以加以利用 , 做一些与学习相关的事情 。
其次,拖延严重 。比如打开电脑查资料,不知不觉就浏览起了各种网页 , 一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就发现自己还什么都没有做 。这种行为常常伴随着自责、负罪感和自我否定 。严重的会让自己变得焦虑和抑郁 。造成拖延的原因很多,有的人自我约束能力弱 。
利用网课安排表格 , 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张静老师为学生推荐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帮助学子们准确感知和科学利用时间 。
准备一张A4纸,按照每日网课安排,在纸上画出一个表格 。横向是一周七天,纵向是每天的课程设置 。此外,还要准备黑色 , 红色的两只彩笔 。如果觉得这节课听课学习效率不错,涂红色,反之涂黑色 。
这样的表格既清楚又客观 , 一目了然 。坚持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自己既不是向家长以为的那样每天不怎么学习,也不是整天都只在学习 。自己的时间感知能力和管理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
很多同学表示 , 他们坚持用这样的方法规划时间,既不觉得忙乱,做事情效率还高 。有的学生在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后 , 仍然在使用这样的时间管理表格安排工作和生活 。
在使用上述表格方法管理时间时,学子们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多加:
第一,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 要学会放弃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不要一味追求完美,过分在意细节 。
第二,要合理制定学习目标 。如果内容过难 , 不容易做到,完不成就会产生强烈的挫败感,甚至放弃 。或者虽然内容不难 , 但是题量过大,这种任务也是不现实的,没有人能长时间保持飞快的做题速度 。
注重自我激励 , 掌控学习状态
面对每日繁重的学习任务,学子们难免会有心情不好,情绪低落的时候 。不妨在桌上放一本日历 , 一天当中每完成一件事,就把它记下来,让在后面用红笔打个对勾,或者是画个笑脸,默默激励自己:看我又完成了一件事 , 真的很不容易,再接再厉 。一天结束 , 你会发现自己虽然状态不好,但一天也完成了许多任务,有时甚至比状态好时做的事情还多 。这样就能帮助自己找到对生活的掌控感,重新找回良好的心态 , 积极面对明天的学习生活 。
举办高考心理讲座,帮助考生调理心态
为更好地帮助高三学生调整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备考冲刺,每届学校高三年级,有丰富的中高考心理辅导经验的张静老师都会举办高考心理讲座 。
针对高三同学们最常见的困扰,张静老师用灵活的互动和贴切的案例,引导同学们客观地看待焦虑,指导大家运用具体的方法提升自我效能感与成功的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大家团队合作 , 建立学习共同体 。她还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针对考前和考试心态的调整以及考场应对做出了详细的指导 。
张老师让同学们尝试换一种思维方式去看待父母的唠叨,学会把这当做一种爱的表达 , 更有利于在考前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为心灵注入更多的能量,让自己更有力量面对即将到来的挑战 。
张静老师的讲座生动活泼 , 实用高效 。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能力,获得了聆听讲座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同学们认真地作笔记,积极思考感悟,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各班设立心理委员 , 组织学校心理社团
为充分发挥各班心理委员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学生自我心理建设,张静老师经常带领学校心理咨询师的老师们,不定期举办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心理委员多层次多形式的赋能培训活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
高一年级:点亮心灯,开启征程
张静老师对高一心理委员开展了多次心理指导培训 。她将心理委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惑通过情景问答呈现出来,心理委员们踊跃发言,气氛活跃 。接下来老师详细地讲解了如何填写心理状态晴雨表,遇到有心理需求的同学如何暖心提醒其寻求帮助 。
高二年级:以心润心 , 提升能量
高二心理委员们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团体沙盘室体验沙盘的魅力 。
小沙盘,大世界,沙盘世界就像一座“心灵花园”,在方寸之间呈现出每个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一个个以沙具为灵感编织的故事,或神秘或温馨,架起了通往内心的桥梁 。同学们在体验中觉察,在觉察中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
高三年级:凝心聚力,赋能成长
高三心理委员们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学校投巨资新建设的情绪疏导室和身心放松室 。
在情绪疏导室中,通过呐喊击打的宣泄方式,可以释放你的情绪 。如果还不够,那就移步至身心放松室 。躺在柔软的放松椅上,舒缓的音乐在耳中散播,随着音波缓缓流动,整个身心逐渐放松下来 。
创办心理报刊《心流》,丰富学生心理知识
张静老师通过培训班主任,不断壮大心理教育教师队伍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通过心理课堂或多彩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通过个别咨询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创办了心理小报《心流》丰富学生心理知识 。
张静老师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所教学生阳光心态与健康人格,提高了他们的综合心理素质 。
举办家长心理指导讲座 , 耐心解答家长心理困惑
张静老师经常利用周六休息时间,举办家长讲座 。为增强针对性,在举办讲座之前,张静老师牺牲休息时间,做了大量充分准备工作,详细和班主任了解班里孩子的情况,和家长代表了解家长的情绪状态、困惑和需求,通过讲座,和学生家长面对面,面对亲子沟通中的具体问题,不讲大理论、大道理,进行实实在在的平等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良好轻松的高考氛围,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高考前的关键时期 。
学生家长反应热烈,大家听后普遍认为讲座很有针对性,确实解决了不少家长在高考冲刺阶段的心理困惑,收获满满,每次都对讲座给予充分肯定 。
除了给孩子们进行心理疏导 , 张静还常常投身公益活动之中 。2015年天津8.12大爆炸之后,张静作为心理志愿者赴津为消防官兵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团市委组织的“沧州市青少年成长护航直通车”活动中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她多次走进小学、中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在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协会的组织下,她为多个社区司法矫正所的青少年社区矫正人员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她还在市图书馆举办过多次家庭教育公益讲座 。
张静老师曾动情地说,“最高兴的就是当孩子有心理困扰的时候,他们能主动找到我,然后通过一番交流能够一扫阴霾 , 带着笑脸走出我们的咨询室 。”心理教育是一份用心经营的事业,只有用心才能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 而每一扇心门背后,都有一个不可估量的未来 。她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开导 , 让更多的学生远离悲伤,积极向上,走向更美好灿烂的明天 。
近年来,张静老师认真贯彻落实学校领导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校德育教育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 , 开展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校本心理活动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对学校心理工作,张静心中有自己的明确目标,希望自己在一中这个大舞台上 , 用爱与智慧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公益事业的新路,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护航的“知心姐姐” , 为孩子们守护一片成长的晴空 。(撰稿/编辑:沧州侠客行)
【心理名师推荐】张静:沧州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沧州一中专职心理教师
张静,沧州市心理学会副会长,沧州市第一中学专职心理教师,沧州市兼职心理教研员 。二级心理咨询师、结构式家庭治疗师、青少年注意力训练师、沙盘游戏治疗师、绘画心理治疗师 。曾获沧州市心理教师比赛一等奖、河北省首届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比赛一等奖、河北省家长学校优质课一等奖 , 主持河北省心理课题《绘画心理辅导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发表论文多篇 。从事心理工作16年 , 擅长青少年个体心理咨询、团体辅导、家庭治疗等,尤其在学校恐惧、新生入学适应、考试心态辅导、人际交往调试、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
特别提醒:你的孩子如果有心理方面问题 , 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友友们!
【「清竹心理」张静老师:学生心理护航的“知心姐姐”】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恋爱脑”女人的恐怖心理:把全世界的女人都当成自己的情敌
- ?长期坚持跑步会带来的心理变化
- 对心理咨询正确的理解是什么?
- 「兰心书院」第三周作业:请用正逆向思维,写出下面的观点及思考
-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如何进行因材施教?
- 多大年纪的女人,最受男人欢迎?心理学家给出了答案
- 如何做好孩子心理疏导教育?
- 小学生厌学才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 ?东莞建地铁的速度到底有多慢啊「东莞建地铁的速度到底有多慢」
- 心理上,完美主义者的行为表现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