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带孩子去逛超市,看到红毛丹 , 在上海较少有卖,之前也是在海南、深圳旅游时才吃到 。
觉得有点新奇,孩子也觉得新奇,他也没有见过,问:“这是什么?”
我说:“红毛丹,是一种热带水果,你要不要尝尝,我们买一盒回去吃吧 。”
孩子开心地正准备拿 , 忽然又说“算了算了 , 不要了 。”
我很奇怪他突然的反应转变 , 他说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因为我怕你又让我一定得吃 , 之前有次吃甘蔗,也是我没见过,我要买回去吃 , 可是你那天就后来很生气,让我快点吃,必须大口咬,用力嚼 。”
我想起了自己那天的语气和言行 , 实在是让人不舒服的体验,连忙抱住孩子,“对不起,妈妈向你道歉,你这样一说真的提醒了我,因为妈妈的催促和不耐烦让你失去了尝试新鲜事物的勇气和乐趣,你说得非常好,妈妈也看到了自己的问题 , 我不希望因为我不好的做法让你都不愿意尝试新鲜的玩意了,妈妈向你保证,这个红毛丹你想吃就吃,不想吃也没有关系 , 你还愿意选择这个没见过没吃过的红毛丹,回去感受一下吗?”
孩子紧紧地抱住了我,说“妈妈,我好感动,谢谢你,我愿意 。”然后开心地挑了一盒 。
【带孩子逛超市时,孩子给我上了一课:好的体验比事实更重要】这是发生在我和我儿子身上的真实互动,我想 , 还有很多孩子未必能够愿意说出真实想法,或是能够讲得清楚自己曾经的体验和感受,我们和孩子就会陷入很多越来越多的误会里 。
你不知道他为啥一下要一下不要,也不知道原来父母的反应会影响和决定孩子将来的选择儿童行为心理学老师,更不知道,原来孩子行为的第一参考 , 就是初次遇到某件事情时真实的属于他自己的体验 。
如果这个体验是好的,他一辈子可能都会乐于接受这件事 , 如果这个体验是差的,他一辈子可能都不会喜欢、不想再尝试这件事 。
我又想起我的心理学老师曾经说,“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某种蔬菜、味道、或是事情 , 一定是他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时,那天家里的氛围、周围人的反应不太对劲 。
也许那一天只是妈妈很快乐,正好吃了胡萝卜 , 孩子就会觉得胡萝卜特别好吃,愿意吃,因为他的体验感受是快乐的 。
而也许那一天妈妈因为工作上的事,或者,和爸爸的矛盾,是皱着眉头、有点怨气地让孩子尝试了胡萝卜,孩子会觉得胡萝卜很难吃,并且再也不想吃,因为他当时的体验感受就是妈妈不高兴 , 我也不高兴 。
孩子很敏锐,但他们也同样太幼小 , 分不清体验、情绪和事物、道理之间的关系,他唯一参考和依据的,就是他们自己的真实感受,是觉得好的,还是觉得差的 。”
NO,NO,NO
YES,YES,YES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努力提供、保持孩子第一次做某件事情时的愉快感 , 是孩子们能否喜欢、坚持一件事情的关键 。
孩子们让我们不理解、不明白的行为还有很多,
为什么孩子有时候乖巧的让人意外?有时候却调皮的让人火冒三丈呢?
口吐泡泡抠鼻屎,
反复扔东西,
跑来跑去、停不下来,
黏着妈妈一刻也不能离,
张口就咬人 ,
和大人抢着接电话……
不要认为孩子是个“怪”小孩,也不要认为孩子是“莫名其妙”,孩子的问题行为是其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或者是孩子内心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 或者是孩子真的遇到了很多他无法控制的困难,迷惑,担心 。
爸爸妈妈们只有了解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本质和原因 , 才能读懂孩子,培养出健康快乐的孩子 。
“孩子们知道的东西总是比他们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多,这是他们不同于我们成年人的地方,成年人一般说的比知道的多得多 。”
所以 , 孩子的性格、情绪和行为,才值得我们更多的重视和了解,不是每个孩子 , 都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但是每个孩子,都值得被尊重和懂得 。
3册正版儿童性格/儿童沟通/儿童行为心理学 儿童心理学教育书籍
¥68
购买
在行为心理学里,针对某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及识别,都给出了阐释 , 比如说:对于哭声这种行为,就有宝宝是需求性哭声、病理性哭声还是紧张害怕型哭声,进行了详细分类和说明 。
在性格心理学里,也讲述了各种性格类型的孩子,以及各类型孩子的优势测评,同时针对不同性格的孩子 , 父母可以采取怎样不同的方式,“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对于这个性格孩子来说 , 是开心雀跃的表述,但是对于另一个性格的孩子来说,可能就是打击和煎熬 。
这套书用大量的案例 , 生动有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教给家长很多实用概念及方法,是一本搭建孩子和父母之间关系桥梁的好书 。
儿童性格心理学目录
儿童行为心理学目录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 如何做好孩子心理疏导教育?
- Part1:闲逛商场的一天
- 有关海带的营养成分都有哪些?怎么吃最有效?
- 原创光纤接口≠“光纤宽带”接口,同轴、光纤常识普及
- ?孩子长高的三个黄金期,99%的父母不知道
-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损坏东西怎么办
- 化妆品带上飞机有什么要求
- 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方面,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 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如何帮助孩子战胜焦虑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