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鑫宇事件,警醒你我他!

历时100余天的吴鑫宇事件,终于尘埃落定 , 真相大白 。我也一直这个事件,想发这篇文章很久了,今天想了想还是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
先来简短的回顾一下该事件的时间历程,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 。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体被发现 , 警方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 , 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
现在看来,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压力大,失踪自杀的事件,每年不乏有这样的事件发生 , 或许这只是每年千百个类似事件中的一个,或许对事件本身来说,真正影响的只有吴某身边的亲属,他们自然悲痛万分 。但是对于参与事件的普通吃瓜群众来说,该事件背后反映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才是值得我们警醒的 。
我们现在理清一下该事件各方扮演的角色 。
吴某:当事人 , 自杀者 。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在经历了严重的思想斗争后 , 选择了自我解脱 。
吴某家人:悲痛万分,肝肠寸断,吴妈中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大悲 。
学校、老师、同学:求学学子愕然命丧 , 学校难辞其咎,声誉大受影响 , 教学进度严重影响 。同学由于身边人自杀,心理压力骤然变大,容易恐慌,影响其学业 。老师由于自己学生死于非命,心里难免悲恸 。
当地政府:虽然紧跟案件发展,坚持调查案件真相,但是网络上的谣言四起 , 对地方政府、警方的执行力也是一大考验 。
网络黑子:紧跟热点,利欲熏心,为了黑银几两,造谣生事,唯恐天下不乱,或许吴某和他们唯一的关联就是他的死 。
【胡鑫宇事件,警醒你我他!】吃瓜群众:饭后牙祭,吃瓜闲聊,几个月后,集体记忆衰退,权当没有发生,痛不关己 。
我这不是要批判什么,而是从各方的表现来看 , 这个事件背后反应出来的社会问题才是我们要警醒的 。
1、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胡鑫宇事件,警醒你我他!

文章插图
胡鑫宇事件,警醒你我他!

文章插图
这是一个当下社会非常现实的问题 。每个家庭里,每一代人的成长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胡某宇身上的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 。这样的性格导致了他常有避世想法 。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某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 , 最后导致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
据调查机构统计,目前为止我国大约有3000多万人是心理系统有健康问题的中青少年,其中不乏有独生子女,特别是近几年,越来越多 。其中,厌学问题是当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学习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这段时期中,学生因为短期学习生活压力大、目标不明确等因素导致学习行为的懒散,乃至发生厌学心理,进而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
有的家长很想让他的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但是由于孩子的学习生活方法等各种因素一直没有能够达到目标,没有取得好的学习成绩,会时不时苛责孩子 , 于是就慢慢的孩子失去了学习信心,造成他的学习困难 。还有的一些学生虽然成绩一直不错,但是学习成绩突然的迅速下滑,心理上使他受到了很大打击,因此对自身学习能力水平产生了一种怀疑,同时自信心逐渐动摇了也造成了他的学习困难 。于此种种,青少年的整体心理健康问题正在有明显程度上升恶化趋势 。
应对的策略:
营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发展环境 。良好社会发展环境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展有很大的深远影响 。清除一些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的社会垃圾,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共同建设营造一个安全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和谐环境 。要充分发挥抓好家庭教育的重要引导作用 。让他们真正体会走进每个孩子的心里,懂得成为一爱人子的父母,对孩子来说应该是多一份关心理解、多一份关心支持、多一分爱心关爱、多一份亲情体贴 。用积极、鼓励态度代替简单、粗暴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争取被当作他们的一个知心朋友和”心理护士” 。
学校应切实加强搞好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工作 。学校应该准确掌握各类学生的早期心理状态,可在每个班级内部设立各类学生早期心理健康辅导人员档案,健康发展情况,转变思想政治观念,促进自我教育,推动自我管理另外,学校教师应不断加强对从事学校早期心理健康知识教育 。对各级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学生相关工作人员做早期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教育的培训,提高早期及时发现各类学生早期心理健康行为异常、疏导和早期解决各类学生早期心理健康问题、指导和为学生心理寻求早期医疗心理帮助的工作能力 。
2、网络造谣,网络暴力,必须严惩
根据警方披露 , 公安机关已梳理掌握网上杜撰虚假事实、制作虚假场景、炮制虚假录音、拼接监控视频、假冒事件当事人等五大类共计120余种虚假信息 。可见网络的暴力分子甚嚣尘上 , 极度嚣张 。其实整个事件的人很容易发现一个现象,这个事件刚发生的时候 , 各种谣言满天飞,说什么校长勾结外面实力,买卖QG,圈养学生等等,等这个事件炒作起来后 , 警察立案调查后,这个谣言热度慢慢下去了,其他谣言开始登场了 。联想到美帝的18亿狗粮来看,这明显开始就是外部势力造谣带火整个事件,事成之后,悄悄退?。?这个时候国内的投机分子开始接手造谣了,殊不知 , 这个时候警察已经立案,意思抓的就是这些投机分子,领狗粮的估计已经全身而退 。可见网络上的造谣分子也分两种,一种是有组织,有计划的国外敌对分子,他们目的是搅乱社会和谐 。一种是国内投机分子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他们目的是赚取钱财 。
应对策略:
造谣本身就是一种犯罪行为,由于网络虚拟空间的特殊性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 造谣成本极低,因此只有增加造谣的后果才能有效遏制谣言 。
一要“查证溯源”,弄清楚是什么人在造谣、为什么要造谣 。打击批驳网络谣言,需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 把查证溯源作为第一选项,切实弄清楚是什么人在造谣、为什么要造谣,是利欲熏心还是受人指使,都应该弄清楚,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 , 不丢掉任何一个盲点,不留下任何一个隐患 。唯有这样,才能打击“造谣者” , 保护“辟谣者” 。
二要“有法必依”,弄清楚造谣者行为是违规是违法还是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司法解释也明确规定,对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 , 在信息网络上散布,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将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由此来说,打击网络谣言有法可依,也必须要“有法必依”, 以此正告谣言制造者,“手指动一动 , 圈群造谣言”等行为违规违法甚至犯罪,必将受到法律惩处和社会谴责 。
三是协同治理 。建立健全治理网络谣言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监测、发现、辟谣、处置全流程工作规范 。要充分发挥举报工作的作用,发动广大网民积极举报,提供谣言信息线索 。发挥各部门各单位的作用 , 及时发现和识别谣言 。发挥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作用,明辨是非,还原真相 。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