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偷懒不干活,所有工作都我扛”:教你3招,不做职场冤大头

一、同事偷懒不干活,所有工作都我扛
李猛被公司任命为一个大项目的组长,但他非常不开心 。
“我的小组一共有8个组员,却有5个人经常找各种借口偷懒 , 宁可打游戏也不完成自己的工作,就算勉强做完了,也常常需要重新返工 。还有一个组员我说一步才动一步,从来不主动思考自己要做什么 。”
“这些组员影响了我们组的工作进度 , 为了能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 我和组里唯一认真工作的那个组员每天都加班 , 已经加了一个月了 。”
“更可恨的是,那些推三阻四的组员,干起自己的其他活来简直是又快又好,经常被领导称赞,我连向领导反映问题都没有办法 。”
“我一口怨气憋在心里,却对他们束手无策,想到项目完成后,他们还要共享我们的工作成果,我就觉得糟心 。”
其实李猛的情况并不罕见 , 职场上 , 我们都或多或少的遇见过这样的同事 。这些同事都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自己单干的时候做的很溜 , 在团队工作时却不想出力呢?
这个问题要从“社会惰化”作用说起 。
什么是“社会惰化”作用?
法国工程师马克西米利安?林格尔曼曾在1913年对马拉车的效率进行调查 。他发现:两匹马一起拉一架马车,效率并非一匹马效率的双倍 。这一结果令他意外,于是他将调查做了延伸,他让许多人一起拉一根绳子,测量每个人释放出的力量 。他发现两个人一起拉一根绳子,平均每人只投入其力量的93%,如果是三个人一起拉,每人只投入85%,8个人一起拉时就只剩下49%了 。科学界将这种当个人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往往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不如单干时出力多,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称之为社会惰化,也叫社会性懈怠 。它一般发生在多个个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合作,自己的工作成绩又不能单独计算的情况下 。
就像李猛的组员,在自己一个人工作时,会拿出自己百分之百的能力,但在团队工作时,反而会不自觉地保留自己的实力 。
二、“社会惰化”作用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社会惰化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三点:
【“同事偷懒不干活,所有工作都我扛”:教你3招,不做职场冤大头】1、管理学原因:评价偏差
在群体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是不记名的,他们所做的努力很难被准确测量,大多数时候测量的结果是整个群体的工作成绩 。
所以,个体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可以对自己放松要求的人,自我评价意识减弱,工作的主动性也就减弱了 。
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在相等的工资下 , 每个人都会倾向于选择承担更少的工作内容 。
这种管理上的评价偏差是滋生社会惰化的土壤 。
2、心理学原因: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告诉我们: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 , 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 , 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 。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 。
小张在公司主要负责文件起草工作,有一次,他和新同事都在办公室时,他的主管推门进来,要求他们下午三点前写出一份会议议程 。小张以为主管是要考察新同事的写作水平 , 就没有准备,而新同事以为这项工作该小张负责 。两人谁也没沟通,都以为对方会写,结果因为没有会议议程,会议开的并不顺畅 。两人被主管狠狠的批评了一顿 。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当大家都认为别人会承担某种责任的时候,恰恰没人承担责任 。当一个人单独进行选择的时候 , 他必须担当起所有的责任 。但当大家组成一个团队,集体讨论问题的解决方法时,责任就被扩大化了 。
3、经济学原因:社会作用力的影响
在一个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是团队的一员,与其他成员一起接受外来的影响,那么,当群体成员增多时,每一个成员所接受的外来影响就必然会被分散,被减弱,因而,个体所付出的努力就降低了 。
“近朱者赤 , 近墨者黑”,当大部分人都在偷懒时,剩余的小部分人也将被这种状态传染,使团队趋于松散和低效 。
三、“社会惰化”会造成哪些危害?
从某种角度来说,社会惰化是一种薅羊毛行为:假如使出一半力就行,又不会引起注意,为什么要使出全力呢?一同拉一根绳子的人越多,个人的贡献就越低 。
社会惰化对团队的危害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影响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当一个团队中,有一部分员工因为“社会惰化”作用而不愿意出力时,那些优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
举个例子 。
小王和小赵同在一个项目组工作 , 因为两人的工作内容都是统计相关数据,小赵就经常拖延自己的工作,每当组长管他要数据时,他就告诉组长,自己的数据都汇总交给小王了 , 于是组长每次都去找小王,一段时间后,小王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愤愤不平之下,他也开始找借口不干活,组里的工作立刻不顺畅起来 。
2、造成“投机文化”盛行
当“社会惰化”作用发生时心理学 责任分散,如果不能及时处理 , 人人都觉得这项工作自己不做会有别人去做,就会造成“投机文化”的盛行 。
每次领导布置工作任务后,老马从来不着急 , 因为他知道刚刚转正不久的小丽是个急性子,自己不做,她最后一定会做的 。受老马影响,其他人也觉得小丽的确做得又快又好 , 自己还能省事,纷纷把工作拜托给小丽 , 于是小丽的工作越来越多 。在她忙着加班的时候,同事们却在下班后组了饭局大吃大喝 。
3、削弱团队合作意识
“社会惰化”作用使得团队越大,个人参与的程度就越小,随着“惰化”的人员越来越多,认真工作的员工必然会产生心理不平衡,从而引发冲突 , 削弱团队合作意识 。
每到年底,晓兰就会觉得很憋屈,因为在自己的部门,她的工作量最大,干的活最多,但是奖金却和其他干活很少甚至不干活的同事一样多,自己累死累活一年,给部门创了业绩,结果非但没有额外的奖励 , 晋升渠道也被部门里的老同事堵得死死的 。自己的努力不过是给别人做了嫁衣裳 。每次想到这些,晓兰都心灰意冷,连部门例会都不想参加了 。
既然社会惰化作用的危害这么明显,我们又该如何对抗它呢?
四、对抗社会惰化作用,你需要学会这三招
1、提升管理水平,让领导“不盲目”
对抗“社会惰化”作用,你需要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被懒惰的表象牵着走 。
刘经理正是在工作中采用了以下办法,才把原来一团散沙的团队成员,顺利凝聚了起来:
2、明确各自责任,让员工“擦亮眼”
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时 , 懒惰程度会大大降低 。明确员工的各自责任 , 我们需要一个好用的工具——“责任分配矩阵” 。
责任分配矩阵是一种矩阵图,是用来对项目团队成员进行分工,明确其角色与职责的有效工具,通过这样的关系矩阵,项目团队每个成员的角色 , 也就是谁做什么,以及他们的职责,都能一目了然的得到直观地反映,确保了项目的事有人做 , 人有事干 。
下面以一次公司的大型会议准备工作为例来说明责任分配矩阵的具体应用 。
一次大型会议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会议准备团队由钱进等10人组成,通过责任分配矩阵可以将所需完成的工作合理分配给每一位团队成员,并明确各自在各项工作中应承担的职责 。
用字母表示的该项目的责任分配矩阵如下表所示:
通过以上图表,我们能够较清楚的看出每个成员之间的工作责任和相互关系,从而使员工眼前一亮,心里有数 。
3、凸显激励惩戒 , 让员工“有心劲”
莎士比亚说过:“金钱是个好兵士,有了它就可以使人勇气百倍 。”
对大部分员工来说,他的忠诚度和自己的工资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如果员工薪酬丰厚,他就会忠于企业”,因此,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能让大多数的懒人变的勤劳能干 。
马作宽在《组织激励》一书中提出一个关于激励的五力模型 。
他指出激励的五力是拉力、推力、压力、规范力及自我激励 。
举个例子 。
部门经理孙强可以这样在工作中运用激励的五力模型:
鲁迅说的好:人固然应该办“公”,然而总须大家都办,倘人们偷懒,而只有几个人拼命 , 未免太不“公”了,就应该适可而止了 。
如果你也曾在职场上与社会惰化现象短兵相接,不妨试试以上方法心理学 责任分散 , 它将助你拨开迷雾,找到新的前进方向 。
欢迎@王小吏,十年风雨职场路,与你一起共同成长,持续精进 。
《知书》 精进+自控力+聪明人是怎样管理时间的【3册】
¥48
购买
本文到此结束 ,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