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收藏”沉迷于小细节,宝宝“细微事物敏感期”,你了解吗?

文|羊驼妈妈(文章原创 , 版权归本作者所有 , 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晚上下班回家刚打开门 , 就听到宝宝兴高采烈地喊:“妈妈 , 快看 , 我捡到的宝石!”我看她小心翼翼捧着的宝贝 , 不出所料 , 还是一块脏脏的灰色石头 。 好吧 , 这已经不是宝宝第一次捡这种“无聊”的东西回家了 , 打开她的收藏盒 , 各种颜色的小石头 , 干枯的树叶 , 里面没有蜗牛的蜗牛壳 , 缺了一块的玻璃球 , 一根不知道是什么鸟身上的白色羽毛等等 , 这些都是她的收藏 。 我的宝宝是一个三岁的小收藏家?不 , 准确地说 , 是我的三岁宝宝 , 处在了细微事物敏感期 。

什么是“细微事物敏感期”?

根据研究 , 孩子一般在1.5岁-2岁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 , 我的孩子在两岁时突然对家里的各种洞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这就是细微事物敏感期的主要特征之一 。 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 , 喜欢蹲在一个地上一动不动地观察小蚂蚁、小虫子爬来爬去 。 还有的孩子对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不停地摸摸看看 , 问个不停 。 更有孩子 , 出门总能乐此不疲得在地上捡各种垃圾 , 还当宝贝一样带回家 。

这些种种行为 , 就是典型的细微事物敏感期特征 ,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 孩子的行为也会不断变化发展 , 一般会持续到4岁左右 。 作为孩子家长的我们 , 面对孩子这些“无聊”的行为 , 应该怎样呢?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 , 了解细微事物敏感期的意义 。 同时 , 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一特殊阶段 , 抓住成长关键期 , 让孩子的大脑、身体发育有质的飞跃 。

一、“细微事物敏感期”有什么意义呢?

1. 提高孩子的观察力 , 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