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中的美好生活(改革开放40年·亲历变迁(12))

图①:1983年 , 王凤岐和新购买的录音机合影 。 资料照片

图②:2018年王凤岐(右三)和舞蹈队的伙伴们伴着蓝牙音箱播放的音乐排练舞蹈 。 本报采访人员 贺 勇摄

细数改革开放以来生活发生的变化 , 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王凤岐乐开怀 。 拿起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 画面中正值青春的王凤岐站在桌旁 , 身边是当时流行的卡带录音机 。 她感慨万千 , 将与这台录音机有关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

1980年 , 王凤岐的先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下海经商 , 自己的小家逐渐富裕起来 。 随后 , 新婚不久的王凤岐怀孕了 。 她先生得知这一喜讯后 , 更是乐开了花 , 当时就问她想要什么礼物 。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 , 王凤岐说:“我听说怀孕需要胎教 , 给肚子里的孩子听音乐 , 于是我就告诉他想要一台录音机 , 我爱人一口就答应了 。 ”那个年代 , 李谷一的《乡恋》、郑绪岚的《牧羊曲》、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等歌曲 , 经常飘荡在收音机和录音机中 。

当时 , 普通家庭的月收入也就几十元 , 但一台录音机的价格要好几百元 , 很少有人能买得起 , 即使积攒大半年能买得起也不舍得花这钱 。 王凤岐夫妇来到当时还属于北京市崇文区的花市百货商店 , 挑中了一台燕舞牌的双卡带可携带式录音机 , 标价600多元 , 那会儿她先生一个月平均能收入200多元 , 一想起要花费3个月的收入 , 当时她确实有些心疼 。 但先生特别爽快地结账付了钱 , 围观的很多人为他们鼓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