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小米?

原标题:再见,小米?

标题引自一位七年老米粉在小米社区写给小米手机的告别信。


再见,小米?

对于一个品牌而言,粉丝走、粉丝来,来去匆匆,或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不过对于一位七年粉丝的离开,不禁还是让人感概。对于小米而言,想必也是个损失。那么,到底是什么伤了这位老米粉,用万字长文来诉说自己对小米的“爱恨别离”,一起来看看。

“但2017年小米说的性价比,在米粉心中已经严重变质了,小米的产品本质上已经没有了性价比,小米NOTE3可以说小米史上最没有性价比的产品……其次,小米过于注重营销,而忽视基本功的修炼,正在酿下性价比的苦果,也让性价比的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一方面,因为没有扎实的技术研发、供应链做支撑,小米不得不投入巨资在营销、渠道上,这种投资以及性价比形象的勉力维持,又进一步侵蚀了投入在技术研发上的资金,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小米的性价比也在遭遇强力的挑战。今年,红米4系列涨价100元,小米6从1999元涨价到2499元,受到米粉的批评。有米粉说,原来的小米手机卖1999元,可以买到手机界领先的硬件配置,但是现在价格涨了,配置也不再是顶配。小米将其归咎于零部件涨价,但这从侧面也显示出小米在供应链管理上的掌控力度较弱,性价比模式越来越难持续。”

这里说了小米性价比不再,不过小米毕竟是企业,就连雷军都说过人家在创业,盈利自然守卫。

“早年小米手机借助“专注、极致、口碑、快”的七字真言,在手机市场上取得了摧枯拉朽式的成绩。一时间“为发烧而生”,不仅成为了小米手机的广告语,更是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对手机的态度,甚至是对生活的态度。虽然到现在,我也认为 “发烧”不仅没错,而且有特点、有气场、很张扬,非常适合年轻族群的特质。可惜的是,小米没有处理好发烧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让受众误以为,发烧等于高性价比,高性价比等于没钱的年轻人,没钱的年轻人等于X丝,最终“发烧=X丝”这种错误的认知不断扩散。而后逐步有点钱的人,就想摆脱X丝的标签而不选择小米,这也是导致小米前两年深陷泥潭的一大原因。由此,后来小米自身也不再大规模的宣传“发烧”了。”

确实现在的小米发展路径有些混乱,既想要做性价比高的代名词,又想做高端机,总有种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再见,小米?

“第一,会让小米手机自身感到迷失,也会让小米手机的米粉、核心用户、普通用户、潜在用户等众多群体感到疑惑,小米手机到底要走到哪里,小米手机的品牌理念和产品诉求,变成了什么?第二,用OPPO、vivo的策略和打法去追赶、超越OPPO、vivo,只能是事倍功半;第三,也是最严重的,既然当年小米用户有点钱了会开始甩弃产品带来的不好标签,那么当OPPO、vivo的二三四五六七八线用户民智进一步开化、认知进一步提升时,不愿意再接受“低配高价”,不愿意在为OPPO、vivo的“多代言人、大广告、强营销”的费用买单时,学习OPPO、vivo的小米是不是会又一次面临尴尬甚至是危机?”

“小米NOTE作为小米想树立高端品牌形象的产嚣张线,为什么为失败?小米NOTE1表面是崩盘在价格过高上,小米Note2则于产品品质上,屏幕供应和屏幕质量问题,让小米Note系列用户投诉和负面消息频频出现,使得小米Note系列没能很好地完成口碑沉淀和品牌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小米Note 3竟然在最核心的处理器方面,玩起了“倒退”,走起了“低价高配”的路线,实在是令人担忧,如此要看来,小米也许放弃了小米NOTE系列,这个系列将成为红米的补充。”

确实小米现在学习OV,学的很疯狂,从明星代言广铺广告,到产品小米note3发力线下……不过却被网友吐槽“高价低配”。

这位老米粉,虽然只是一位消费者,有些话有些偏激,但却不无道理。值得一读,对小米对类似品牌有些借鉴意义。


再见,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