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
本文刊载于《三联生活两位周刊》2019年第48期,原文标题《你今天感觉怎么样?——情绪教育的兴起》,严禁私自转载 , 侵权培养必究
“在对情绪、思维和大脑的理解上,我们正经历一场变革——一场可能会迫使我们从根本上重新思考我们社会的核心原则,如提出心理和生理疾病的治疗、对人际关系的理解、抚养孩子的方法 , 以及我们对自己的看法的变革 。”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
主笔/陈赛

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

文章插图
(插图心理学家 老牛)
“你感觉怎么样?”
马克·布莱克特的每一场讲座 , 都以这个问题开场 。他说,人们通常打招呼 , 都会问“你怎么样包括?”(How are you doing?)这是人与人之间最无伤大雅的一种客套,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回答的人也就应付一下,“还好”“不错”“有点忙” 。
但是,加上“感觉”二字,整个问题就显得不大一样了,因为其中包含着真正的关心、诚意和对答案的期待 。而且 , 你会发现 , 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你或者是缺乏关于情绪的词汇,或者你觉得这种分享过于隐私,会暴露自己的脆弱 。
但是,马克·布莱克特说,这个问题改变了他的智力一生 。
小时候,马克·布莱克特是个倒霉的孩子 。他患有暴食症,体型一会儿培养暴瘦,一会儿痴肥 。在学校里,他没有朋友论文,还是被日常欺凌的对象,他经常性地感到害怕、愤怒、无助、痛苦,但没有人教他应该怎么处理这些情绪,甚至从来没有人问过他的感受几个 。
他的成绩很差 , 恐惧与羞辱令他不可能专注于学习 , 情绪智力的培养 。学习最重要的三个层面——注意力、专注力和记忆,都由情绪控制,而维度不是认知控制 。当然,这是他成年之后才明白的道理 。
【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我会独自把自己关在心理学家房间里好几个小时,为我在学校里默默忍受的欺凌和不公痛哭不止 。但我应对人生的主要方式是愤怒 。我会冲着我的母亲大吼大叫 。我母亲会跟我父亲告状,然后我父亲会揍我一顿 。”
他说,他的父母是好人,只是他们有他们的不幸 。他的母亲焦虑、抑郁,有酗酒问题,听不得儿子讲不好的事情,多讲几句就会崩溃 。他的父亲是个硬汉,脾气暴躁易怒,从不掩饰对一个软弱的儿子的失望 。但他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即对情绪这件事情一无所知,也从不关心,无论是孩子的,还是他们自己的 。
他是由从是由不怀疑父母对他的爱,但爱一个人,并不代表你能“看到”他 。而作为孩子,他渐渐学会了别让他们“看到” 。别告诉爸爸,也别告诉妈妈,你要咽下你自己所有的悲伤、愤怒、羞辱和痛苦,否则事情只会更糟糕 。就像那次 , 他鼓起勇气揭发了一个邻居对他的性侵 , 他父亲几乎把那个人打到半死谁提,他的母亲精神崩溃 , 警察来了 , 抓走了那个邻居 , 不久整个街区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 , 原来那个邻居同时在性侵十几个孩子 。但最终是他变成了整个社区指指点点的人 , 每个大人都在警告他们的孩子离他远点,霸凌变得更加严重 。
从那件事情之后,他似乎变成了一个无可救药的问题少年 。面对他的绝望、愤怒、痛苦,他的父母做了大部分父母都会做的事情——惊慌失措,情绪智力理论,束手无策 。他们不敢问他,无论是关于学校,还是关于街区的生活,也许他们害怕答案,以及一旦知道了答案之后必须做出的改变 。
然后,一个奇迹发生了 。
那一年夏天,他随家人一起去探望舅舅两位 。这位舅舅是个老师,一个类似《死亡诗社》中基是由汀老师那样的人物,白天教书,晚上玩乐队 。他凭着教师的直觉,认为情绪是教育中缺失的关键一环,他鼓励他的学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他认为这不仅会改善他们的学习,还能改善他们的生活 。
那个下午,舅舅和他一起坐在后院,突然问他:“孩子,你感觉怎么样?”
从来没有一个成年人问过他这个问题 。好像他内心的某处大坝突然决堤,情感的洪流先是缓缓的,然后迅速地奔流起来,他经历过的所有那些可怕的事情,以及那些事情在他内心深处激发的种种情感,都要喷涌而出 。
“我没有朋友论文 。我体育很差 。我很肥,情绪智力是一种处理关于个人 。学校里所有的孩子都恨我 。”他泣不成声 。
起作概念用的,不仅仅是那个问题本身,还有这位舅舅提问的方式 。他是真心想知道答案,他静静地听着,不对他的感受不做任何评判,也不试图解释任何事情 。他是第一个人,选择越过他外在的行为——尖刻、冷漠、挑衅、绝对不让人愉快的存在,而看到他内心深处的挣扎 。
他长那么大,第一次有一个大人,真正允许他“感受” 。
后来,他写了一本书,书名就叫《允许感受》 。在那本书的开头,他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且告诉他的读者,“你感觉怎么样?”这样一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重要程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它不仅影响我们的思考、学习、决策;不仅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人际关系;还事关创造力和日常生活中方名词解释方面面的表现 。
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

文章插图
美国艺术家核心莎瑞 , 是三个娃的心理学家妈妈(IC photo供图)
关于情绪智力
后来,马克·布莱克特上了大学 , 读了心理学,还成为研究情绪问题的专家,他创办了耶鲁大学的情绪智力研究中心,并不遗余力地在美国大中小学校里推动情绪智力的教育 。
在心理学中,“情绪智力” , 指的是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能够识别、利用这些信息,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情商”这个词,情绪智力论文,最初进入人们的视野,是丹尼尔·戈曼的书 。在这本书中,他指出,情绪智力包括五大方面:认识自我情绪、管理情绪、自我激励、共情力和社交技巧 。
一直以来 , 文学、哲学和宗教都在教导我们 , 情绪是理性的敌人 。我们被教导信任自己的理性 , 而不是情绪 。如果你想好好思考,就必须排除情绪的干扰 。但戈曼指出,在学校、职场、社会人际关系等多个领域,情绪智力和智商同等重要 。情绪智力是可以培养的,并且应该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 。情绪智力发展良好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控制自身行为,以及建构良好、稳固的社会关系 。
后来 , 许多研究都证实了这一观点 。相较于标准的学术水平测试,所谓的非认知技能——自制、坚韧和自我认知等品质——可以更好地预测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模型 。2011年一项研究使用了1.7万名英国婴儿50年成长历程中获取的数据,结果发现,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未来的成功密切相关 。类似是什么的研究也发现,拥有这些技能的孩子不仅更有可能做好本职工作,而且拥有更长久的婚姻,更少遭受抑郁和焦虑的折磨 。
事实上 , 还有越来越神经科学的证据显示,情绪不仅不是理性的敌人,反而是理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情绪赋予事物以价值和目的 。情绪告诉我们,应该关注什么,情绪智力的五个维度 , 关心什么,记忆什么 。它是行为背后真正的驱动力 。如果没有调动情绪,你是很难真正完成一项有难度的任务的 。同样 , 如果你不知道你想要什么,就无法做出明智的决定 。
用马克·布莱克特的说法,所有的情绪都是信息,就像从一个人内心深处发出的即时新闻报道,传递这个人对于自身所经历的内部与外部事件的各种反应 。比如恐惧是危险的信号,它会激发自动化的作战/逃跑反应,保护我们理论不受伤害;愤怒会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在生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被启用,催促我们赶紧采取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激发我们的决心和创造力;负罪感是一种道德指南 , 促使我们反省自己行为的对错;悲伤则是在告诉我们——我们的生活哪里有些不大对头,必须放慢脚步,敞开心怀,重新审视人生的轻重缓急,看看我们到底在哪里迷失了方向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心灵的信使是什么,它们带着重要的信息而来,但很多时候,我们拒绝接收这些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 。我们习惯于掩盖一切与脆弱、失落、悲伤有关的情感痕迹 。我们更愿意相信 , 这些负面情绪应该被隐藏,被规训,被修正,而不是作为人生的一部分事实来经验,来探究 。哪怕在最痛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戴上面具,假装一切都好,这才是“坚强”“高贵”的表现 。
正因为我们对负面情绪的本能拒斥 , 导致了我们的心灵生活中极为吊诡的一个现象:在我们最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常常是我们最少得到情感支持的时候 。尤其在青春期,孩子们会说一些言不由衷的话,在明明最需要父母的时候,却激烈地将他们推开 , 拒绝他们的好意;在最需要朋友的时候,却自伤自怜,避开朋友的关心,孤立自己 。
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里 , 几乎从来不包含情绪的教育 。尤其在中国,我们被教育要坚强情绪、隐忍、谦逊,不要大惊小怪,这些教导都是要隐藏、压抑 , 而不是正视、倾听和照顾我们的情绪 。渐渐地,这些情绪被压抑久了,与各种情绪和心事混杂在一起,像一团乱麻 。当别人真的问你感觉如何时 , 其实你自己也说不大清楚,好像不怎么快乐,但也不是悲伤,谈不上愤怒,也不是恐惧,只是一言难尽的麻木之感 。
据说世界上最催泪的画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的罗斯科教堂,马克·罗斯科在室内悬挂了三幅硕大的紫黑色量表画布 。很多人都声称自己曾经在这三幅画作前悄然落泪 。为什么他们看着这些画作会落泪?我猜想,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在那样巨大、纯粹而悲伤的色彩面前,我们那些长年日积月累、一言难尽的愤怒、失落、悲伤,终于得以被识别,被确证,被洗涤 。
如果我们从小就教孩子认识和善待他们心灵深处的那个小信使——忧伤的时候带它出来晒晒太阳;害怕的时候拍拍它的肩膀,情绪智力包括哪几个方面,告诉它那些恐怖的暗影只是无害的树枝;生气的时候抱抱它——他们的人生是否就能比我们过得更好一点?
就情感世界而言 , 孩子的培养防御体系还不够强大,但情绪的河流却比我们更加汹涌澎湃 。尤其到了青春期,那是一个人一生之中对生命的体验最为鲜明锐利的阶段 , 比起我们成年人,他们的快乐来得更加鲜明,痛苦也来得更加锐利 。
我们以为 , 一个小孩应对压力的能力要么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看成是性情问题,要么是“一路走来”,经由杂乱无章的日常互动锤炼而习得 。但布莱克特认为,在实践中,很多孩子从来没有锤炼出这些关键技能 。一位老师说,“冷静下来!”但试问,当你正感到焦虑时,你究竟该如何平静下来?你在哪里学过管理这些情绪的能力?
情绪智力量表 ?情绪智力

文章插图
孩子与治疗犬和训犬师一起玩耍(视觉中国供图)
社会情绪学习
近年来,所谓社会情绪学习(SEL , 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突然成为西方教育理论界的显学,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同样的困惑,尤其是社会各界对于校园暴力、欺凌两位事件和青少年自杀现象的深切忧虑 。
按照《纽约时报》一篇文章的分析,各类预防方案往往关注单一问题,而社交情绪学习则拥有一个更加宏大的目标:灌输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智力,以帮助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 。他们认为,情绪智力的核心 , 情绪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它是这一代孩子顺利长大成人过程中缺失的关键环节 。因为教育者和家长没能帮助孩子表达人之为人最关键的元素,我们正在窒息一代人的激情和目的感,扭曲一代人的成长 。所以 , 学校要教的,不仅仅是一些情绪智力的概念和工具,而是将情绪智力作为学校免疫系统的一部分,融入到整个学校的文化里 。
在北京探月是什么学院采访时,教学督导维维安老师(Vivian Tam)告诉我 , 我们的社会关心教育,但关于教育的内容是什么,很多时候却很狭隘 。一个孩子不会认字 , 我们教他认字 。一个孩子不会算数,我们教他算数 。我们教他们自然科学和历史 。但是,当一个孩子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时,我们却什么都不做,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比如,他们可能一肚子闷气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 或者他们感到悲伤却不知道为什么,或者他们不知道怎么选择一个合作伙伴,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别人情绪理解自己的感受等等 , 但我们告诉他们,“请把你的情绪留到教室外面” 。
探月学校是一所私立中学,从今年开始将社会情绪学习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情绪智力名词解释 。他们每个月会有概念一个小时的工作坊,教孩子一些基本的情绪概念和包括情绪管理工具和技巧;每个星期还会量表有一个半小时的专门心理辅导时间,探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认知;但最重要的是,全体老师要将社会情绪学习融入到日常教学里,在课堂上创造情境,让学生能够机会使用这些工具和技巧 。
一位叫张阳的老师告诉我 , 孩子维度的问题行为背后往往有意图,只是他们并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些意图 。比如她曾经遇到过两个学生之间发生冲突,一个学生打了另外一个学生,她就问那个被打的学生,你当时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那个学生讲了三个方法,第一个是打回去五个,第二个是忍,第三个是找老师 。你发现没有 , 这三种方法,根本没有使用到语言 。虽然他们已经是中学生,完全具备语言的能力,但他们并模型不知道怎么驾驭自己的语言进行沟通 。后来我们就给是由孩子加了一堂课,叫如何充分让孩子表达愤怒 。孩子们很震惊 , 愤怒还能充分表达?在家里,只有我爸妈能表达愤怒 。”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兜兜转转说了是什么半天 , 却是词不达意,很多情绪累积在心里 。有时候,只要我们能把他们心里想说的话用语言表达出来,他们就会觉得很感动 。”
所以,在这个学校,每个学生上学第一件事情,就是用一个叫moodmeter的测量仪测量自己的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就像幼儿园小朋友入园前要量体温维度一样,这样不仅学生可以随时了解和辨识自己的情绪 , 老师智力也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的情绪动向和变化 。
这个moodmeter其实是名词解释马克·布莱克特在耶鲁大学的情绪智力研究中心的一项发明 。根据愉悦度和能量度两个轴线,构成情绪体验的四个象限,分别由红、蓝、绿、黄四种颜色代表 。
总体而言,红色是低愉悦度和高能量度的结合区域 。这是危险、恐惧 , 焦虑、激情所在的区域 。蓝色,愉悦度和能量度都低,说明你处在一种悲伤-抑郁的谱系 。你的思维被窄化,倾向悲观 。注意力向内,聚焦于失败、失落 , 以及那些引发失败和失落的事情 。黄色区域,是高愉悦度和高能量度的结合 , 你处在一种喜悦、惊喜、兴奋、期待的状态,也许是有些什么意料之外的好事发生了,你正在内心深处庆祝 。或者你朝着某个重要的目标外出了关键的一步 。绿色部分,是愉悦度高,而能量度低,这是你感觉平静和满足的区域 。你的身体和思维处在一种放松的状态,欣赏当下的心态,没有什么问题要你去解决和修理 。
iPad上有同名软件,试验几次,你很快会意识到自己在情绪上的一些盲点 。比如,你发现自己处在红色区域 。这些情绪之所以是红的,是有原因的——你处在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但当你要确定自己具体在红色的哪个位置时,却会发现并不容易判断 。你是略感挫折,还是怒不可遏?你是仅仅担忧,还是害怕?你是愤怒,还是失望?
这些情绪每一个都不一样 , 背后有不同的源头(有一些是内在的,有一些来自外部)和主题 。比如人们经常把恐惧和愤怒混为一谈 。愤怒大部分时候是对于不公待遇的反应,而失望则是关于没能实现的期待 。焦虑和恐惧也不容易分辨,焦虑是你觉得某些很重要的东西超出了你的控制;而恐惧,是对于某种临近的威胁的警觉,情绪智力的概念是谁提出来的 。
嫉妒和羡慕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嫉妒是一种关系驱动的情感,害怕失去某个对你而言很重要的人或者物;爱情中的嫉妒,或者受手足之间的嫉妒,常常与愤怒或怨恨有关,情绪智力量表 。羡慕,则是想要别人拥有而你没有的,可以是东西,也可以是关系 , 或者荣誉 。
喜悦与满足也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喜悦是一种充满能量的愉悦感 , 而满足是一种倾向于平静的愉悦,前者是因为得到了你想要的,后者则是一种完整感(不再需要或者渴求别的什么) 。
羞愧、负罪感和尴尬也是一组纠结不清的概念 。羞愧是一种来自外部的评判——我们感知到别人认为我们破坏了某种道德的、伦理的,或者某种约定俗成的的规则,因而遭到轻视 。对霸凌的受害者而言,这种羞愧的伤害往往更甚于身体的伤害 。负罪感则是来自我们内部的评判 , 我们为自己做的事情感到后悔 。尴尬则是当我们被人发现破坏了某些社会规范,比如穿错了场合,拿错了刀叉,或者在某些场合行为不得体 。这三者看似相似,但其实心理源头和认识行为后果都很不一样 。
辨识这些理论情绪为什么这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提出过一个概念——“情绪粒度”,即一种比其他人构建更细致的情绪体验的能力 。就好像一个作家,词汇量远远大于普通人,情绪粒度高的人,能够用丰富的词汇来描述自己的情绪或是感知他人的情绪,比如快乐、满意、激动、放松、喜悦、充满希望、备受鼓舞一种、骄傲、崇拜、感激、欣喜若狂,或者生气、愤怒、惊恐、憎恶、暴躁、懊悔、阴郁、窘迫、焦虑、不满、恐惧、害怕、忌妒、悲伤、惆怅……而情绪粒度低的人,只能用很简单的几个词汇来表达,比如“很好”“糟透了” 。一个人的情绪粒度越高,识别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也会越高,而且越不容易生?。?拥有幸福生活的概率也更大 。相较而言,情绪粒度低的人则更容易患上各种心理疾病 。
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对于情绪有一个非常革命性的观点 。她认为,情绪不是进化的适应,而是我们建构出来的一种经验——你的大脑在以一种非常切实的方式构建著你的情绪状态 。也正因为情绪是建构的 , 情绪智力,了解多种情绪概念的人更能产生更细致的情绪 , 情绪智力是什么 。正因为如此,情绪粒度才会对你的幸福感和健康水平造成重要影响:它让你的大脑在应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时,有了更加精密的工具 。
马克·布莱克特的“标尺”
在美国,数千所学校正在使用几十种已被“学术、社交和几个五个情绪学习协作中心”(Collaborative for Academic,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一家位于芝加哥的非营利机构)认可为“基于证据的”SEL课程,布莱克特开发的教学大纲“标尺”(ruler)也位列其中 。
第一步,是识别情绪(recognize) 。你现在的感受到底是什么谁提?识别情绪的出现——注意到你的思想、能量、或者身体上发生的变化;注意到别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语言名词解释、声音中的变化 。一些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这些都是第一线索 。
第二步,是理解情绪(understand),理解情绪的源头和后果,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情绪?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情绪会可能如何影响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了解这些 , 可以包括帮助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预测 。比如恐惧包括/不安会让我们躲避危险,这也许是一件好事,让我们避开一些愚蠢的冒险,但也可能是坏事,你可能太容易放弃,甚至根本不去尝试 。
作为情绪专家,还意味着你能辨识那些伴随强烈情绪而来的身体反应,比如心跳加快,胃里犯疼,说谎的时候会觉得身体沉重 , 这些都是“身体预算”出问题的征兆 。但是,当这些症状出现的时候,我们并不总能停下来问一句 , 这背后是否有什么情绪?我能做些什么?一个情绪科学家能在压力最大的时候停下来问自己一句,我到底是在对什么做出反应?
第三步,是贴标签理论(label),用核心准确语言描述情绪,这是情绪智力的关键技能 。不仅仅是笼统的用“高兴”、“难过”来形容 , 而是挖掘的更深,理解情绪的微妙之处 。
第四步,表达情绪(express),根据当下的情境和文化表达自己的情绪 。
第五步,调节情绪(regulate) , 调节不是压抑或者忽略那些培养令人不安的情绪,情绪智力是什么意思,而是学会接纳这些情绪 , 学会明智的利用这些情绪达成自己想要的目标 。
布莱克特强调,情绪技能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够锤炼出来的东西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 , 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情绪科学家”,一个懂得提问,懂得停顿,懂得反思,懂得关注身体、情绪和思维上的变动的人 。你为什么觉得压力很大?我的能量高涨 , 还是被耗?。课?裁次一嵊姓庵指芯酰渴裁创誓茏詈玫拿枋鑫业奶逖椋课业母惺芏杂谖甯鑫蚁胍?龅氖虑橛邪镏? ,还是有阻碍?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调节这种感受?
更多精彩报道详见本期新刊《少年的他们:伤害从何而来理论一种》,点击下方商品卡提出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