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行为指导中“固定行为模式”作为替代行为的个案分析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过:“自然要孩子们成为一个孩子,然后才能长大成人 。”假如我们破坏了这种秩序,就会使某些水果提前成熟,它们不会成熟,也不会甜蜜,并且会迅速地腐朽 。因此,对两名品行不良的孩子的心理矫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探索了其行之有效的途径,并就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 。
一、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一:小张10岁,家里有一个哥哥,父母两人都是高学历 , 家里比较富裕 。
研究对象二:小陈是一名11岁的男孩,独生子 。父亲是国企中层 , 母亲是公务员,家庭条件很好 。在他上小学时父母离异了,并把他判给了母亲 , 但实际上 , 父母离异后,他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平时学习也是外祖父母在抓 。
二、 研究目的和内容
(一)研究目的
文章以两个表现异常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为案例,探索了其行为的纠正措施 , 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剖析,并为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意见,为以后教学这类孩子提供参考 。
(二)研究内容
1.观察品行障碍儿童的不良行为,分析其行为产生的原因 。
2.探究对品行障碍儿童进行行为矫正的方法和可行性 。
三、 研究过程
(一)案例描述
一年级的时候 , 班里新生报到 。小张出现了,一开始他与其他孩子并没有什么不同,时间一长,他的种种问题便开始暴露:他上课大喊大叫,无视纪律;做晨操时一会儿满地乱爬,一会儿胡乱晃动身体;等到要写作业时不是要喝水,就是要撒尿,其他孩子一节课可以完成的作业,他往往需要用上三节课,还是在一直有人盯着的情况下 。
笔者以为是刚开始上学孩子还很兴奋,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好 。但在接下来的时间,笔者发现问题愈演愈烈:他在课堂上不听话,动不动就乱抓别的学生的脑袋,揪前排学生的头发,摇得座椅“吱吱”作响,到处乱看,到处乱摸,没有一块直尺、铅笔或橡胶,都能做出各种不同的动作,他喜欢和同班的人聊天,让周围的人都不敢和他一起玩耍;趁着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偷偷溜进课桌和椅子底下 , 还总爱把不卫生或者危险的东西放进嘴巴里 。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 , 小张把科学课要用到的小弹珠放到嘴巴里,还一次性放了6个,直到跑步的时候含不住掉了出来才被体育老师发现,把体育老师都吓坏了 。做功课时,老是心不在焉,一边玩儿一边写,老是拖延功课;有的时候连一个词都不会说 。经过教师的提醒和提示,有些作用,但并没有持久,不久就会回到原来的状态 。
小张的“屡教不改”,引起了笔者的,笔者搜集了关于多动症的各种资料,从种种迹象看,笔者基本确定小张就是个有多动症的儿童 。多动症是一种行为障碍,多动症的两个突出表现:活动过多和注意力分散 。注意力集中困难和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 。多动症儿童常在听课、做作业或其他活动时注意力不持久,容易分心,平时爱丢三落四,学习困难;课堂上烦躁不安,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地在座位上坐着,喜欢在课桌和椅子下乱钻;下课时喜欢到处乱跑或攀爬;在游蚧疃中做事不顾及后果,我行我素,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 。与同龄儿童相比,小张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活动冲动的综合情况 。
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喊叫的声音可以响彻整个楼层 。逼得任课教师上课时一次又一次的提高自己的嗓门,班级活动中他经常莫名其妙地离开队伍,到处游逛 。上课时也经常上着上着人就不见了 , 不是躺在了桌肚底下 , 就是爬到了其他孩子那边 , 甚至有一次 , 他直接把双脚放在了课桌上 。笔者对他的种种扰乱课堂的行为忍无可忍 , 对他批评指责,他也毫不在意甚至是无视笔者的话语,那种狼狈,还是笔者当教师以来头一次遇到,真希望他换个地方去上学 。
小陈是一名具有综合问题的孩子 。一天,笔者正在讲台上满怀激情地给孩子们讲课,突然小李叫了起来:“老师,小陈尿裤子啦!”笔者很吃惊,这么大的孩子还会尿裤子吗?“小陈,站起来让老师看看 。”他好像是有些不好意思,不肯站起来,笔者又再三催促了几句,他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笔者一看,果然裤子湿了一大块,笔者有些生气地问:“你不知道上厕所吗?”他好像是被笔者的质问给惊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小声地说:“我不知道要上厕所 。”笔者这才意识到小陈是有些不同的,只好又小声地安慰了他几句 。天气还是比较凉的,总不能让他穿着湿裤子,笔者只好打电话给他的妈妈 。来的是他的外婆,外婆好像很是习以为常,笔者向外婆询问他经常这样吗?外婆跟我说他在家也这样,自己不知道要上厕所 , 一定要定时地提醒他 , 他才会去厕所 。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 , 又有新的问题产生了,小陈自己吃饭还不是很熟练,所以总会吃得面前全都是饭粒和汤渍,一顿饭下来 , 上衣已经不能看了 。下课时的问题更加严重了 , 小陈总会拿跳绳去抽别的孩子 , 或者是做出推人、打人这样的危险行为 。一次班上的小李站在楼梯上和别的孩子说话 , 小陈突然跑到小李的身后 , 伸出手去推他,万幸的是护导老师及时发现,没有酿成大祸 。
(二)不良行为产生原因
许多父母也许会觉得,这只是一种后天培养的结果,然而美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调查显示,同样的事情,每一个儿童都会有不同的表现 。“性情”这个词很久以前就存在了青少年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它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脾气”或者“性情”之类 。由于天生的性格差异 , 每一个儿童都有很大的差异;同样的东西,他们的回应也是天壤之别!有些孩子很镇定,很怕陌生人;有些孩子活泼,多言;有些孩子反应灵敏,动作迅速;还有一些孩子,他们的反应很慢,很慢 。
有些性格是天生的,所以父母要特别自己孩子的性格,要有目标地进行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 。
小张的父母平时上班都很忙 , 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爸爸妈妈总觉得没有花时间陪伴他有所亏欠,总是尽可能地去满足他所有的要求甚至是一些无理的要求 。小张从小被娇生惯养着青少年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要什么就有什么 。小张在上学时,因为自我意识较弱,经常捣乱,所以没有人愿意和他在一块玩耍;他四处游荡 , 故意惹是生非,制造冲突,吸引所有人的注意 。老师的话,没有半点效果 。一天下来,他的毛病不仅没有改,反而越来越严重 , 这让不少教师都头痛不已,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
小陈因其家庭条件的改变,即父母的离婚,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致使其在行为上出现了偏差 。
按照《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中的诊断准则对这些人进行了行为失调的确诊 。《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的诊断标准为:①起病于儿童少年期,一般应在七岁以上,症状持续半年以上 。②有下列不良品行之一:好斗、无故伤人、虐待动物、无故毁坏财物;纵火,经常偷窃,反复说谎;经常旷课,其他违法行为,无故离家;不是因为别的心理问题 。
四、 矫正方法和过程
(一)矫正方法
针对两个孩子,他们采用了“固定的行为方式”进行积极的心理和心理上的培养 。通过改变其不正当的行为,给他树立起正确的“固定行为模式”,达到改变其不良行为的目的 。
固定行为模式(),是习性学家洛伦茨和廷伯根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先天性本能行为的基本单位 。指物种典型的刻板行为,一个物种的所有成员,至少是同一性别的成员都会表现出来 。由简单而特定的外部刺激引起,一旦被引发,其形式不依赖外部刺激,发展也不依赖经验 。能完成一定的任务,满足动物一定的需要 。如青蛙捕捉飞虫,前面弹舌可及的距离之内,一只飞虫的视觉刺激引导舌头迅速弹出和缩回,该动作在时间和方向上相当刻板,若飞虫飞得足够快 , 青蛙就捉不到它 。雁鹅在地上筑好巢,孵蛋时会对出现在巢边的蛋做出反应,即把头伸向蛋,用喙将蛋钩回 。若此过程中蛋滚到喙够不到的地方,它下弯钩回的动作照做不误 。
这种模型无须经过任何的研究和体验 , 但是这种模型中往往会出现非常复杂的情况 。这是一种动物的行为学 。固定的动作方式是一种动物的“直觉” 。由于个体间的差别,我们不能识别出一个特定的行为类型 。例如,鸟儿的叫声就可以达到这种形态,不过这种动作其实都是通过学习来实现的 。为区别两种行为方式,一般采取孤立的试验 , 使其与其亲缘关系得以分离 。

儿童行为指导中“固定行为模式”作为替代行为的个案分析

文章插图
儿童行为指导中“固定行为模式”作为替代行为的个案分析

文章插图
在隔离实验中,没有必需的刺激物质刺激,使其有适当的反应 。这种刺激使动物们形成一种特定的活动方式,即所谓的“释放” 。在动物处于不良的生理发展状况下,它们的固定的行动方式也不会出现 。
先天“固定行为模式”应用到孩子身上就是让他们的行为有规律 。简而言之,就是让他们按时吃饭,按时睡觉;相对那些没有固定时间的小孩来说,他很有可能会突然不饿了,就像是在吃东西,或者说,没有固定的时间 。
(二)矫正过程
1.将批评变成鼓励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 。”批评学生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能有所改变 。批评的目的能否达到,取决于批评方式,有时候批评也能变成鼓励 。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针对不同性格、不同脾气、不同思想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式 。严爱适度,批评学生时也应该先权衡利弊得失 。对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应循循善诱,多鼓励;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强的学生 , 教师应该多交流,批评时糊涂些,甚至将批评变成鼓励 。
为了使小张能融入学校生活中,减少他的不当行为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困境 , 我们对他进行了一系列教育辅导 。
作为教师,我们要正确认识他的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故意伤害他人,不是他故意捣蛋、要跟老师作对,是他自我控制能力差 , 我们理解他的表现,包容他的过错,寻求良好的教育对策 , 帮助他逐步改变自己的行为 。
针对小张的情况,笔者制订了详细的“固定行为模式” 。
笔者鼓励他多参加体育活动,如跑步、跳绳、跳远等 。大课间做操的时候 , 笔者总是把他带在自己的身边,拉近他与笔者之间的距离 。在课余时间里,笔者会让他给我拿一本书或者一支笔 , 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午饭后,笔者会把他送去打扫卫生,或是和他读课外书籍 , 让他找回信心,认识自我;这让他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力量 。
除了在校的“固定行为模式”,笔者还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 获得父母的理解和配合 。父母要多关心子女,为子女创建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在家中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多陪孩子活动,带孩子爬爬山、打打球、跑跑步,陪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 。另外 , 笔者还告诉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偏食和挑食的习惯,让孩子膳食均衡 。建议家长培养小张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要按时饮食起居 , 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应迁就他而让他看电视至深夜,以致影响睡眠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耐心 , 改变孩子的多动行为,培养孩子的有益注意力 。
用慈母般的爱去呵护他 。每当小张犯错,笔者就会温柔地拉住他的双手 , 问他:“你认为你这么干对不对?”每次他都会瞪大一只大眼睛看着笔者,说出他的原因 。笔者就耐着性子跟他解释,虽然他很快就把它抛到九九八十一里,但是在笔者和他的沟通中,他的举止和习惯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记得有一天 , 下课时,笔者正在讲台上收拾东西,小张突然一下子跑过来把他的习字册拿给我看 , 虽然相比其他孩子还有很大的差距,但笔者还是赞许地说:“真棒!”像花儿一样的笑容从他的脸上绽放开来,那一刻,笔者感到了做教师的自豪,笔者拍了拍他的脑袋,微笑着说:“如果你能改正你的缺点 , 我会更加喜欢你的 。”他用力地c头说:“我会的 。”从那以后,小张变得听话多了,虽然偶尔还是会犯一些小错误,但他明显的进步让笔者感到了一丝丝欣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 。
2.将错误变成成长
常言道: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 。所以,不管他们贫富与贵贱,学习好与坏,都应公平真诚地对待他们 。“让每一个学生能成人,让每一个家长都放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激励了笔者 , 笔者决定改变方法,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对待小陈 , 笔者也为他量身定制了“固定行为模式” 。每节课下课,都要来找他一起去上厕所,后来这就成了笔者每节课下课的必修课,带小陈去上厕所,每次上厕所的时候笔者都会跟他说小朋友都喜欢跟香香的小朋友玩耍,我们小陈可不能把自己弄得臭臭的,可能是对朋友的渴望,他竟然会自己跟笔者说想去上厕所了,尿裤子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了 。
至于小陈中午吃饭的问题,笔者就让他成为老师的小助手,每天帮忙发饭,但是为了防止他在发饭过程中与其他孩子产生矛盾,而且笔者又要帮其他小朋友打饭,总不能一直盯着他,笔者就想了个办法,对全班小朋友说:“小陈还小,比你们所有人都要?。??悄忝堑男〉艿埽?所以大家要照顾他 。”孩子们都很热心地去帮助他,中午吃饭的时候会帮他把餐纸垫好,也会帮他在胸前放上一块纸巾,并且时刻提醒他不要把洒出来,果然情况好了很多,笔者也能安心地给其他孩子打饭了 。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有了改善之后,笔者开始针对他的学习情况制订了一系列“固定行为模式” 。
首先,让他认识到自己上课时扰乱课堂的错误,让他将每天在课堂上做的正确的事和错误的事写下来,使自己有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 对他正确的行为进行表扬,错误的行为进行批评 , 并给予正确的引导 。
其次,在批改作业时笔者用了很多的赞美之词,对每一次的作业都尽量寻找其中优秀的地方来赞美 。例如:这次作业很棒 , 有进步;老师其实很喜欢你,如果你把字写得再好一点就更完美了等 。用表扬去激发孩子的进取心,用鼓励去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
最后,在课堂上反复地提问他,在他回答正确时,发动全班同学给予其肯定、表扬,回答错误时,也要慢慢引导他 , 让他再想想 。有人曾说:“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多给予孩子爱心、多表扬,才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通过集体的影响将小陈的注意力拉回课堂,让他在课堂中能够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个旁观者 。
课后 , 笔者会询问他旁边的同学,看一下他的表现情况,再进行记录 。
半个月以后,笔者发现他有了很大的进步,上课认真听讲的时间变长了,作业也能够按时完成了,还经常举手回答问题 。看到小陈一天天地进步,笔者的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人类是一个有组织的成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取得成就,被社交所承认,并且能够体验到这种幸福 。即使是小学生也一样 , 他们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 。但是怎样才能激励异常学生的行动?对这样的学生的鼓励方法是否可以与其他孩子一样?都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研究的 。
五、 “固定行为模式”对行为矫正的作用
在使用“固定行为模式”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同时,孩子们也接受了一些问题解答技能的培训 。缺乏对其自身的认识,导致了其不恰当的表现 。笔者在研究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自己行为的不适当之处,并与他们一起分析没有办法控制自己行为的后果 。
两名儿童的不良行为在“固定行为模式”的纠正下,皆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
对小张这样的孩子的教育和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笔者会持之以恒地引导他加强锻炼,培养他的注意能力;激发他的兴趣,使他能认真学习,正常活动,与人友好交往;他的点滴进步,逐渐改变他的不良行为 。
小陈吃午饭的卫生情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这天吃午饭时又出现问题了,最喜欢吃饭的小陈竟然不肯吃饭了 , 小助手们都很着急 , 但怎么劝他都不肯吃 , 没办法他们只好来找笔者 。笔者走到小陈的桌前,小陈很乖巧地抱臂坐正 , 但就是不肯看笔者,肉乎乎的脸上竟透着一丝倔强 。笔者有些好奇了 , “小陈,怎么不吃饭呢?今天的午饭可好吃了,你不是最爱吃饭了吗?”他不说话,只是盯着我看,圆圆的眼睛一眨也不眨 。笔者只好继续问他:“你是不想吃饭吗?那老师让其他小朋友先吃了咯!”这句话好像给了他触动,那小脸一下子笑得像个小太阳,露出了两个甜甜的小酒窝 , 笔者若有所思,继续问:“那老师给其他小朋友啦,让他们先吃 , 好不好?”他笑得更甜了,大声地说:“好!让他们先吃,我要学会先人后己 。”竟然是这样的原因,笔者把他的饭给了其他小朋友 , 夸他:“小陈真棒,都学会谦让了 。”
小陈从一开始的不管不顾也慢慢学会敞开心扉去接触外界了 。课间时我们班的孩子又在走廊里疯跑,结果撞到了一个小姑娘,把人家的腿撞受伤了,笔者很生气,一再强调下了课只走不跑 , 怎么还有人不听话 。上课铃声一响 , 笔者就沉着脸进班了 , 想震慑住他们,孩子们看我板着脸,都静悄悄的,一个也不敢说话 。这时候,小陈突然站起来,冲着笔者做了一个鬼脸,又转身对着笔者拍了拍小屁股,现在想想那吐小舌头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但笔者当时哪有心情去欣赏 , 只觉得他们是不知悔改,更加怒火冲天,狠狠地批评了他:“坐下 , 你在干什么?”他有些委屈地坐了下来,笔者开始说教,说了好一会儿,心情也缓和了很多,正好小陈举起了小手,笔者就问他:“你要干吗?”他小声地说:“老师,我只是想逗你笑一笑,不要不开心 。”笔者不知道要说些什么 , 只是摸了摸他的脑袋 。
还有一次也令人十分感动 , 放学的时候 , 笔者都要牵着他的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怕小陈觉得自己跟其他孩子不一样,笔者就跟他说是因为老师最喜欢你,所以才要牵着你的 。一开始他不跟我说话,就只是乖乖地牵着我 。有一天,他自己跑到了笔者的身边 , 说了一句:“老师 , 你是因为怕我摔倒才要牵着我的吗?你是因为爱我吗?”笔者竟有些感动,小陈虽然有些行为让人难以接受,但经过纠正之后,笔者才发现他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 。
儿时的梦 , 教师这个职业从来不在笔者的梦想中,甚至于在长大一些的时候,这个职业也没有出现在笔者的职业规划中,他就像一直在笔者身边却又从不令笔者上心的朋友,忽然有一天 , 笔者竟和他有了人生的联系,所以一开始笔者面对他的时候既熟悉又陌生,既惊惶又有一份随遇而安,直到笔者接手了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批学生,一开始笔者对待他们是有一些冷漠的,总有些置身事外的感觉 , 笔者只要给他们上课就好,但不仅仅是这样,直到遇见了他们――班上最可爱的孩子小张和小陈 。
“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 。让我们处处为学生着想 , 用爱心、耐心、恒心和责任心,用不懈的努力共同托起明天更加灿烂的太阳!做新时代的好老师!共同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
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王晓春 大夏书系 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用书
¥24.8
购买
【儿童行为指导中“固定行为模式”作为替代行为的个案分析】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